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十二大:特色花绽满目春

2017-07-15余玮

中华儿女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央委员会胡耀邦党章

余玮

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命题,家喻户晓的“翻两番”目标就是这次大会上提出的;入党誓词写进新党章,并规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

1982年9月,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访问中国。就在不到一周前,中国共产党刚刚开完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9月17日上午,邓小平前往钓鱼台国宾馆看望金日成,向他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中共十二大的情况,并说:“十二大的作用与我们党的七大一样。七大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将把建设引向胜利。”

中共十二大的主题是要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金日成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了解和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这次邓小平建议金日成去四川看一看,金日成高兴地答应了。邓小平陪同前往。

9月18日,在去四川途中的火车上,两位老朋友亲切交谈。邓小平说:“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二十年翻两番。……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一路上,两位共产主义者交换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为什么给予十二大如此高的评价?它是在什么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会议,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什么新高度?在加强执政党建设方面是否开启了一个新阶段?

拨乱反正之后紧锣密鼓的筹备

1978年12月18日上午10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是开辟新道路、开创新理论的划时代历史文献,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度辉煌的宣言书。

1997年初,史学工作者在著名学者于光远那里有一个意外的重大收获——发现了邓小平这次著名讲话提纲的亲笔手稿。这份手稿约有500字,由邓小平亲自用铅笔写在3页16开白纸上,共列下了7个方面的问题:包括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等。

短短的500字成为了历史的转折。而于光远,正是参与了这一讲稿的起草。于光远生前回顾,“邓小平找胡耀邦和我到他家里谈起草讲话稿的问题。邓小平自己写了一个讲话稿的提纲……从邓小平那里回来,胡耀邦和我找了国务院研究室的林涧青等人赶紧起草稿子,大约两三天就起草好了。初稿起草好以后送邓小平审阅。在修改稿子的过程中,邓小平又找我们谈过几次话,逐字逐句地提出修改意见”。

这份用铅笔写在三张普通白纸上的准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提纲,上面详细记载了邓小平对未来的思考,十分宝贵,邓楠知道后惊奇地对于光远说:“我父亲很少写提纲,像这样长的提纲,更是十分少见。”

中央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两天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在北京召开了。这次为期五天的会议和遵义会议一起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伟大的转折点。早在八大,中国共产党就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然而后来的历史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国不得不付出20年的代价,不得不走一段曲折徘徊的路。这次会议,果断地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思想、组织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力争多快好省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局面,正在迅速形成和向前发展。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党在实践中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需要不失时机地迅速地加以解决。为此,1980年2月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前召开党的十二大。全会初步决定了十二大的主要议程,规定出席十二大的代表名额为1600名。

為了认真做好党的十二大代表的选举工作,这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又通过了《关于十二大代表选举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各地的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必须自始至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做出《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候选人的决定》,这是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和逐步更新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步骤。

5月18日、19日,在中央组织部召开的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座谈会上,胡耀邦就认真做好召开党代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指出,要力争使我们党的十二大成为建国以来开得最好的大会之一。在谈到如何使选出的代表真正有代表性时,他说,要充分酝酿,真正取得广大党员的同意,不要少数人圈定。名单没有什么保密的,可以提到党员中去酝酿讨论,不要怕变动。

遵照十一届五中全会决议和有关指示精神,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的党组织,先后召开了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出席十二大的代表,于1982年7月底完成了选举工作。党史学家陈雪薇接受专访时说:“在酝酿选举代表过程中,各地都有许多老同志以党的事业为重,把名额让给符合要求的中青年干部。”推选代表的同时,修改党章的工作也在加紧进行。

在上述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中央政治局于1982年7月下旬召开扩大会议。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共130余人到会,会议举行了6天,讨论了有关十二大的一些重要问题。

8月6日,十一届七中全会召开,审议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并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交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

8月30日,十二大预备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大会四项议程,选出了由252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通过了宋任穷代表十二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所作的审查报告,通过了大会日程。

京都醉美秋天里的春天

北京的秋天,是一年中醉美的时光。

1982年初秋的北京,艳阳高照,碧空如洗。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代表可谓“三世同堂”,有二三十年代揭竿而起的,有四五十年代前仆后继的,也有六十年代后来居上的。他们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绪,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坚定却是共同的。

一些出席过多次党代会的老代表注意到,十二大会场布置上撤掉了会场此前中央领袖的画像,改挂镰刀锤头组成的巨大党徽,但两侧的十面红旗仍然保留。这一布置使十二大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悬挂正式党徽的全国代表大会,同时使其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党徽与十面红旗的搭配布置会场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之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都沿用了这一布置式样,从未改变。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在第一天的大会上,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二大上,胡耀邦在报告提出,从1981年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这个目标,在部署上,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是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是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小康的目标能不能实现、怎样实现?这个问题以问号提出,以惊叹号作答!千年小康梦,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到20世纪末在我国已成为现实。

