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2017-07-14张君萍

神州·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初中数学

张君萍

摘要: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数学学习的分化现象较为明显,特别在八年尤其突出,大量学困生都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对策

数学学困生指学习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方面较为落后的学生,他们一般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本人在教學过程中发现,初中数学学习的分化现象较为明显,特别在八年尤其突出,大量学困生都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淡自己的看法。

1 成因分析

1.1 基础不扎实,这些数学学困生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基础就很差,在数学运算方面速度慢、准确度低,不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还有的学生甚至连四则混合运算都搞不清,经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这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过关,应该记住的没有记住,该掌握的没有掌握好,也没有培养其相应的数学思维,这样的学生在没有进入初中时就已经成了学困生。

1.2 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未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没有主动性,做题不愿意总结,看重的是结果,不在意解题过程,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善于总结,处于比较散乱的状态,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讲授,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3 中小学教材、教法和学习方法方面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进入中学后,还是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这导致学生学习的不适应。还有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因为不了解小学教材与教法,不知道中小学教材之间的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进入中学后无法适应,考试受挫后,很容易失去信心,影响以后的学习。

2 对策与建议

2.1 转变教学观念,特殊关照学困生。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是很正常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要关怀和爱护学困生,从生活、学习、思想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师的心坎上。要关怀学生,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非常细腻的工作。它要求教师用心灵来认识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动机,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衷,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和才能,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意志,了解他们心灵上所有闪光发亮的东西,了解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2.2 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然后在对全班学生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相对地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发展变化,再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做到因人制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为主要依据合理流动,适当调位,这样可以激励学困生奋起直追,逐步为进入中层作好准备;对于中等生,让他们认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对于优生,为了确保自己的优势和超层发展而也会不断地努力。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鞭策,相互促进,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创新教学方法,从学困生的兴趣角度入手。首先,在教学中体现出趣味性。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较有趣味的环节来帮助学生们学习,培养学生们在生活中发掘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这是初中阶段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特征,挖掘语言学习中的趣味性,努力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用早上初升的太阳来代表数学当中的圆,并用地平线来代表数学当中的直线,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来理解直线与圆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

其次,通过趣味性提升学困生学习兴趣。对生活产生疑问是思考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也是创新的一个奠基石。设定一些较有趣味的环节来帮助学生们学习,不仅会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他们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心,而且会大大提升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程度,从而为真正的拥有并掌握自身的思维迈出关键的一步。通过设立一些饶有趣味的假设环境来进行数学的学习,可以极为快速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从无心学习到主动学习,可以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参与到相关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从而在趣味活动中发现自身创意的来源,激活了学生们的思想。

3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以往的评价,往往是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这样,学困生挫折多于激励,沮丧多于快乐,这种评价使学困生无法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所以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对学困生评价,可以采取下面的一些做法:

3.1 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而且还给予学习与德育考核方面的加分,并发“表扬信”给家长,要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

3.2 每次测验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要把后进生分组进行谈话鼓励,帮助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3.3 制定帮教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

3.4 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把学困生转化对象分成几个小组,每天根据当天学习内容设计过关检测题,利用课余时间交换题目抽测竞赛,并把小测的成绩计如平时考查成绩,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有第二次补测的机会。对取得好分数同学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及大力表扬,促进他们重视每天的知识过关。 我们知道,初中数学学困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转变教学观念,特殊关照学困生,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趣味性,坚持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信心,让他们在激励下获得进步,在进步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不断增强其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使其不断进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初中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