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司境外资金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7-07-16陈成
陈成
【摘要】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健康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资金管理体系,国际公司在实施境外资金管理时常常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在努力和教训中沉淀着经验,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本文从提高跨境资金的管理水平为出发点,阐述国际公司在应对境外资金风险,提高跨境双边资金链效率和效益,保障境外市场开拓资金的现状及问题,结合具体实务,对搭建境外投融资平台,构建跨境资金体系、创建资金价值链模型和建立金融工具管理的授权机制进行了探讨,进而着力提升国际公司的境外资金管理能力。
【关键词】资金安全;投融资平台;跨境资金; 授权机制;资金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275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培育未来利润增长点必须要“走出去”,要加快产业转型调整的境外战略布局,国际拓展必将是我们开疆拓土的必由之路。国家战略布局将国際业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必将为国际业务公司市场拓展凝聚更多力量,提供更多有效支撑。在国际业务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国际公司面临的经营管理压力前所未有,财务工作也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挑战,以更好的适应和助推国际业务拓展。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业务拓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如果缺乏“造血功能”,经营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如何搭建平台,管好、用好资金,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杠杆作用,实现风险与效益的最优平衡,便成为了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结合目前国际公司在国际业务拓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实务问题,就如何做好跨境资金管理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境外资金管理面临的风险
(一)资金安全风险
国际公司境外业务涉及国家多,账户管理和资金支付分散,操作风险大,对境外账户的有效管控能力有待提高。在境外资金使用量较小的情况下,为加强境外资金流的监控,保障境外存量资金安全,国际公司主要通过存量控制、开通网银在国内操作等手段,快速实现账户信息可视、集中付款管控。但随着国际项目的一一落地,境外账户资金用量也日趋增加,存量控制的手段将不能满足资金安全管理的需要。
(二)资金分散沉淀风险
由于受国别政治、经济、外汇管制等因素影响,国际公司的跨境或者境外资金周转链条相对较长,资金收支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异,款项收付可能需要在两种或三种外币之间进行兑换,资金链的相关节点存在大量分散的沉淀资金,资金效率和效益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加之,国内大部分集团公司普遍对金融工具的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的制度约束,导致资金价值链无法充分地规避风险、最大化地提升效益。在实务中,我们只能通过协定存款协议、通知存款、保本型理财产品、“按期开放外币”理财等无风险的传统短期投资路径,增加闲置资金效益。而无风险的新型金融工具可以产生更大的收益,但由于属于集团公司审批权限范畴,无法进行操作。
(三)境外融资风险
境外业务往往伴随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受政策、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保障资金支持的及时性,我们通常可以提前做好融资筹划、路演融资过程,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国外金融机构,按照预设的项目信息进行融资排练,从收集案例中提前预判风险,了解最新国内外融资产品,了解市场价格,推演可行性计划。并依托集团公司与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总对总”合作,利用银行间的全球授信平台,提前与境外分支机构建立关系,保障未来境外业务的临时性用款需求,收集境外金融信息,扩大境外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国际公司整体上还缺乏项目融资特别是大型项目的融资实践经验。
(四)汇率波动风险
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的价格正在逐步开放,特别是2015年“811”汇改以后,汇率波动频率加快、幅度增大,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随之加大。而国际公司的境外业务主要采用外币结算,随着国际公司境外市场业务开拓步伐加快,境外收汇量也将进一步扩大,我们必须与有关金融机构紧密对接,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预期因素,冷静判断,研究外汇套期保值短期路径与长期策略,并及时做好集团公司的授权操作权限区间。在实务中,我们主要采用日间盯盘、参考即期和“T+1”远期结汇变化、CNY与CNH跨境转收、分期切割结汇以及记账日对冲轧差等手段,探讨套期保值工具的多种组合,在规避外汇风险的前提下,适时扩大外汇收益,提升企业主动应对外汇风险的能力。
二、境外资金管理的思考
(一)搭建行之有效的境外投融资平台