9月2日至4日,代表们用了3天时间,就胡耀邦所作的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心情舒畅,会议气氛十分活跃。6日,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胡耀邦所作的报告。

十二大起,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就独立承担了全国党代会的翻译重任。从此,人民大会堂四楼的同声传译室,是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几代同声传译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这小小的空间是离党中央最近的位置。从这里,党中央的声音以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及时、精准地传达到少数民族地区。年复一年,少数民族代表手中的民族文版的党代会文件,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人员的智慧与心血。

党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文本的突破

9月5日下午,大会主席团举行会议,胡乔木就代表们对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据此对报告和党章草案进行的修改,作了具体和详细的说明。这个党章草案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执政党建设的现状,对十一大党章做了多方面的、带有根本意义的修改、充实和完善,并在总纲和具体条文上增添了多方面的新内容。在十二大党章总纲中,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广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还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新党章恢复了党的工人阶级的属性,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仍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續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样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含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十二大党章对此作了重要补充,把其中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改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从而把“建设”理论增加到毛泽东思想中,使之内涵更全面和准确。

朗朗诵念入党宣誓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毫无例外要接受的一种庄严仪式。中国共产党在此前60多年的历史中,各个时期都有不尽相同的入党誓词,而把誓词正式载入党章,十二大是史无前例的。在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中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个誓词是在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下产生的。它全面、系统、科学地把中国共产党党员从组织上入党到思想上入党的条件言简意赅地进行了高度概括,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任务、纪律等,使宣誓人起誓时心灵净化在忠诚和无私的情感中,表达了共产党员对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十二大首次把入党誓词写进党章,使誓词具有了党规党纪的性质。

十二大党章共分十章。其中第六章是“党的干部”。这是在我党党章中首次将“党的干部”专列为一章,这表明党的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整个党的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会首次把“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载入党章,十四大、十五大党章重申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

十二大党章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保证,是党章发展史继七大、八大党章之后又一个里程碑。新党章对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体制作了重要改变和新的规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的同时,还要选出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省一级的代表大会也选出省的顾问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和副主席。十二大党章还强调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9月6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这个章程的决议,决定这一新党章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成功实现领导层的新老交替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针对高层领导干部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和新老交替的紧迫性,十二大决定创设中央顾问委员会,并通过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顺利实现了中央高层新老合作和交替。十二大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所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其中包括后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以及当时39岁的胡锦涛。在新的中央委员会348人中,第一次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占61%。十七大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委员会。

大会最后一天,李先念致闭幕词,号召全党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地达到我们的伟大目标。

随后召开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其中,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还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陈云为第一书记。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党和国家的繁重工作的需要,毛泽东在八大召开之前曾建议设总书记,但这个总书记并不是党内最高职务。毛泽东建议由邓小平担任总书记,并说秘书长改当总书记,就是中国话变成外国话。于是在八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的同时,邓小平也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分别作为决策机关与领导日常工作的机关分开——除设中央委员会主席外,第一次设了副主席,中央书记处第一把手不再称“主席”,而称“总书记”。

不过“文革”期间,邓小平被打成党内“走资派”而受到批判,随后九大、十大、十一大都没有设中央书记处和总书记。直到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才“决定恢复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所决定并在十年间证明是必要和有效的制度,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工作机构,并且选举胡耀邦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邓小平、胡耀邦担任总书记期间,出现了主席和总书记并存的现象。但这时的总书记不是党内最高领导职务,它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领导下,负责处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不过,恢复书记处一举已经为胡耀邦取代华国锋作了铺垫。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已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一职——他一人兼任主席和总书记两职,在党史上罕见。这一时期,颇类似于1943年后毛泽东以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身份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

从十二大开始,中共中央决定党内最高领导职务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大會选举胡耀邦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一大批德才兼备、比较年轻的党员第一次参加中央委员会,担负起中央的领导工作,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从第一线退出,参加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工作,在党的最高领导层进一步实现了新老结合和交替。这是十二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过严重的教训,在我们党内也有过严重的教训。现在我们能够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决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又一次证明我们党不愧是成熟的、无私的、伟大的工人阶级政党。

责任编辑 王碧清

猜你喜欢

中央委员会胡耀邦党章
爷爷是个“党章迷”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修改党章确立“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党章的历次重大修改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理论热词·尊崇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