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分析

2017-07-14张娜

神州·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张娜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在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而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学生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堂堂正正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下文先阐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接着简析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最后探究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开放的、富有活力的科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但是当下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正在逐渐丧失其精神教育效用,为改善这个现状,我们需要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教学,加大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基于此,下文就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展开了分析。

一、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和对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带来的成果时,开始审视和怀疑中国传统文化,更甚者,带着一种盲目和极端的态度,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一味崇尚外来文化。当然了,这种动摇文化根基的态度不仅让人迷茫,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中小学生对传统知识的严重缺乏:忽视传统节日反而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等外国节日;不喜欢民族音乐反而狂热于摇滚、说唱等西方流行音乐;不了解中国诗歌经典反而对国外神话、爱情故事情有独钟。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反映出我们对自身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不可否认,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差,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当代人的传统文化意识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摄入传统文化的因素,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内涵,为以后的求学之路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我国传统文化在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在艺术、习俗、思想等各方面都有着精神引导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多以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形式记住文章内容,导致学生机械化的学习语文,而難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传统文化内涵深刻,但小学生领悟能力低,教师难以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所以,当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并不理想,急需改进。

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 拓展课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应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依托本地人文优势组织学生走进民俗,了解家乡的杰出人才、古迹、民俗、传统工艺等。教师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登清风楼,观开元寺,探访郭守敬故居。教师还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系列活动。我们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经典,努力让学生沉浸进去,从阅读中得到美感,产生愉悦之情。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我们自己首先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要有相应的文学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挖掘出其丰富的内涵,而且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要勤于耕读,成为学识渊博的人,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敬重,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喜欢了,愿意去读去欣赏,自然就会去传承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探究并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通篇讲解课文,授课过程势必变得枯燥无味,使人昏昏入睡。因此,我们必须增加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重现诗词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创作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如教授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单凭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但是借用照片或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春天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鲜活的画面,从而轻松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生通过类似的方式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还能触类旁通。形象性的体验,既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诗境之美,又能把传统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挖掘语文教材文化内涵中的传统美

现行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优秀经典文言文,里面伫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血。课堂教学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亲情友情教育等,如,在教学《背影》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厚重的父子深情,使学生心灵受到传统道德的震撼。教师只有立足课堂,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崇高道德标准为行为准则。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等。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师要理性地审视语文教学,带领学生徜徉在民族文化的家园,通过语文这一媒介,使学生获取语言技能,感受传统美德,进而提升人格品位。

总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炎黄子孙有责任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古典教育理念随之兴起,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如何让我们的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要探究的重要课题。上文就此相关内容作出了简析。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