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关系

2017-07-14于炎

商情 2017年18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制度经济

于炎

摘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不同阶层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不良发展则会降低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反过来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兴利除弊而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制度认同关系

一、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积极推动和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的优化社会环境,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积极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稳定

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起到了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我国人口众多,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农村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国有企业由于正处于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关键阶段,所以说不仅难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而且还需要进行减员增效,排放一定量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就成为新的就业主渠道。特别是发展农副业产品加工、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变政府一方创造就业岗位为社会各方都能吸纳剩余劳动力,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经济学上有个很重要的原理就是“以就业带动就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工作就会有收入,有了收入才会有消费,有了消费就会带动另一部分人就业,相辅相成,社会才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压力将会十分巨大,而如果大量劳动人口不能就业,那么就会及极大地制约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扩大,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助推更多中产阶层的出现和壮大,中产阶层是有相对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社会地位、稳定的心态,因而希望社会稳定的社会阶层。它是贫富间的“缓冲器”,在一个中产阶层占多数的社会里,由于多数人职业稳定生活富足,客观上会起到一个“缓冲地带”的作用。同时,在一个中产阶层占多数的国家,人们的幸福感会大大增强并不断提高,这无形中就更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由于中产阶层他们是社会的“稳定器”,具有较高的收人和较稳定的生活,他们不希望社会动荡不安,还会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他们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因为他们在消费、投资和纳税等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能够不断的优化社会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能够不断的优化社会环境,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人们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国家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接续出台了一大批相关政策措施,可以说,已经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把资金投人到比较成熟的公司作为理性投资的手段,而这样的人越多,这样的环境越发展,我们国家具有规则意识和权利观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当这样的观念在社会占据主流甚至统治地位时,我们可以想见,整个社会是怎样美好的场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自然而然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就不言而喻了。

二、非公有制经济不良发展降低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良发展致使剥削现象大量存在

我國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外资和私营经济,而且占有相当多的比例,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所不同,但毕竟也是市场经济。既然是市场经济,必须受到市场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利润最大化规律等其他一系列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不论是私营还是外资经济同样有最大限制获取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这是一个有目共睹、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无论是私营经济还是外资经济都充分享受远远高于国有企业的国家的优惠、鼓励政策,利用廉价劳动力、土地、金融等资源,获得了空前数量的剩余价值,使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停滞不前的农民工低工资,高强度的劳动,无安全保障的劳动环境和简陋恶劣的生产条件,在私营、外资企业的挤压下的大批国有企业下岗工人,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剥削的存在,证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成是原始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早期的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在现代中国再一次重演,只不过西方原始资本主义和早期资本主义用了二百多年才完成,而在中国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而且所处的社会性质和剥削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良发展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由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特点,更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因此一些商家抛弃了基本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的道德约束,铤而走险,在制造食品时非法添加一些对人体极为有害的物质,例如苏丹红、三聚氰胺、注水肉、陈馅月饼以及毒胶囊等等,这些食品在被消费者食用后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危害,使其遭受生命财产损失。特别是在近十几年的时间中,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品种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消费欲望有所下降。但是最终在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尽管如此,但是非公有制经济还是面临着来自自身和外部的严峻考验。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不良发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剧

当下的中国,好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张面孔,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贫富差距是很小的,但是随着政策的放宽,国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企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那些八九十年代投身于经济浪潮中的私企、个企等得以获得高额利润,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就是由那时候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闭塞,深居内陆,导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并最终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特别是九十年代至今,非公有制经济在不同地区发展的速度不同导致贫富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兴利除弊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全面、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如思想、政策、法治环境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全面推进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则需要不断的增强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的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根本动力。

(一)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是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是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有利于人们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观念。一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士所处的社会和政治地位非常尴尬。许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自己的资产能不能得到合法保护充满疑虑,非公有制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遇到各式阻力和难题。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税收差别待遇、选择性执法、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而当人们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观念后,更好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认同能够更好的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从去年开始,中央政府和各省、市、县(区)级政府已经陆续取消了一大批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这是依法治国的生动彰显,无疑会大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发展。依法治国作为我们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同样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有了全面依法治国这块基石,非公有制度经济就有了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也就赋予了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无穷动力。

(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是当前发展非公经济的最大红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尤其是法治认同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点和主要抓手,抓住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要害,指出了我国非公经济发展的最大制度红利所在。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是一个重大系统工程,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包括非公经济在内的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制度认同的要求和期待。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也告诉我们,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健康快速。我国目前缺乏强有力的制度认同执行机制、缺乏有效的制度认同保护机制,尤其是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性财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都造就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长期性、艰巨生和曲折性,同进,也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全面推进,改革红利将持续释放,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将会增强、各项保护力度会得到空前加大、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预期会更加明确。总之,推进全面制度认同,一定能够极大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活力,让它们充分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法治带来的红利。

(三)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有利于保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负责人、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经济社会中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总体来看,我国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能够做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能够做到守法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创新活力之源。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也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和行为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出了挑战。—个国家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反映了该国生产力和社会创新创富的水平。如何更好地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精神,更好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增强非公有制經济人士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观念能够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当前,少数非公有制人士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制度认同观念淡薄、无视法律约束、一味追求利润、不重视依法经营等问题。有的“信权不信法、信人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习惯于“潜规则”,甚至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有的违背基本职业道德,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消费者利益;有的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法律维权意识相当淡薄,无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良性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以根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打造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平台,把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作为企业依法经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把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学习培训与实践活动、解疑释惑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学法、遵法、守法、用法,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可以以守法诚信为重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做到政治上自信、发展上自强、守法上自觉。可以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开展个案剖析、警示教育,把法治文化、依法治企,诚信经营作为非公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还可整合资源搭建维权协作平台,开展小微企业法律援助,倡导商会制定自律公约,开展信用评价,提供纠纷调解等经常性法律服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还有助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打消诸多顾虑,确保发展创富后顾无忧,一心一意谋非公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制度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某些单位的制度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以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
经济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