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提高群众审美素养的对策
2017-07-15林丽华
林丽华
摘 要:美的普遍存在形态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而提高群众的文化审美素养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本文对群众的文化审美情趣上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群众的审美素养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群众;审美情趣;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17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生活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是同美越来越分不开。人们希望把自己生活的世界打扮得更美好、更适合于自己审美观,展现了人们群众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等意识和能力。这些对美的意识和能力是审美素养的体现,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
一、审美素养的定义
人们都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感受力是对于美的一种基本感受能力。对于美学的定义,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争议,许多美学家们经过研究后各执一词,现如今的美学,在学术上又称感觉学,(英语:Aesthetics),传统上的定义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力。培养人们的审美素养,通过审美的新角度,发现自己、超越自我、发现生活、创造世界,能有助于他们形成高尚情操、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和启迪智慧,在生活中感受幸福,树立更加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街上美不胜收的风景美;当我们坐在餐馆,各式各样的、五湖四海各具特色的美味佳肴美;走进商场,精美的店面装饰和华丽的衣裳美;走进电影院,精彩绝伦的影视作品美;哪怕是累了坐下来听一首歌,音乐的词曲风格美,生活中对美的信息较为表面的、直接的、浅显的感受力,是对美的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愉悦情感,体现的是或深或浅、层次或高或低,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审美素养,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性、阶级性等特点。
二、如何提高群众的文化审美素养
关于如何提高群众的文化审美素养这个问题,对于处在社会环境之下的不同群体来说,都会有不同、甚至迥然相异的要求和指向,而不是像传统那样,提出一个普世的政策然后所有人去践行即可。简而言之,政府部门、社会、艺术家以及群众自身都要做出努力,从各个角度出发,带着同一个目标去实现这一伟大蓝图。因此,笔者秉持着客观全面的态度,准备从各个角度出发,对于不同的群体提出不同的、具体的建议。
(一)政府部门加大历史文化保护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纵观许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投入大量资金来扶持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购买大量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并在后期的维护保养上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百姓可以免费去欣赏许多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潜移默化之下,群众的审美素养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高雅的文化层面。
(二)政府部门加大大众文化的监督管理力度,发展先进文化,制止庸俗文化的蔓延
在任何一个社会时代之下,唯利是图的人利用恶俗趣味“娱乐”的大众,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之下,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其影响,进而养成低俗的文化趣味,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听之任之的话,会逐渐转化为危害社会的毒瘤。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于“痞子文化”、“市侩文化”等缺失道德文明的庸俗文化的抵制和监管,创造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学生群体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
部分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如果知识与其专业没有直接联系的,或者不能对未来的工作有明显的、立竿见影的帮助,他们一般不会愿意花时间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群体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受教育制度和就业压力影像,学生面对学业的繁重压力,在业余兴趣和学业难以兼容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放弃业余兴趣。在审美过程中欣赏大自然美好,听一首乐曲,接触一个美的行为。一方面体验着审美的愉快感,培养了感受美的能力;一方面和自己的想像、情感和理解十分和谐地融合,成为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培养着鉴赏美的能力。较高的审美素养培养,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在不同的审美经验中留下印痕,反复验证对美的评价能力,在专业和兴趣学习过程中向更高层次升华,对大自然、歌曲、艺术品、民族文化等更为丰富、高雅的审美对象,培养更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发现美的价值。如果没有庞大的历史知識作为支撑的话,是不可能品出蒙娜丽莎微笑的背后为何存在如此惊人的价值;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不会明白红楼梦富丽堂皇最终却黄粱一梦的惊世骇俗。因此,对于学生群体,应该改变过去学习成绩第一的旧观念,将学习看成是一个追求知识的过程,把学业和兴趣爱好有机结合,拓宽个人知识面和对美的视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学生群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也就是指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表现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增强这两方面。 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审美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其中,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的前提,则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具有高度的审美修养。创造美的能力是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书本知识离开社会实践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没有社会实践加以支撑的话,这些知识终究只是枯燥的文字,发挥不出自身的价值,因此,作为学生,要不断参加社会实践,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主动感受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五)社会各个群体应当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提高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是美育的延伸阶段,也是完美人格塑造的最后阶段。青少年处于智力和心理的发育阶段,这个阶段尤其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这时候,如果对他们加以正确积极的健康引导,会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正确的“三观”的指引下,同时也会塑造他们的人格,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逐渐摆脱低级的恶俗趣味。因此,社会各界人士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青少年,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榜样。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日益开放,人们更容易且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如吸毒、传播淫秽、邪教等触犯国家法律原则的邪风歪气的腐化年轻人思想的行为,必须第一时间予以制止并严惩,不得任之随之自我滋长。
(六)艺术家以身作则,将宣传先进文化作为己任
历史发展至今,人们群众开放的文化交流,对于传统的文化意识却越来越淡薄了,人们的文化根基不深。青少年群体因为人生经历浅、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其审美素养的培养受到到一定的局限。这时候就非常需要我们的艺术家、文艺名人站出来,身体力行地向大众传授宣传艺术的美的价值,举例来说,书法家向社会展示我国书法艺术的底蕴,用书法独具中国特色的魅力来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和欣赏,学习了这门艺术,便多了一门技能,通过新颖的表达方式创造新时代的美。此外,艺术家的另一个重任是将本门艺术精髓发扬光大,深入研究,挖掘群文艺术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学习和观摩,进一步让更多人得到对美的感受和欣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努力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社会不同群体必须提高群众的文化审美素养,让人们通过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审美情趣,以此来表达人民的情感,传达人民的呼声,塑造人民的品格,展示人民的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给人民以高尚的美的享受,从而纯洁和美化人民的精神境界,构建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明.文化的社会功能视野下新时期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研究[D].南昌:广西民族大学,2015.
[2]游元超.社區群文团队管理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