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社区服务的家庭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2017-07-14陈蓉生

商情 2017年18期

陈蓉生

摘要:家庭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简捷的兴办模式,但也存在规模和服务能力较小的问题,需要在选准家庭、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方式上加以完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家庭图书馆 社会合作

1家庭图书馆及其价值

1.1家庭图书馆

家庭图书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权威定义。本文所指的是以纸质书刊为收集范围、并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公开利用的家庭图书馆。从广义图书馆范围来说,以知识传播和人文素养提升为目的的数字资源网络传播也可视为现代技术环境下新型图书馆形式。那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大众娱乐和实用技能信息推送的网络电视不应纳入图书馆范围。由此可见,家庭图书馆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家庭场所存在;二是主要以一定数量纸质书刊资料为基础;三是产生一定的公益传播价值。因此,家庭图书馆不同于传统的以个人收藏和限家人或亲友传阅的家庭书房,公益性是区别二者的重要因素。

1.2家庭图书馆建设的现实价值

(1)家庭图书馆是促进全名阅读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个体全面发展需求,家庭阅读日渐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据统计,我过95%以上的家庭藏书量都超过20本,半数家庭达到60本以上,73%以上的家庭为孩子开辟了专门的书架,依托家庭建设起来的私人图书馆,其影响人、熏陶人、培养人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家庭阅读可有效促成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成人心智成熟,同时通过家庭图书馆的辐射作用,会间接带动邻里、亲朋甚至陌生人的阅读兴趣,提高周围人群的阅读量,对整个社会的阅读进步无裨益。

(2)家庭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有效补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实数”,乡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分布密度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程度。我国幅员广阔、社会发展不均衡,乡村社区图书馆建设一直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并以流动图书馆或设置自助借书机的形式来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均等供给,但就实际情况看,存在协作机制不完善、运行成本较高的局限。

2我国家庭图书馆建设现状

2.1我国家庭图书馆建设

我国民间具有藏书的传统,目前多地纷纷鼓励家庭藏书,引导正确用书,并积极推进家庭图书馆建设、现实资源共享,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例如重庆渝北区图书馆于2013年起依托公共图书馆资源率先在全市推广建设“图书馆+家庭”阅读服务体系的家庭图书馆,目前已成功建设了100家家庭图书馆。渝北区图书馆选择满足基本条件并热心读书荐书的家庭,为每个家庭提供30-50册流动图书并定期轮换,通过家庭带动亲友和社区居民享受阅读的兴趣。区图书馆每年至少组织各家庭召开两次以上的读书交流、讲座或者联誼,开展星级家庭图书馆评选,对难以履行公益服务的家庭图书馆取消资格。家庭图书馆目前已成为渝北区独有的读书活动品牌。

2.2我国家庭图书馆建设特点

(1)兴办主题上的政府主导于家庭资源相结合。家庭图书馆的建设一般由当地政府或公共图书馆发起实施。政府主导提高了家庭图书馆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家庭自愿则保证了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资源配置上民间资源与公共资源相结合。家庭图书馆建设主要利用家庭自主拥有的场地设备和文献资源,并通过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来补充资源,有些在达到一定条件后公共资源则作为奖励归家庭所有。

(3)管理方法上自由灵活与规范评价相结合。在政府或公共图书馆与家庭图书馆达成建设意愿后,双方已协议的形式规范各自的责任和权利。家庭图书馆在达到约定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家庭参与积极性。

3家庭图书馆的完善

3.1选择适宜合作对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家庭图书馆的家庭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合作的平稳性和运作效能的高地,其选择和评价是一个复杂过程,必须建立在完整,全面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图书馆一般可以根据家庭所属位置范围、书刊场地资源、家庭成员的合作意愿、兴趣和社区影响力等方面综合选择合作对象,优先考虑资产和影响力兼备,同时对公益文化事业具有浓厚兴趣爱好的家庭。

3.2强化统一规范管理,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家庭图书馆的社会效果的提升需要规范的管理手段和专业的服务水准作保障。政府应在政策法律上提供制度保障,在经费投入上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家庭图书馆建设的稳定性。公共图书馆则在家庭图书馆建设标准、建设规范方面给予

3.3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服务方式

在目前网络基本普及,居民阅读习惯日趋数字化的大环境下,家庭图书馆也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信息利用,丰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果。公共图书馆可为家庭图书馆建立管理平台系统,实现家庭图书馆管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同时家庭图书馆之间也方便交流沟通,更好地营造全民读书的氛围。

4家庭图书馆的发展

4.1强化合作共识,保障家庭权益

共同愿景是政府和家庭共同合作推进家庭图书馆的发展,权益保护是家庭图书馆发展的保障。政府与家庭本着协商、平等尊重的原则,弥合合作差异,准确达成合作共识、从现实实践看政府希望隐入更多的社会资金缓解公共图书馆供给资金压力,而社会力量更多以冠名赞助、捐赠、建立专项基金等分散和短期形式参与。

4.2坚持依法合作,支持多元投入

民间力量与政府合作建设家庭图书馆有其脆弱性的一面,即合作办馆的项目会因方法不当等原因出现“短期存活”现象。这就要求在合作办馆中嵌入法律制约因素,理性规范各自的合作行为。

4.3突出服务特色,加大激励力度

家庭图书馆因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因此其受益范围也是有限的。家庭藏书往往反映家庭成员的职业爱好,相对稳定的读者群的凝聚力也往往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家庭图书馆应努力彰显资源共同服务的特色化,朝着专业化和精英化方向发展。

4.4推进转型发展,保障公共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没有课遵循的固定模式,家庭图书馆的发展也并非一陈不变。根据公共服务需要和家庭意愿,向社区图书馆或民办图书馆适时转型。目前的家庭图书馆兴办运行模式因政府介入力度较弱,导致管理松散,服务效果有限。政府在征得家庭同意的前提下,可考虑采取财政补贴、绩效奖励、服务购买等补偿回报方式,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公共职能,将家庭图书馆转型为社区图书馆,将其纳入公共图书馆建设体系中来,扩大办馆规模,增加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