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分析

2017-07-17廖庆辉叶璧莹程丽师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效果产后出血

廖庆辉 叶璧莹 程丽师

【摘要】 目的 探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60例分娩期间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 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宫体或者肌内注射缩宫素治疗, 研究组予以宫体或者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状况。结果 研究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24 h的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下降值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患者, 不仅能降低产后出血量, 同时也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73

产后出血指在娩出胎儿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在妇科疾病中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 导致此病症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如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等, 从而易引发继发性贫血、失血性休克和阴道流血等症状发生[1]。针对此症状, 在临床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多采用药物方法治疗。缩宫素是以往临床中常用手段, 虽然能对子宫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但当受体位点饱和后, 其作用效果并不显著。本研究对产后出血患者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 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60例分娩期间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 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8.3±2.7)岁;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38.2±2.2)周;

14例巨大儿, 9例前置胎盘, 7例双胎妊娠, 10例羊水过多。研究组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29.2±2.9)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6±2.4)周;16例巨大儿, 8例前置胎盘, 6例双胎妊娠, 11例羊水过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产后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无严重盆腔炎感染病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严重哮喘、胃溃疡病症患者;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肺症状患者;血常规异常患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 在此基础上, 予以对照组宫体或肌内注射缩宫素治疗。对实施阴道分娩患者, 在娩出胎儿后, 医护人员需按照肌内注射的方式将缩宫素20 U注入患者体内。对实施剖宫产患者, 在娩出胎儿后, 医护人员需按照宫体注射的方式将宫缩素20 U注入患者体内。然后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 向20 U宫缩素内加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 必要时医护人员可对缩宫素重复静脉滴注。予以研究组宫体或者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4183)治疗, 对实施阴道分娩患者, 在娩出胎儿后, 医护人员需按照肌内注射的方式将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入患者体内。对实施剖宫产患者, 在娩出胎儿后, 医护人员需按照宫体注射的方式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注入患者体内。然后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 向20 U宫缩素内加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 必要时医护人员可重复静脉滴注缩宫素。

1. 4 观察指标 实施目测法、容积法及称重法等方法测定产后出血量情况。产前对患者的血常规情况予以检查, 并详细记录产妇的RBC与Hb值, 产后复查所有产妇血常规情况, 统计产后24 h的RBC与Hb值, 并与产前数值对比, 对两组产妇RBC与Hb下降值实施统计。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疗效对比 研究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24 h的RBC及Hb下降值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出现产后出血, 占40.00%;研究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产后出血, 占13.33%。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 P<0.05)。

3 讨论

在产科疾病中, 产后出血属于常见急重症之一, 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有研究报道显示, 我国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达到2%~11%, 而在这些患者中, 因子宫收缩压力导致的产后出血能达到90%。因此, 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 确保加强宫缩非常重要[3]。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 对宫缩乏力的治疗医护人员多主张实施缩宫素药物进行, 采用此方法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也存在局限性, 因为缩宫素只能对子宫上段宫缩起到加强作用, 而且注射后的持续时间仅30 min, 很容易导致治疗效果受限制[4]。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现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将其应用到产后出血的治疗中, 不仅能使子宫内压力提升, 而且还能使子宫平滑肌张力增加, 使宫腔开放的血管及血窦快速闭合, 从而达到止血效果[5-7]。此外,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实施还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加强对整个子宫宫缩作用[8-10]。本文研究结果可知, 研究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24 h的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下降值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組产后出血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产后出血患者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 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 既能使患者产后出血量降低, 同时也能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国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合理应用临床研究.临床医学, 2014, 34(9):81-83.

[2] 李晓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2):462-463.

[3] 汪洋, 谷印堂, 李雪莲, 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13):152-154.

[4] 李会琴, 曾凤蓉, 范静.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浙江临床医学, 2013, 15(7):1028-1029.

[5] 张桦, 李鸿雁, 魏传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预防性使用的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4):77-78.

[6] 李康.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1, 30(5):99-100.

[7] 罗文华.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3):77.

[8] 王存芝.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0):139-140.

[9] 何飞霞.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21):50-51.

[10] 唐文波.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7):818-820.

[收稿日期:2017-03-14]

猜你喜欢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效果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
曲安奈德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