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地理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2017-07-16蒋奕珺

报刊荟萃(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教学模式

蒋奕珺

摘 要:本文透过初中地理e课程的开展,在实践的基础上思考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地理e课堂教学的应用及其效果,并對e教学环境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地理e课堂

一、综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针对本校学生的学情,学生综合素质比较高,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学校也配备了适应e教学的ipad、宽带网等硬件设备。这些因素都呼吁本校地理教学应该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网络教学极大地突破了传统课堂信息的有限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如何在e教学环境下整合信息技术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在原有基础的自我构建、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道路上“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应用过程

(一)准备工作

第一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大量搜集资料,下载适当的app(如google earth、铁路12306等)、选用有效的应用平台(如魔灯平台、尚学趣等)、搜集能为课堂学习提供丰富资源的优质网站,为学生顺利学习做好辅助工作。

如在七年级“电子地图的运用”一课中,笔者就先在每一位学生的电脑上下载了google earth的app供其上课使用。在上八年级“认识少数民族的文化”一课前,笔者也先搜索了若干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网址,给学生参考,一方面可以提供学生以样本,另一方面也为一些独立搜索信息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圆满完成课程目标提供了保障。

除了提前搜集app和网址外,还需要针对课堂要求设计个性化课件。如“旅行计划设计”一课,笔者按照教学设计思想用Flash制作课件,包括用Flash课件展示“铁路干线的分布图”,这些都为后面的自主设计线路做好了铺垫。同时,修改了教材中的一个案例,制成了一张模拟行程安排表让学生找出合理和不合理之处。这不仅是对注意事项进一步的巩固,也是作为一个示范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在自己设计时有一个可参考的“模板”。最后才是学生操作,学生在小组合作状态下利用铁路12306app和地图查找资料、设计本小组选定的旅游线路,设计出的线路最后在课堂上相互评价,讨论完善。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ipad基础操作的培训,让学生熟悉常用搜索引擎,学会查找信息资料、学会顺利登录自己的账号,并利用主要app完成相关任务,及时和教师实现在线交流等,为教学的顺利进行作好前期准备。

(二)实践操作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一个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与思维的前提,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得到最大的收获。

如“旅行计划设计”一课,笔者是这样导入课题的:铁路载着火车把我们带向美丽的远方,大家一定都喜欢旅游吧,正因为如此,旅游服务人员也越来越抢手了,这不,国际旅行社的老总就希望我能为他招聘一批优秀的导游为他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再如“我国的土地利用问题”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土地母亲承载着万事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可今天,她却生病了,大家一定不忍心看着她遭受病痛的折磨,就请大家做一回妙手回春的名医,一起为土地母亲坐堂听诊吧。

对课题适当的引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满足建构主义中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体验的要求,把学生引入课题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2.呈现任务,抛锚定题

当学生在情境创设部分初步形成了探究的欲望后,教师就可以开始 “抛锚”(提出任务)了,学生选择“锚”所固定的探究主题来进行分小组学习。

如“长江生态问题”一课,导入课题后,笔者提供了四大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分别为:①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危害及对策。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直接损失、危害及对策。③长江干流水污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对策。④长江流域酸雨污染的三大地区形成原因、危害及对策。各小组可选定任一课题进行研究。

再如“我国的土地利用问题”一课,笔者列举出土地母亲存在的三大病症:腹泻、脱发、恶性肿瘤,各小组“小神医”可任选一种病症进行研究。

在“一带一路”专题课中,笔者提供大量的地理、历史、人文资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地形、气候、城市分布等因素创造性地手绘“一带一路”的路线,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小组展评。

抛锚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个开放、逼真的问题情境中识别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

3.教师引导,层层建构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层层建构的过程。在地理e课堂中,尽管能利用网络获取大量信息,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将缺乏一定的章法,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用的信息处理工作,只是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如“灾害性天气的认识”一课,如果直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灾害性天气的现象、后果及原因,学生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上课前段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微视频回顾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包括夏季风和冬季风不同的特性,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冬夏季风的不稳定会带来灾害性天气,也让学生更清楚这些灾害性天气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其带来的后果。

再如“旅行线路设计”一课,首先让学生回顾主要交通运输网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利用网络搜索列车时刻表和飞机时刻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总结设计旅行线路的注意事项,最后才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旅行线路。endprint

在“一带一路”专题课中,直接让学生设计商旅新路线难度太大,学生可能摸不着头脑。于是,笔者首先提供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图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析影响海陆两条路线的因素,然后再结合现代的一些城市发展,经济文化水平情况作自我创作。

教师引导尽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就如海上航行的船只失去了灯塔的指引,是不可能顺利到达学习彼岸的。

4.小组协作,完成探究

e教学环境与普通教学环境最大的差别,在于网络中可获得的资源非常丰富,单凭学生独自一人的能力较难处理完善,况且通常需要完成的探究课题也较复杂,工序较多,单个学生也难以胜任,这些都要求e课堂需要以小组合作为前提。

在合作的前提下,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可以随时进行对话、商讨、争论,发表见解,还可以集思广益,各显神通,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主动性,实现教学目标。

5.成果交流,意义建构

基于网络基础的e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将在最后以总结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搭建野外营地”一课,每小组都有代表学生上前展示本组营地搭建所需材料,窗墙的特点以及与当地环境的联系,其他小组对此进行评价;在“旅行线路设计”一课,每小组派代表展示该小组在ipad上设计绘制的旅行线路文字方案和示意图。

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各小组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搜寻信息加工信息的基本能力、交流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一活动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是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概括以上过程,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问题向学生抛出“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并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动性。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最终进行意义建构,实现教学目标。

三、总结、反思

在e教学环境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归纳如下:

e教学不可控因素较多,比如若网络带宽不够,容易出现网速较慢的现象,影响上课进度;各小组学生差异比较明显,课堂时间不好把握;此外,由于小组合作形式较为分散,课堂的凝聚力不够等,这些都有待我们继续在实践中探讨和完善。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从“锚”的抛出,到对话讨论,再到意义建构,实际上就是建构主义学習环境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自然展开,学生一直处于认识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适时引导,又丝毫没有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把整个教学置于e教学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大大提高学习的效度。因此,抛锚教学模式和地理e课堂就像两只翅膀,一起作用,令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更大的突破,让地理课堂在这里起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教学模式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