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文共赏,疑义相析

2017-07-14郭建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孔乙己群文阅读教学

郭建山

引言

群文阅读由一组文章组织而成,围绕议题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群文,每一篇文章根据选题的需要,参与到不同的课堂中,可以这么说,一篇文章有多少的知识点,就可以参与到多少的群文组合中去,这种千变万化的组合,正是群文的奇异之处,因此,我把它称作奇文共赏。群文阅读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文章的组合大多是由老师选定的,因此,如何让这些文章为课堂服务,这就需要老师们高屋建瓴,疑义相析,确立议题,设计课堂问题,引导教学进程。

一、一个好问题能激发学生所有的知识储备

问题的好坏在于它是否从文本出发,能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对文本的把控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将研究课题确定为《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研究》,正是因为我认为一个好问题能激发学生所有的知识储备。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设计纯属无效提问,如“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或不经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的低级提问,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将弱化乃至僵化。为了破解这个僵局,我展开了对课堂问题的研究,印象深刻的是我在上《孔乙己》这一课时,我由“孔乙己的死亡是一个悲剧还是喜剧?”入手,引发思考,进入悲剧与喜剧的解读,“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乙己身上存在有价值的东西吗?有的,他对孩子的善良,他为人的真诚……深入式的层层追问调动了孩子所有的知识储备,积极思维,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的讲解决定了课堂的深度

初中的语文课堂以阅读为主,现代教学提倡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课堂上自主合作,探讨研究,符合阅读中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主张,但如果缺少了老师的讲解,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可能相去甚远,而老师的讲解,正是将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学生层面的形似上升为教师层面的神似。

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由教师确定,这些目标大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自主合作基础上讨论出来的结论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基础和思维发展程度,如果教学只满足于此,那“跳一跳,摘桃子”的希望,就有可能成为一幅虚幻的画。心理学提倡充分发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的作用,教师的讲解正是为了弥补学生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的不足,通过教师对于文本的深度解读开发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而这也正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在。

肤浅的课堂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更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一望而知的问题或是借助参考书便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往往让语文老师变得可有可无,语文也就渐渐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此,课堂需要深度。

但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认知程度的局限性,一味模仿教授式的文本解读也可能让学生云里雾里,对语文产生畏惧感、距离感,因此,课堂更需要老师的智慧,充分了解文本和学情,做到深而有度。

三、课堂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例如:可以把《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突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毒害、腐蚀。

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例如:林丽春老师执教的《孤独之旅》,从杜小康的故事说起,到分析杜小康的心理历程和人物性格,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杜小康有相似成长历程的细马,借助这种迁移性设计,让学生快速进入对于《草房子》这本书的了解。

立足群文阅读的冲突性问题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着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例如:娄爽老师执教的《别样的春天》先让学生描写“我眼中的春天”,学生所展示的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情感上也以喜爱、赞颂为主,随后,学生跟随老师的脚步,阅读三篇描写春天的文章,《春风》《多情的雨》《又是一年春草绿》,并分享阅读心得,学生在不同情感文字所引发的思维冲撞下,领悟到春不仅代表着多彩、生机,它还有着或阳刚、或多情、或忧伤的多面孔,最后,学生带着感悟,重新品味心中的“春天”,重新创作“我眼中的春天”,已然是同一个春天,不同的精彩,万般情感,多种情绪。春色斑斓、以读促写,引发共鸣。《春风》《多情的雨》《又是一年春草绿》,或清新,或婉约,或豪放;或阳刚,或多情,或忧伤,别有滋味眼中生。

对于《孔乙己》与《范进中举》的群文阅读,可以设问:科举制度给范进带来了什么?权利、地位、金钱。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精神上的迫害,喜极而疯;思想上的毒害,圆滑世故。在此基础上,可结合七年级下历史教材中《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設计这样的问题:科举给读书人带来了什么?难道只是毒害吗?它在当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这样的冲突性阅读,能够让学生更辩证地看待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的作用,而不是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对读书人的毒害,对社会的腐蚀。

曹文轩曾经说过 :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问题的精心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美。

猜你喜欢

孔乙己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