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
2017-07-14李琼
李琼
摘要: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改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是前提,提高备课实效是基础,灵活的教学行为实施方法是手段。其中,教学行为又可以从宽松学习氛围的创设、小组学习的贯彻落实、课堂提问的精当以及课堂评价的多元化方面进行。
关键词:备课;多元评价;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设高效课堂,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学科魅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高效课堂的建构。
一、转变教学观念与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转变教学观念是前提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行为的效果与价值,所以转变教学理念是促成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
传统课堂的特点之一便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相信。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搞包办、一言堂。新课程改革体系下,教师应当相信学生,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需要努力解读教学目标,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生,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跟随自己的思想跑,放心大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大自学、自悟能力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科兴趣,鼓励主动思维的形成。
此外,教学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单纯地掌握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其放手,民主、激发、期待也是能够训练学生自主能力的方法。
2.改进教学方式是手段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多媒体教学就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独特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旦发生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朝着高效率、高效果的方向发展。
二、提高备课效率,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高效课堂主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讲授的时间大大缩短,我们却仍旧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外精心研读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的环节。
备课是教师沉淀知识和工作能力提升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学会分配精力,寻找备课的黄金分割点。资料表明,花费80%精力研读教材,了解学情,仅仅利用20%的精力书写教案的教师,能够实现教学能力的快速增长。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透彻的认识,才能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划分给教师的短暂时间内删繁就简、抓住重难点,言简意赅。
除了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备学生”的环节也要落实到位。高效课堂中,导学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学案当然不能是教师方面的“一厢情愿”,它得能够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必须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无论是哪一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能够进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三、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实施教学行为,构建高效的课堂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让人感到自由、安全。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益于知识的生成。加上高年级学生兴趣在课堂上相比低年级学生不那么容易转移。因此,教师只要善于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方法手段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积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绽放他们本身的生命活力。
2.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大文豪蕭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协同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并不陌生。小组合作学习也已成为现今课堂上的主要的学习方式,为广大师生所推崇。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单纯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它强调学生们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真正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如此,建立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模式。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相比教师讲解的内容,更值得被珍惜,也显得更为深刻。
同时,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诸如学生的能力高低、成绩好坏等。分组时要对班上学生按照性别、成绩、能力等诸多因素进行小组成员的均衡组合,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对于强化小组内部的优化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均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小组内应有自己的组长,由组长统筹负责小组的学习和每次的竞赛事项。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每个成员都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3.课堂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的。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基于教学重难点提炼出有价值的、启发式的教学问题,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元评价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
课堂评价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恰当中肯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评价应该充满对被评价者的理解和人文关怀。
教学评价需要打破单一主体的格局,应注意多元评价相结合,如教师评、家长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在课堂中,评价不局限于学习方式、朗读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也尤为重要。
总之,语文课堂评价应该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使课程设计更完美,教学过程更完善,努力建构充满生机活力、真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肖元英. 浅论高效课堂[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21(1):126-128
[2] 李炳亭.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
[3] 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
[4] 高莉萍. 营造课堂氛围打造高效课堂[J]. 现代阅读, 2012,12: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