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狼图腾》读书报告

2017-07-16王璇

报刊荟萃(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狼图腾狼性血性

摘 要:中华民族血液里的狼性与羊性活跃于不同时期,而草原文化中的狼群和游牧民族告诉我们应如何更好的均衡发展这两种性格。借助《狼图腾》这本历史与传记结合,虚构与想象融为一体的小说,分析如今社会所缺少的狼性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呼吁国人彻底摆脱“东亚病夫”,为巨龙腾飞蓄力。

关键词:狼图腾;狼性与羊性

小时候都有过被妈妈恐吓说不听话就被狼叼走的经历,所以我们对狼都有一种害怕,厌恶的感觉。而且从狼的外表来说: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怎么看也不会是善良的象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写到“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阴险狡诈。然而初中时偶然在图书馆里翻到这本《狼图腾》,我就被书面的犀利的狼的眼神所吸引,从而打开了我对狼的理解的另一个世界。前些日子电影版《狼图腾》上映,又使我从新读了一遍这本书,或许体悟与之前有所不同。

首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姜戎,出生于干部家庭,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运动和思潮,而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又使他多次受到挫折,因而铸锭了他凝重大气的创作风格。1967年他主动申请到内蒙古额仑草原牧区,在草原上与狼共存达11年之余,经历了这里由盛转衰的变化以及农业和游牧业之间的矛盾,见过最原始的草原,也亲眼看到了人类对草原的毁灭和对整个游牧文化的破坏。带着对草原的迷恋和缅怀,这部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狼图腾》,耗时近6年之久,终于问世了。

这个故事背景是在60年代末,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上,主人公陈阵和他的朋友从北京来到草原,与牧民们一起生活,并发现了蒙古人与狼似敌似友的相处方式。通过长期观察一只狼崽的成长,发现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能被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但是之后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农业发展的不正确的判断,使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鼠害横行,大片大片土地沙漠化,临近地区如首都北京受到沙尘暴的侵袭……

姜戎认为人类失去的不仅仅是草原,不仅仅是狼,更是人与自然和平平等相处的生活,以及中华民族早期象征着自由与独立,顽强与勇敢,永不服輸决不投降的意志和尊严的图腾。他认为中华文化真正的根存在于西北大草原游牧文化中,纵观中国历史,大多数狼性十足的朝代都会繁荣兴盛,纵横数年,而其他的都会被普通的小农经济产生的不思进取吞食腐化。华夏民族性格羊性与狼性共存,前者太强于后者时,国家就会任人宰割,一败涂地;倘若后者太强于前者,战乱纷飞,政局风起云涌,或专制独裁,或民变峰起;只有狼性与羊性两者趋于大致平衡时,更好的是狼性略大于羊性时,国家才能扩大领土,国富民强,经济文化政治均衡发展。而正是由于生活在草原中游牧人民骨子中的狼性一次次冲击大陆的羊性,才使中华民族文化得以保土保文保种坚持到近代,源远流长。作者还认为,正是所谓的儒家正统思想一票否决了游牧民族对中国文明和文化的伟大付出。“要想根本解决中国当前所存在的病根,在民族性格上应坚决走“现代文明狼”的道路。”民主和自由才是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将古代“龙图腾”中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抽取出来,再加入“狼图腾”自由勇敢进取的精神,中华巨龙才能继续腾飞,让中国继续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使中华儿女为其骄傲与自豪。

就写作手法特点来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千年的原始草原风貌、暴风雪白灾黑灾、四季草场的变迁、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习性、狼群的残忍与温情,小狼的纯真与智慧;草原马、牧羊狗、羊群、忙牛、旱獭、野兔、草原鼠、天鹅、老鹰各自的生活形态与相互关系……”独特,真实准确,生动,好像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浮现,似身临其境一般神奇。而且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者将历史与传纪和虚构与想象巧妙地结合起来,是一部情理交织、力透纸背的大书。“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孟繁华如是说。

作者记得,有一次,他在沉睡中惊醒过来,发现嘎斯迈大嫂正拉着一条巨狼的长尾并试图将其拖出羊群,9岁男孩巴雅尔正不顾一切的赶去帮忙,而惊呆的他却束手无策。已身为成年人的他竟不如一个九岁的小孩子,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或者说,是狼对人的影响。因为看的多了,听了多了,经历的多了,便是一个孩子也学会了像狼一样果断,勇敢,拼搏,不顾一切。一个孩子尚且如此,若是整个中华民族都学会狼的果敢,那华夏民族将会是怎样的未来!

还有,“狼群久久不对黄羊发起进攻……毕利格阿爸带大家去雪窝中挖取被狼群围剿后留下的黄羊,他的一些言行令陈阵似懂非懂:狼是在为草原除害;给狼留下过冬的肉;活的黄羊全部放走……”这些表明狼与草原上的牧民一样,懂得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并且心照不宣的严格按照这个规则生活。同理,在人类所谓的文明社会里,规则是一切,不守规则的人必定受到惩罚。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最大的两个字是:血性。狼有狼的血性,才显示了勇敢、独立、自由的顽强精神。军队有军队的血性,才使得13世纪的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

而现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血性的缺失。当我们丢失了忠义赤诚的性格,当我们不再敢嫉恶如仇,不再敢说敢做,敢作敢当,当别人有难,而我们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当“啃老族”依偎在长辈的怀抱,不为自己的未来去闯荡去打拼,这注定将一事无成。曾在清末民初时,“东亚病夫”一词肆意蔓延在中国各处,似乎现在没有人再说这个词了,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强大了,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我们众志成城,努力拼搏使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诚然,狼族与游牧民族都缺乏文明的存在或进步,刚强与强悍仅表现在用武力征战,但这并不阻碍我们理解并学习他们的狼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呼唤的狼性,不是粗鲁与野蛮的代名词,而是摒弃软性文化及脂粉文化的血性。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

[2]刘兴诗.《与狼相处的日子》

作者简介:

王璇(1995.5—),女,汉族,祖籍河北石家庄,本科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狼图腾狼性血性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血性
血性
疯狂动物城你的狼性呢?——你的狼性呢?
疯狂动物城——你的狼性呢?
员工吃草,狼性何来?
以人民的名义
《狼图腾》中“狼”符号的主体性探析
狼性和热爱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