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品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7-07-14景桂珍

神州·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品兴趣学生

景桂珍

摘要: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与以前的思想政治相比, 它的主要特点是淡化了教材知识体系,强化了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和活动实践,突出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和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主要形象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推动者和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促进者。那么,新课程中的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才能把它上好呢?

关键词:思品;学生;兴趣

思品课是中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一门,一直以来困扰着思品学科教师的教学,老师感觉有劲使不出。究其原因,传统的思品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的讲课就会变成学生“催眠曲”。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完全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创造力。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授课艺术,逐步培养学生对思品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始终使学生以饱满热情、最佳状态地投身于思品课的学习中,正是解决以上难题的金钥匙。因此要解决思品课目前的处境,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对思品的看法和学习态度,即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愿学”。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分不开的。随着初中学习科目忽然大增,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本能地拼搏一下便放弃了,如果教师们不知情地批评,他们往往因厌学而辍学。如果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能及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给了他们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知道为什么要学,但不知怎么学,也会因难学而弃学。我的做法是从本学科开始,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具体做好预习、上课和复习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上课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课后结合作业进行复习和反思。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动机产生了,学习兴趣就有了。

二、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双向情感交流的過程。情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纽带,它是师生感情共融、思维共鸣的前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亦是激发学生学习思品积极性的基本条件。它把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纽带一旦断裂,教育将告失败。为此,思品课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和愉快的学习环境。而教师的情感则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与关心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情感,进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无不充满着对他们诚挚的爱,令人可敬可亲。作为教师,在思品教学中若能亲而显爱、爱而取信、信而树威,就可以使学生从对老师的敬爱中激发起学生学习思品的积极性。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语我能幸福两个月。”莎士比亚也曾说:“称赞,即是我的薪俸”。这些大文豪的话语表明:赞扬是一种心理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自己得到社会、别人的承认。学生也不例外,总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肯定,所以课堂上我经常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关注学生,使他们情绪饱满,奋发向上,积极性就会高涨。

俗话说,欲当良师,先当益友。思品课教师要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正面教育引导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互相信赖的平等师生关系,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因此在思品教学中,教师不要讽刺挖苦学生,要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沟通师生感情使之达到被学生看作是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所教的思品课就会产生兴趣,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三、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课程

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但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对教材进行处理,创设若干相互联系的活动模块,利用问题的新奇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课堂教学始终在学生的活动中进行,满足学生想动的要求和想说的愿望,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抽象,门槛不宜过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材料和活动方式的选择应注意生动性和趣味性。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曲高和寡,适得其反。

四、注重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

思想品德课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纷繁复杂,抽象的说教不可能完全解答生活实践的所有问题。唯有把空洞的道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握正确的方向、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初中生大多天性活泼,喜欢实践。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实际,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感悟,从中体会乐趣,培养情感,懂得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品兴趣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学生写话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班里那点事儿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