国际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将大大超出现有的资金体量和资信等级,需要大量的外部融资和内部注资以及严格的增信方式,特别是在投资建设期,项目收益滞后于项目投资,资产负债率攀升,存量资产体量小,资源匹配度不理想,难以支撑项目投资计划。跨境或境外项目的融资有着多渠道、大金额、长时限、多币种、金融复杂工具和海外资金引入的特点。人民币“国际化”尚在路上,而部分投资所在国结算货币也多用本国货币,国内金融市场可用融资币种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确保国际业务“走得出”、“走得稳”、“走得好”,输血能力和造血能力是必须重点关注的。可以整合集团公司的金融资源,集中打造统一的金融平台,延伸搭建行之有效的境外投融资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是可以考虑在税收、外汇、政策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搭建平台,从账户构架,集中管控、归集资金三个方面下手,实现多国家、多币种、多银行的全球资金管理,形成合力。同时,在满足外汇兑换、外汇避险及保值增值需求的基础上,借助平台提供的筹融资渠道,在国际金融市场募集稳定、低成本的资金,为国际拓展提供资金来源,不断提升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和海外声誉,提升企业海外竞争力。二是参股或控股境内外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逐步搭建纵向和横向的跨境金融链条。研究拓展产业链金融,分析产业链上下游融资需求,设计产业链金融业务模式,拓宽境内外投融资多维度渠道。三是可以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加强与境内外所在国的政策性银行、亚投行、亚开行、世界银行、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丝路基金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接,探索双方合作机会,建立政策性资金库,发掘资金的政策红利。
(二)构建管控有力的跨境资金管理体系
面对境外项目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与金融机构联合构建管控有力的跨境资金管理体系可极大地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一是合理搭建多币种银行账户架构。结合管理维度要求和管理成本最优策略,通过主要合作银行体系、代理行网络协助以及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渠道,逐步构建全球多币种银行账户信息平台,将账户尽量统一到主要合作银行体系,以提高对海外资金的运营效率和调控能力。二是尽可能开展集中收付款业务。利用全球账户的统一性,加强海外账户的资金收付管理,提升财务透明度,实现海外资金集中管理。三是建立跨境资金池,服务全球现金管理和筹融资业务。合理利用跨境资金池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外汇管理政策,开展外汇避险交易和资金融通等业务的集中管理。
(三)建立灵活高效的金融工具授权机制
从灵活高效的角度上看,适度授权机制的建立,可以保障被授权单位及时根据经营的资金交易和避险需求,把握时机,协同合作银行调动全球资源,利用银行体系的专业机构为公司提供多币种的风险管理服务。未来也可嵌入“一带一路”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外汇即期、远期、掉期和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等产品合理避险。只要结合国家调控政策及市场预期情况,建立授权标准,再根据记账汇率和汇率走势,伺机切割分批叙做,就可以保证企业稳定的汇兑收益,规避汇兑风险。同时,对于企业的短期沉淀资金,也可在授权范围内与合作银行根据持币周期和风险偏好,选择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投资方案,如对留存或交割前的存量外币遵循期限匹配的原则,将“按期开放外币”理财或者美元定期存款嵌入远期锁汇,提高沉淀资金效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创建精准配置的资金价值链管理模型
深化资金链全过程管理,做好现金流量预测分析,强化资金的精准配置,创建资金价值链管理模型,充分挖掘资金链价值,提升资金效率和效益。一是建立“化零为整”的现金流盈利机制。强化资金精益化管理,树立大盈利理念,盘活存量资金,提升资金效益。结合公司业务流和资金流的运行特点,充分考虑周转周期、收付时间差、利率汇率组合、币种、时间价值、审批权限、监管要求等影响要素,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手段,依托境内外双边投融资平台、跨境资金管理体系和金融工具授权机制,着力拓展财务域的广度和深度,多维度寻求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可行路径,最大限度地盘活资金链条各个环节的沉淀资金。二是建立“点多面广”的现金流预警机制。现金流管理强调“宽进严出,适度从紧”的原则,加强资金收付情况的监控,借助信息系统完善多维度资金域监控和经济运行监测,做好资金链前端有目标、资金链中端有控制、资金链末端有分析,确保整个资金链线上线下可控、在控,保证资金配置效果。持续加大“两金”清理力度,加快资金回笼,提升资金效率。统筹运营好资金收支链条的节点管理,充分利用好资金收付的时间差。三是建立“因时制宜”的合同定价和结算币种選配机制。结合人民币、世界主要结算货币和小币种三者货币之间汇率的预期走势以及境外外汇管制货币规定,选配美元计价美元结算、美元计价欧元结算、美元计价小币种结算、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等多种合同定价和结算组合模式,防范外汇风险,保障合同利润的有效兑现。
“十三五”期间,大型国有企业将积极推动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加大境外战略布局力度,培育境外利润效益点。新的起点赋予了我们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国际公司要充分学习借鉴全球各大国际化公司境外资金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境外资金管理的精益化水平,为企业加快“走出去”做好财务支撑和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