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地震应急思考与展望

2017-07-16徐强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防震灾区预案

徐强

(铜陵市地震局,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中极其关键的一环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作用。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是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地市级地震;应急演练;思考

一、组织地市级地震应急演练指导思想和目的

通过应急演练,使群众学会和运用关于应急避震、避灾以及避险的科学方式,对地质发生时紧急疏散的流程和路线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确保在灾害来临时,快速、有效、有条不紊地执行,为了能最大程度内确保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将地震带来的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同时,通过演练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在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必须以“安全为第一位,积极预防”的原则,借助于科学的地震应急演练,不断深化防震减灾的思想意识,对应急避震的科学方法有一个充分的掌握,保障在地震发生时应急预案能够第一时间且有效实施,从而使得地地震区域内的百姓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尤其是将减不必要的不是地震带来的伤害减少。

二、地市级地震应急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

1.保险机制

(1)保险机制严重缺乏。目前我国基本上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所谓“地震险”,并且在日常大多数情况都可能产生的险种中,地震险也被意外不在之列。例如,常见的在房屋险、财产险中,保险公司却没有涉及由于地震导致的房屋和财产带来的损失这部分内容。只有寿险和个人意外伤害险有可能对地震导致的损毁和伤害实施赔偿,不过还是要看保险公司的具体合约细则。

(2)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支持。我国重大灾难保险业务的经营模式还属于商业化模式运作,整体看保险业的宏观规模不大,还没有形成成熟的重大灾难风险评估技术,而且重大灾难的承保能力不强。鉴于这些特质也就决定了重大灾难保险不属于保险公司所能承受的范畴,这时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能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有效调节。

2.应急物资:数量匮乏。地震发生后,一方面,因为地震区域受灾状况可能极其严重,造成基础设施被大量摧毁,尤其是生命线工程等遭到重创的可能性较大,这时地震灾区就要启动使用大量的救援和生活物资等。另一方面,因为地震前国家尚未进行充分的物资准备,政府储备库中物资数量远远不够。所以,就需要同时从全国各地运输物资,如果运输的路程比较远,耗时长,应急物资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将尤为严重。

三、地市级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现状分析

1.地震应急救援指挥。贯彻落实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文件 “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作出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对地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在计划的指引下,全方位促进四级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涉及整个市区各个领域的多层次的地震应急预案系统。通过对预案的检查和预案可行性讨论及实战化演练,确保了预案的科学、实效。教育、卫生、发改、体育等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指导、督促重点单位、企业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医院、商场、体育馆、避难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规模以上企业地震预案的修订工作,实现地震应急预案的全覆盖。各乡镇、县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全面开展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县级部门、基层组织、重点单位和企业地震应急预案。

2.地震物资储备。灾区应急生活物资储备充足,可以满足灾区人民生活需要。应急储备物资主要有:矿泉水、方便面、饼干面包、大米、食用油、棉被以及其余生活日用品也储备充足。救援帐篷、棉衣裤,物资存储状态保持良好。各物资储备点要进一步规范每个储备品的挂牌并明确数量,明确责任,将责任细化到每个物资储备点。进一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防震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完成应急物资储备任务。

3.应急避难场所。解决地市级综合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不足问题,依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国家标准,按照功能完善、平震结合,集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为一体的原则,结合政府升级改造公园项目,建设一处功能完备的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避难棚宿区、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应急医疗救助室、应急直升机停机坪等多种功能。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对依托消防支队组建的地震紧急救援队和依托学院师生组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通过防震减灾演练,进一步锤炼业务素质,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完善地震灾害救援人员及志愿者基本信息备案制度,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专家信息库。

4. 地震专业紧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体系。省级救援队装备配置应达到国际重型救援队装备配置标准。为国家级、省级救援队配备1000套单兵移动信息终端。震后灾区市县地震救援队伍在1-2小时内开展救援行动,省级队伍在3-10小时抵达地震灾区(西部省区特殊情况除外),跨省队伍在6-16小时抵达地震灾区,在II级以上响应情况下,各级队伍在24小时内基本覆盖极重灾区,各级队伍具有3-7天连续开展地震灾区搜索、营救、排查和自我保障的能力。

四、展望

展望一下未来经过国家建设规划中关于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地震应急救援的信息收集能力、应急接受能力、紧急处理能力和物资保障能力都将有很大空间的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系统也将得到完善和优化,以城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核心,逐层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网络体系和信息分享、分工协作的横向职能体系将逐步形成。同时,在政府集中指导下,在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统一调配下,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资源分享、紧密互助,进而提升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结语:加強地震应急演练既能普及防震减灾的常规知识、深化大家的防震意识,又能检验地震部门和有关部门的专业水平以及应急抢险救援的处理能力,提高国家应对重大突发灾害事件的管理水平。因此,地市级应该时常安排地震演练,将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亚辉.中国坚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EB/OL].

猜你喜欢

防震灾区预案
防震演练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