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改编中如何运用隐喻手法提升艺术价值

2017-07-16俞辰琳

报刊荟萃(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电影改编艺术价值隐喻

俞辰琳

摘 要:电影的艺术价值,不仅取决于其剧本主题的思想性,同时也取决于其拍摄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业界历来在注重电影改编以凸显剧本主题的同时,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达到吸引观众和感动观众的目的,于是“隐喻”这一文学修辞手法在电影艺术中便有了广阔的运用空间。但是“隐喻”手法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只有运用得当才有可能改编出一部电影佳作,因此对导演来说掌握“隐喻”的运用手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仅从隐喻在电影改编中的表现形式、作用及手法运用等方面予以浅析,以飨业界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电影改编;隐喻;艺术价值

一、电影改编中隐喻的主要表现

1.隐喻与蒙太奇

电影就是蒙太奇的艺术。蒙太奇即按照一定的整体构思和导演的创作意图,把一些不同景别、长度、不容的分散镜头画面,用合乎逻辑的一定规律,有节奏的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有机的艺术整体的独特表现手法。它因采用分镜头的方法,使电影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确定了电影的语言,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电影中隐喻主要是通过蒙太奇的手法来实现的。与文学剧本不同,电影是视觉、听觉的综合,以更为直观具体的方式完成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传达,所以电影改编中的隐喻与文学中的隐喻虽然是同一种艺术手法,但表现形式需借助于听觉元素或视觉元素来构成隐喻。其中,视觉元素主要是色彩、动静等镜头,如:特写、远景、近景等;听觉元素主要是音效。

2.电影中的经典隐喻

电影史上比较经典的案例有卓别林《摩登时代》开头群羊和一群工人从地下通道中鱼贯而出的场景,代表着导演对于现代文明工业社会背景下人们“异化”现象的思考;爱森斯坦《战舰渡江金号》连用“三个石狮子”从卧到起的景象,反映出俄国人民思想的觉醒,其中不仅蕴含着人民对于沙皇残暴制度的愤恨已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的思想感情,更隐喻着导演对于俄罗斯战斗民族是无法被征服和战胜的强烈爱国和自豪情感。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运用三棱镜这个物体,含蓄而隐喻地传递出男女主角之间微妙而又暧昧的思想情感……诸此种种,每一组镜头都是运用隐喻的出色范例[1]。

二、隐喻在电影改编中的运用及作用

电影改编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的电影改编就是电影艺术,狭义的电影改编则是指将文学改编成电影或者是对电影再改拍。改编的目的是凸显原著的主题,适宜时代的需求,通过运用隐喻手法,将人物与动物,自然或物体的并列画面,可以起到推动剧情,激起观众意识中的想法,达到特定的隐喻造型、戏剧和思想的目的[2]。比如用红旗代表革命,鲜花象征美好幸福,青松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乌云的消散喻意着问题的解决等。当这些带有隐喻与象征的意象在电影场景中出现时,广大观众如果能够准确理解出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图,甚至能够预测出电影的故事内容将来的发展趋势,那么可以说这部电影的隐喻手法运用是成功的。

三、电影改编中运用隐喻手法需注意的問题

1.充分阅读与理解角色——改编成功的基础

电影改编尤其是名著改编中,若要表现原著想要传递的主题思想,首先需要对原著进行充分的阅读与理解,这是改编成功的基础。例如上世纪翻拍名著《红楼梦》时,对所有的演员进行了集合几年的专门学习与培训,就是为了让演员们能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进入《红楼梦》里所描写的时代,从而在演戏时准确拿捏自己的角色定位。正是这样才使得《红楼梦》成了我国影视改编历史上一部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作[3]。北京一高校的教授曾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一系列乡村据是“伪乡村”系列,并非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生活,只是按照导演的构想与预期去拍摄了这一系列冠名于“乡村”之上的电视剧而已。

2.注重细节与暗示——传递思想的关键

隐喻在电影改编中的思想感情表达上要注重从细节上入手。相比较传统的舞台戏剧表演方式而言,电影的优势在于它通过特写或者中近景镜头使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可以让在座的每一位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一位著名的戏剧评论大师曾经说过:“如果一幕剧一开始的场景上挂着一把猎枪,那么在剧的最后这把枪一定会被拿下,在戏中一定会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死于这把猎枪之下。”这段话所生动反映的正是隐喻的作用,它可以通过细节与暗示给予观众一定的思想情感,并在其中暗含着电影的主旨表达。

3.尊重原著与适当创新——艺术价值的取向

电影改编过程中可以有导演的适当创新与独特想法,但是最基本的是要尊重原著,这也是对于作者的尊重。导演不能一味地以博取观众眼球为噱头,将赚取巨大的商业利益作为自己的盈利目标,否则这样的拍摄只会带来影片的低俗化,遭受观众的诟骂[4]。最典型的反例要非《小时代》莫属了,这是一部充斥着强烈铜臭与扭曲三观的作品,被国家广电总局公点名开批评,称之“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追逐的目标,奉消费主义为圭臬,是‘小了时代,率了格局,矮了思想。”类似的案例还有《白鹿原》,这部拥有广泛读者群体的名著在改编后遭到非议,主要原因在于导演对原著的主旨拿捏不准确,硬是将电影活生生地拍成了“田小娥和她的许多男人的故事”。换言之,导演忽视了导致这一人物悲剧性格和命运的深层次原因,或者可能说,导演想故意要以原著中田小娥的性描写戏份作为电影宣传的一个噱头,从而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商业收益而已。

四、结论

电影改编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改编的成功与否将关系到电影的思想情感,主旨表达等艺术价值的高低。隐喻手法的运用也只是其中一种,实际操作中更应注重全方位的把控,如隐喻与明喻等其他手法的结合,把握时代特征,把握观众的审美心理等等,做到空间上、时间上拿捏得当,才有真正促进电影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柄社.电影隐喻略论[J].电影文学,2010,No.509(8):4-6

[2]刘志.论艺术电影的隐喻性特征[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10:72-76

[3]龙丽娜.试析电影《一步之遥》的隐喻手法[J].电影文学,2015,(21)

[4]孟丽花.电影艺术中的隐喻手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7)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影改编艺术价值隐喻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从英美哥特文学电影改编看文学的影像化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以《归来》为例探讨文学电影改编艺术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