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7-07-14高毅斌
高毅斌
二十一世纪被人们称为“创新教育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的需要,是时代和未来的需要,是经济基础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创新精神状态支持下的实践活动,它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既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又能产生新颖的思维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进行恰当的提问
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因为极具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和发现,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要善于抓住课文的难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他们的思维。例如:假如……那么……?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想法等等。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学习完《詹天佑》这一课后,我适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你会说些什么?学生经过思考,有的说:“詹天佑留下的工程真了不起。”有的说:“中国人真了不起!”……这不仅使学生再次领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创新。又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救人之后,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除了砸缸救人,你还有别的办法吗?学生经过思考,纷纷讲出了他们各自的办法,这些办法虽然不是全都可行,但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显然,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恰当的提问,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鼓励质疑
质疑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它标志着真正的进步。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大胆质疑,才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要依据学生学习和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能尽量创设条件,创造质疑机会,营造发问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将相和》一文中的“缶”和“瑟”,学生通过查字典仅仅明白它的意义,但他们并不完全满足于这种认识层面,还是疑问重重,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取向的问题:为什么说“鼓瑟”比“击缶”更有面子一些?又如学习《落花生》一课,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桃子、石榴、苹果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是缺点吗?难道长得美也是一种错误吗?还有《麻雀》一课,课文结尾处写道:“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饿死。诸如此类的问题,有许许多多。尽管有时我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但我心里却为他们的大胆“创新”而欣喜。雖然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已超越课文的教学内容,但这一道道问题,都闪现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常把质疑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明确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肯定、表扬,同时对一些关键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应给予提示,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巧设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机械性的重复练习,势必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安排一些开放性练习,以此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升华成学习兴趣的内驱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课文结尾写到“桑娜拉开了帐子”。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看到床上躺着__孩子,其中两个长着__色的__头发,__的脸蛋,他们是__的孩子。渔夫一看,__地说:____。桑娜__地说:____。
渔夫__地说:____。又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在课文结束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爷爷许久都没有凡卡的音讯,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有一天他到了城里,见到了饱受折磨的凡卡,一阵心痛以后,爷爷__地说:____。
旁边的人听了,__地说:____。爷爷又说:____。人们纷纷叹息:“是啊,在这个社会,咱们穷人生不如死!”设计这样的练习,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不仅使学生给课文续编了结尾,把握了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且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教学氛围,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和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作者单位: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