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中文化因素的归化和异化
2017-07-14孙军
孙军
【摘要】随着国际化交流的加深和全球文化的传播交融,翻译已经成为国际间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也就是说翻译在跨语言、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翻译策略中的归化和异化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两者的本质及他们在英译汉中所起作用,并试图探究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恰当的传达原文的文化因素和内涵,同时又能被目的语读者理解接受。
【关键词】翻译 文化因素 归化 异化
一、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将两者语言相互转换,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文化的传递桥梁,译文既要能被目的语读者[target language reader]接受,又要能传递源语文化【source language】。这种文化的转化引起了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之争。谈到归化异化,首先明确它们与意译和直译的关系;作为翻译策略,他们是二者的下位概念,主要应用于文化特色语句的转换。在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各有长短,二者之间是辩证的关系,翻译时应慎重考虑。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也是不好把握的两个思维,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就要考虑清楚是站在什么角度进行的翻译,不然就对归化和异化的分配上会存在无序杂乱的现象,这样的翻译就是不成功的。归化和异化我们要分开进行理解,但在使用中二者却是相辅相成的,并不能作为完全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归化是指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也就是说译者要站在本土的角度去进行翻译,把原作者的话和内容转换成本土读者习惯的用语来进行翻译,这样可以方便本土的读者更好的理解原作者的想法与思维,能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与欣赏性。异化是指在翻译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也就是说让读者去领会原作者的世界观,用原作者的文化去理解,而不是站在本土的角度去理解,这样能够更贴切的了解到原作者的思想内涵。在翻译中是不存在绝对的归化异化的,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在翻译中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有特色的翻译,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翻译思维才能使得整个翻译更加的接近真实,让翻译不再停留在语言层面上,而应该是向文化层次延伸,这些就形成了翻译的特色,也使得翻译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让交流变得更加紧密。
二、翻译与文化的关联
社会的发展使得翻译已经不再停留在语言上的翻译,更多的开始侧重于文化方面的,这就使得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样的发展方式既是社会发展所需也是翻译本身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作为翻译工作者就要了解清楚翻译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在翻译时才能对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达。
1.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对于翻译来说应该遵循三大原则,即:译文要表达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要与原文相同;译文要与原文一样流畅。这就告诉我们翻译不仅是对于两种语言的表述,更重要的是对原作中文化内涵进行表达,可是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我们许多的翻译工作者往往会忽略掉文化因素,只着重于表面文字的翻译工作,这样的翻译作品自然就显得比较单薄,也不利于相互间的交往。著名的美国翻译学家曾说道:“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的翻译来说,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加的重要。”由此就可以看出,在翻译中文化的熟练表述才是成功翻译的根本。汉英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文化历史发展都是不同的,也因此才产生了比较明显的价值观念与文化观念,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生活习惯下就给各自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印记,这种印记也就为翻译带来了许多的困难。比如说龙被中国人看作是正义的化身,是整个民族的信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龙腾虎跃”等;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龙就是邪恶的化身,是各种邪恶的代表,是不吉利的。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思维信仰的差异,也就是如此,在进行翻译时如果对文化因素不理解,就可能因此产生误解,因此文化因素对于翻译来说是很重要的。
2.归化和异化对文化因素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归化与异化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决定了是接近读者还是接近作者,这就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去找到融合点,使其能不偏离作者的同时又能比较靠近读者,这样才能使翻译比较成功,不过在具体的操作中就不是那么简单。在翻译过程中,归化异化在对译文中的文化因素的翻译有着自身的特色,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看一下,这两种翻译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例如;Mergers between a strong university and a weak one also pose problems. Under the ‘better to be the head of an ass than the tail of a horse mentality, the mere thought of being ‘annexed could put the leaders of a weak university on tenterhooks. 