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分析
2017-07-15孙明玥
孙明玥
(北京城市学院校体委,北京 100101)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分析
孙明玥
(北京城市学院校体委,北京 10010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进行了简单论述,并结合笔者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路与对策,包括注重终身体育与体育锻炼融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时代、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等。
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学;对策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 2006 年 12 月 20 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此后,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广大学生从教室走出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形成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新高潮。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文件处处体现了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关心,并以此作为学校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更加突出了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个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身体锻炼,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1 阳光体育运动概述
1.1 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
2006年9月,由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进行的第二次全国体质抽检结果对外公布,结果显示我国连续20年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在下降。其中城市男生的超重率达到了13.25%,肥胖率比2000年增长了 2.7个百分点;全国大、中、小学的视力在不断下降且居高不下,与 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且随年龄的增加,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小学生为 32%,初中生为 58%,高中生为76%,大学生为83%。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与 2000 年相比,7 ~18岁和19~ 22 岁两个年龄段的城市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 303 毫升和 238 毫升,为下降率最明显的人群。结果公布后,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为阻止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 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1.2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及目标
按照中央七号文件的内容及精神要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主要包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新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舆论宣传、组织领导等5 大项14个小项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充实,如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体育运动氛围、实施奖励机制等,因此,各地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目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阳关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作为最终目标。而且规定要用 3 年左右的时间让85%以上的学校能够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同时还要掌握至少 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真正让学生形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阳关体育运动从 2007 年开始,用 3 年的时间让我国大部分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了提高。
1.3 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青少年作为当今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中国人民的愿望,阳光体育运动关乎到祖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丰富课余生活,这样有助于调节心态、消除学习疲劳、摆脱学习压力。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走出教室,参加学校课后一小时课余活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积极参加锻炼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4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樊启学曾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文化内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阳光体育运动”对人的体育价值观念的进一步升华是校园体育文化本质。冯宏伟认为,学校阳光体育的实施对于校园体育文化以及引导校园体育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林莉从学校阳光体育的结构角度指出,学校阳光体育包含着物质部分和精神文化部分。认为物质是阳光运动得以开展的基础,主要包含体育器材、环境以及各种人为制造的物体。然而精神文化包含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规范学生活动的行为方式、组织形式等。
从阳光运动的内涵来看,体育是人的价值实现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人们锻炼身体、促进校园文化交流、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与德、智、美等相辅相成的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阳光运动是一个长期的、浩大的工程。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查阅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资料书籍;阅读教育部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资料及相关文件。
2.2 访谈法
向北京体育大学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多年的专家、教授进行咨询和访谈。
3 分析与讨论
3.1 个人意识缺乏主动性
现在约有 70%以上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于被动状态,正是由于这种消极的方式导致很多活动是无法开展的,这是直接导致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与终身体育对接困难的原因。传统教育重“脑”轻“体”,甚至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娱乐放松的方式,对于学习来说毫无帮助,更与毕业后的就业毫无关系。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形成了一种对体育不重视的习惯。而是将更多的心思放到了文化课程上,认为这些是以后就业、创业的基础,没有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大部分空余时间里,他们更加愿意把时间投入到图书馆或者实验室里,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选择去操场进行体育自主锻炼。这可能也是国家教育体制的问题所在,很多学生并没有在中小学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导致在大学对于体育锻炼也是非常被动的接受。
3.2 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进步性
在体育课程的课程设计、编排方式上,学校注重对教材的传统性教学,对于创新的教学很少出现,且对体育课程的科学性以及对于新知识的快速更新还不到位。一般的课程往往忽略了学生对人文社会的关注,观念也远远没有跟上体育发展的新需要。创编的章节内容表述过于单一,很多知识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无法接受,忽略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再者学校教师一直有着传统的“教书匠”的思想,导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3.3 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形式单调
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公共课改为自由选课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课,这种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老师为主导,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课后活动很难衔接。如在体育课上老师利用了大部分时间在组织队伍、讲解示范上,给学生真正活动的时间是非常少的。此外,许多学校也存在体育器材落后、场地不够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
3.4 经费资源短缺
在我国学校系统中,体育教学部虽然是院系设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被重视程度远小于其他院系。同样的,在财政拨款上,投入到体育部门的拨款也是最少的。 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人力、物力等方面无法满足,必然会对学校体育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老师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对于上课存在着一种散漫、应付式的心理,教学内容无法落到实处。
3.5 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根据 2009 年教育数据统计发现,现在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约为 1:5:6.5:3.7,具有中级及以下的教师数量比例过大,约为64.5%。因此,从当前形势来看,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队伍与学生人数严重不成比例。这可能也是教师的学历并不是很高、对于国际前沿的一些先进体育理论可能存在解读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3.6 场地、设施因素
根据调查显示,现在 61%的学校体育器材数量对于学校教学以及课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来说是不够的,基本能够满足的只有 24.4%,78.1%的学校的体育器材种类极不齐全。随着物质生活、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体育器材是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建设,因此,由于缺乏硬件设施,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下降。
3.7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最近几年,有学生在参加学校运动会中长距离跑时发生猝死现象,因此,某些学校害怕出现问题,武汉、西安、南京等多所学校运动会取消了女子 3000 米和男子 5000 米项目,中长距离跑是较长时间的较大强度运动,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运动,身体素质下降造成体力不足,猝死可能与机体处于衰竭有关,这说明我国学生体质下降非常明显。
4 对策与建议
4.1 将终身体育思想与学生体育锻炼相融合
社会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心理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在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应注重将终身体育的思想传递给每位学生,能够在生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即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也会从容淡定地面对,这对于帮助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4.2 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性,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在选择体育课时,让他们充分了解课程性质以及目标,建立起与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对保证体育教学效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老师也应扮演成为一个学习者、学生的合作者等形象,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将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贯穿于体育技能教学中。
4.3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体育教育应满足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即健身性与教育性、竞技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让学生体验“快乐体育”,通过建立体育活动社团,引领同学走出校园,感受自然,同时也要与阳光体育的原则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交流的良好氛围。
4.4 遵循“安全第一”原则,确保教学安全
加强对体育锻炼安全知识的教育,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安全第一”,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体育教师也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机制,协同联系学校其他各部门,确保每一位同学的安全。
4.5 完善场地器材的配备,增加教师编制
学校在实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同时,也应积极组织老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确保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政府各级部门也应依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要求》给学校购置相应的体育锻炼器材设施。学校场地应依据本校实际情况,每周进行适当时间的开放,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加到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 1 ] 李鸿江,等.阳光体育总论[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 2 ] 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R ].教体艺,2006.
[ 3 ] 樊启学.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文化内涵的研究[ 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 4 ] 冯宏伟.学校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和谐发展[ 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0(2).
[ 5 ] 林莉.浅析“阳光体育运动”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 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6).
[ 6 ] 郑振友.论《体育之研究》对“阳光体育运动”指导意义[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9).
G807.0
A
1674-151X(2017)15-06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5.034
投稿日期:2017-06-01
孙明玥(1990—),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