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萝卜皮贴脐眼疗腹胀
2017-07-15
白萝卜皮贴脐眼疗腹胀
取长宽5厘米、厚薄如钱币白萝卜皮,在开水中烫1分种后,将内面贴于肚脐眼,用胶布固定。每日三餐时贴1小时,取下,连贴1周。治消化不良腹胀有效。
吉林延边 金国良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白萝卜为作为普通蔬菜,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中医认为,白萝卜味甘辛性凉,主要有消食、下气、化痰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胀满、吞酸、反胃、肠风、痢疾、便秘等病证。《本草纲目》云其:“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甚效”。研究表明,白萝卜中含莱菔甙、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等,具有刺激肠胃蠕动、增强胃动力、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在民间,白萝卜也视为“消饱胀”、助消化之“良药”。
中医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之说,采用白萝卜皮贴脐(脐疗)治病是有根据的。因为肚脐(神厥穴)部位皮肤薄嫩,药物易渗透,神厥穴又有调节脏腑、疏通气机穴效功能,加上萝卜皮芥子油甙可以止痛、消积,用以贴脐可起到穴位刺激、药性渗入的两重作用。本方治食积腹胀或胃肠动力障碍所致的消化不良疾病,都具有较好效果。本法简效、安全,尤其适用于老年或幼儿患者。
提示:白萝卜皮还能行淤消肿、散结止痛。对输液出现皮肤硬结淤斑,或外伤导致皮下淤血,用萝卜皮贴于局部(胶布固定),也有较好的消淤效果。
麦斛茶治慢性胃炎
麦冬10克,石斛6克,绿茶3克。将麦冬、石斛同研成粉末,与绿茶一起放入大杯中,用滚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成。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5次。适用于慢性胃炎阴虚患者食用。
河北衡水 刘慧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根据其表现,中医将本病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气郁结等症型。
本方中,石斛性微寒味甘,主要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功效,常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等证。研究发现,石斛能增强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有较好疗效。麦冬味甘微苦,性凉,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既擅长治肺燥干咳、虚痨咳嗽之证,又能有效治疗胃阴虚有热引起的舌干口渴、胃脘痛、饥不欲食、呕逆、便结等症。麦冬还有镇静、抗菌作用。绿茶性苦寒,有清心除烦、生津止渴、抗菌消炎、助消化功效。
分析及临床表明,三味泡茶饮服,有养阴清热、益胃生津、解郁除烦功效,对胃阴虚或胃热伤阴引起慢性胃炎有一定缓解症状的效果,此证多见于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之患者。胃阴虚主要表现: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提示:喝本代茶饮时,患者仍须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少吃辛辣并忌烟戒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本品。
莱菔子治久卧腹胀便秘
莱菔子适量,文火炒黄,每次取30克加水煎煮,取液3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另取10克研为细末,以米酒调匀制饼,外贴于脐部,包扎固定,并以热水袋热敷,12小时换药一次。本方适用于中风等病因卧床引起的腹胀、大便不通。
河北衡水 刘慧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长期卧床,会使肠蠕动减慢,引起肠胀气。有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减轻脑水肿而使用脱水药,使尿量增多,也容易引起低钾、肠麻痹、腹胀便秘等。
莱菔子(萝卜籽)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其性辛味甘,入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功效,主治咳喘痰多、食积腹胀、便秘等证。莱菔子消食除胀功效显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临床应用,炒莱菔子不仅能消滞化积、降气除胀,因其多油质润,还有润肠通便之效。研究表明,莱菔子含挥发油,渗透性能好,且能促进胃肠运动。炒莱菔子研粉服,能起较好消食除胀作用。莱菔子用米酒制饼贴脐治腹胀也有效,因米酒辛散,有利于药物透达。脐中(神阙穴)位居腹中,脐部皮薄,药物易于渗透。莱菔子敷脐可借助温热之药力,药物能由表入里,直达病处,可起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消除腹胀的效果。此法操作、安全有效,無禁忌证,对中风久卧患者出现的腹胀、大便不通,当有较佳效果,患者也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