人心都是相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心也是相同的。遇到某种情况,中国人会产生一种联想,外国人可能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联想,也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联想。如例句中的最后一句,想一想要做什么样的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会想到用动物做类比。中国人想到的是‘宁为鸡头 不为凤尾,外国人想到的是‘宁为驴头,不为马尾。直译为驴头马尾,这便是异化的表现,但我认为归化翻译,对中国读者而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觉得生硬、别扭,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同时也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如: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 In a truck-stop restaurant, 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she walks out of mine.这是一段电影中的台词,我们分别用归化和异化进行翻译,尤其是最后一句话的翻译,来对比一下。异化翻译:在我开车回到埃德蒙顿的路上,我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随后,我来到一家汽车旅馆,端着一杯廉价红酒出神,‘觉着这世上有那么多家旅馆,她终究还是走出了我的那一家。归化翻译为:‘弱水三千,终究我已不是她那瓢中的一壶水了。这样的翻译对比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哪一种才更加的合适,异化翻译中没有任何文化因素,对中国读者而言容易造成误解,甚至不知所云,而归化翻译就带有强烈汉语民族色彩的词汇,也就是归化的表现,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和欣赏。当然,异化也是有一定优势的,“While it may seem to be painting the lily.”异化翻译是“尽管这也许是为百合花上色; 归化翻译是‘费力不讨好。这是一句英语谚语,我们大家都知道百合花是白色的,象征着纯洁无暇,所以你如果再要给它上色,就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了。这句话完全可以直译,也就是异化的表现,不仅目的语读者可以理解接受,还做到了‘文化传真,使目的语读者领略到异域文化,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又如莎士比亚著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He made you for a highway to my bed. But I a maid ,die maiden-widowed.”朱生豪译(归化翻译):他要借着你做牵引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阁的怨妇而死去。方平译(异化翻译):他本要借你做捷径,可怜我这处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朱译将“to my bed”翻译为相思,看似不忠实原文,实则出于对东方文化差异的考虑。中国人自古以来视“性”为极其敏感隐晦的话题,因此处理成“相思”则符合中国传统的朦胧含蓄之美。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东西文化的融合,中国人逐渐开始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因此在2001年出版的方译中,其直译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中国的翻译史上,归化曾经是主流的翻译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观和翻译观发生了变化。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的对话是大势所趋;在翻译上,就应该消除民族文化优势感和民族语言优势感,尊重他者文化,尊重原文的异质文化。从时代的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大趋势来看,异化的策略应该是主导翻译策略,但也没有完全的的异化译文,同化异化各有所长,相互并存。
三、传达原文文化因素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众所周知,英汉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所以翻译文化色彩词汇时做到即忠实文化形象,又准确传达比喻意义,语用意义,存在实际的困难。为了最好地达到文化交流目的,在翻译中究竟采用‘异化还是‘归化,要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其实,‘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各有所长,两者应该统一于译文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之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片面追求归化或者异化,造成‘洋味皆失,或者‘不知所云,都是极端的做法。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应高是:(1)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和是为了不造成目的语读者误解和费解:‘不同就是要尽量保持原文有代表性的差异特征;(2)为了保留原文代表性差异,采用‘直译加注、‘直译夹注的方法;(3)如果‘异化的译法可能造成目的语读者的误解,为了在深层语义或语用意义对等,不妨采用‘归化的处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英译汉的翻译过程中,对于所翻译的内容多少都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而这和所在的环境是分不开的,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就需要使用归化异化来对其综合性的考虑分析,同时也是为了完成翻译的目标在对其内容上就要进行合理分配,才能使得翻译更符合使用的人群需要。
参考文献:
[1]余琦.英译汉中归化与异化的民族文化尊严权衡[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66-68.
[2]郭玉超.浅谈英译汉中文化因素的“归化”和“异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257+259.
[3]王冠群.从归化异化看导游词英译中的跨文化因素[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2:37-38+58.
[4]卢敏.英语笔译实务,二级[M].外文出版社,2010:28-30.
[5]莊绎传.译海一栗:汉英翻译九百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4: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