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与对策
2017-07-16易茂华汪林
易茂华+汪林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安集中学,湖北 襄阳 441512)
摘要:日益众多的心理问题笼罩着和困扰着当代中学生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查找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问题;调查;对策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日益众多的心理问题笼罩着和困扰着当代中学生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轻则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则能导致他们走向歧途。我在本校的客观环境下对解决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查。
一、开展中学生心理问题探析的依据
1、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对探析中学生心理问题有重要意义。
2、依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把握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能、培养情感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特征。由经验性逻辑思维向理性逻辑思维转化,是当前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这为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心理依据。
3、领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开展中学生心理问题探析的指导思想。
二、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1、“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由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存,从而忽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和解决,以致于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里,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父母品质不好,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子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女子教育;父母教育子女无良策,易放任处自流等。这样,一部分中学生遇到挫折、压力就产生诸如焦虑、紧张、沮丧、说慌、嫉妒等心理问题。
3、不良社会风气因素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生舞台到处充满竞争和挑战,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甚嚣尘上;不讲诚信,以权谋取私、腐败现象严重存在。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干扰和侵蚀中学生的正常心理发展。
三、中学生部分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一)中学生焦虑紧张心理的存在及对策。进入中学后,随着课程的增加,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1、积极地心理暗示调整自己的心态。感到焦虑不安时,让学生进行诸如“我能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自我暗示,都能緩解自己焦虑紧张心理。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学习效率;还要注重课后复习。
3、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成功和失败是任何人的一生都经常要面对的两个问题,要战胜焦虑,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能勇敢地站起来。
(二)孤独现象的存在及对策。1997年,珀里的调查报告指出,孤独最容易在18岁以下儿童中发生。在这一年龄段,有79%的人认为他们有时或经常体验孤独。要解决孤独现象的存在,就要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着手。
1、从家庭来说,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可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游乐场或郊外,以开阔视野;要积极与孩子接触、交流、谈心、讨论;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让他们从事一些有趣而且有益的活动,如养花、种草、喂金鱼等。
2、从学校方面来说,要创设温暖、健康、和谐的班集体;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错误切忌冷淡、嘲讽;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我”的存在及对策。自我中心者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只关心自己的得失,总是生活在自我的小圈子中,很容易形成心胸狭窄、孤僻偏执等不良人格特征。
1、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家庭不要对子女过分溺爱,培养子女多关心他人、帮助别人的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
2、是主动和他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考虑,走出自我的圈子。
3、是积极地学习,将娱乐、艺术、幽默融入学习生活,开拓视野,不把自己局限于个人的小天地里,主动担当各种社会角色,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通过各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四)现代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及对策。中学生心理发展迟缓于身体,心中就存在一种“成人感”,于是,对许多问题,都存在逆反心理。
1、运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我们对待积极的逆反心理,不仅要认识到它们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还应大力培养和运用,正确地引导其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化和发展,使之成为创造性教育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
2、正视逆反心理的负效应。我们要加强理想、道德、情操教育,逐步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的良好社会风气,逐渐缩小逆反心理,以至消除。
3、注重了解青少年学生心态,努力体现教育艺术。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变化,发掘“闪光点”;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进行正面引导;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中学生消极心态的特点及成因,用有效方法进行疏导。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形成 “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人人成才”的正确观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心理习惯,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待良好的人际关系,初步养成主动、创造、积极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C]. 中央印发,2001.
[3] 张厚粲 徐建平译.《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