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

2017-07-17康延海赵孟和岳云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临床特点

康延海 赵孟和 岳云亮

【摘要】 目的 研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特点与治疗手段。方法 74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 其中35例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A组, 39例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B组。A组患者应用长节段和短节段固定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卧床等方式, 并用减轻椎板压力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 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6, 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196、8.5963、19.2235、10.1101, P<0.05)。结论 在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制定治疗方案, 以此获得好效果。

【关键词】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42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是指患者胸腰椎中的脊柱有超过一个节段或是多个节段出现的骨折, 对患者出现此种病症的原因进行分析, 多数都是因为意外而造成的骨折, 骨折患者不能太用力, 以免增重骨折的严重程度[1]。由于此种骨折自身的独特性, 所以患者的脊椎体征会出现骨折重叠性,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 很容易形成误诊或是漏诊, 应该参照一些骨折患者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以此准确诊断该疾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74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有35例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A组, 39例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B组。A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6例;年龄37~72岁, 平均年龄(51.13±7.13)岁;钝器砸伤13例, 交通事故18例, 坠楼4例。B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6例;年龄36~69岁, 平均年龄(49.26±6.97)岁;钝器砸伤15例, 交通事故21例, 坠楼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 确定患者骨折类型与骨髂的损伤程度, A组患者应用长节段和短节段固定术进行治疗, 术后让患者保持一段时间静养。B组患者采取卧床等方式, 并用减轻椎板压力的方式进行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 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病变椎体高度用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表达, 治疗效果用治愈、有效和无效表达。其中治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在X线的检查下, 骨折部位愈合较好;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骨折愈合情况较好;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骨折部位未愈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组治愈18例, 有效15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B组治愈18例, 有效18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6,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A组后凸Cobb角治疗前为(17.18±2.03)°, 治疗后为(5.37±3.18)°;B组后凸Cobb角治疗前为(17.21±2.21)°, 治疗后为(5.34±3.16)°。A组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前为(23.45±3.97)mm, 治疗后为(31.89±4.24)mm;B组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前为(23.47±4.04)mm, 治疗后为(33.01±4.29)mm。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196、8.5963、19.2235、10.1101, P<0.05)。

3 讨论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当前临床治疗中, 主要根据患者所患骨折的类型与身体状况进行治疗[2-4], 也需要对患者所伤的部位进行观察, 然后对症下药, 也可以通过考虑其受伤部位周围的组织器官损伤情况做出相应的治疗[5, 6]。若患者的生理体征呈现不稳定态势, 则应该尽早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手术治疗, 才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胸腰椎的正常排列顺序, 且能够有效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经济上的压力[7-10]。

本次研究中, A组患者行长节段和短节段的固定术治疗, B组患者行卧床等方式治疗, 结果表示,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 A、B两组治疗后后凸Cobb角得到改善, 由原来的(17.18±2.03)°、(17.21±2.21)°改变为(5.37±3.18)°与(5.34±3.16)°, A、B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均得到改善, 由原来的(23.45±3.97)、(23.47±4.04)mm变为(31.89±4.24)mm、(33.01±4.29)mm。

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过程中, 应首先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 随后根据疾病类型确定治疗方案, 以此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俊.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中外医疗, 2013, 32(13):74, 76.

[2] 潘登, 张长江, 李洪珂, 等.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4(11):94-95.

[3] 张建军.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中国卫生产业, 2014(4):153-154.

[4] 王如彪, 张宏斌, 刘云华, 等.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4(32):47-48.

[5] 方钧, 郑季南, 杨培伟.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试验及临床应用.颈腰痛杂志, 2016, 37(3):176-181.

[6] 谭锐泉, 彭力平.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床托快速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30例临床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3(20):38-39.

[7] 王李, 丁亮华.比较椎体支柱块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中国骨与关节损傷杂志, 2015, 30(3):254-256.

[8] 徐火荣, 徐文强.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4):495-497.

[9] 王西伦.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5(23):45-46.

[10] 杨荣.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3, 7(8):82.

[收稿日期:2017-03-27]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临床特点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