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的LBP和PCA算法的人脸识别
2017-07-14徐金林林玉娥
徐金林 林玉娥
摘要:针对LBP算法的特征描述只与中间点和邻域点的灰度值大小有关,而忽略了各个邻域点之间灰度值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BP算法。该方法在特征提取时,不再仅仅依赖于中心点,而是结合中心点与其相邻邻域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利用PCA降维处理,算法不但降低了特征维度,而且提高了运算速度。OK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LBP算法与原始的LBP算法相比,在识别率上有所提高。
关键词:局部二值模式;特征提取;主成分分析;降维;识别率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173-02
1概述
人脸识别,是对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如视频监控、公安、司法和刑侦等安全领域。人脸识别的关键是如何提取出合适的信息来识别人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相关的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有关于特征提取的算法。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线性鉴别分析法、特征脸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等能很好地将人脸的形状、纹理等信息描述出来,但是这些方法很难处理维数过高的图像,且容易受到光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基于局部的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欢迎,这是由于基于局部的方法不但能解决数据维数过高的问题,而且对光照和表情等具有不变性。
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简称LBP)是一种很有效的纹理描述算子。LBP算法最初是被用于纹理描述中的,由于其计算简单、特征分类能力强等特点而被用于人脸识别中。该算法首先计算图像中每个点与其邻域点在灰度上的二值关系;然后,对二值关系按照某种规则形成局部二值模式;最后使用得到的特征向量来描述图像的特征。但是局部二值模式在计算LBP算子时会产生大量的噪声信息,计算时又由于特征向量维数过大而使得计算量变大,影响识别效率。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BP算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降维来描述和识别人脸信息。首先,将图像中的每个点和与其相邻邻域点的灰度值相加;然后将计算结果与其相邻的计算结果比较;再将比较的结果按一定规则形成局部二值模式;最后用PCA算法处理得到的特征向量,对人脸进行分类识别。
通过ORL人脸库实验验证,与原始的LBP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对人脸图像具有更好的表示和判别能力。
2基于改进的LBP和PCA算法的人脸识别
2.1 LBP算法
LBP是一种用来描述图像局部纹理特征的算子;它拥有旋转不变性以及灰度不变性等优点。它是首先由T.Ojala,M.Pi-etikainen和D.Harwood在1994年提出,用于纹理特征提取。后来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被用于人脸识别。
2.1.1 LBP特征的描述
原始的LBP算子是定义在九宫格里的,中间点的像素值叫做阈值,将其余8个相邻邻域点的像素值和阈值比较,如果相邻邻域点的像素值大于或等于阈值,那么这个像素点的值记做1,否则记做0。九宫格里的8个邻域点经过与阈值相比,得到的结果按某种顺序排列,可以得到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再将二进制值转化成十进制,就得到了九宫格中心像素点的LBP值(共有256种),并用这个数值表示该区域周边的灰度情况。如图1所示:
循环遍歷整张图像的每个像素点,即可得到该图像的所有LBP值,即该人脸的特征向量,并对特征向量进行模式转换,最后计算每个LBP特征之间的距离。
2.1.2改进的LBP算法
LBP算法虽然简单有效,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算法只与中心像素点和各邻域点灰度值的大小有关,并没有考虑到各相邻的邻域点间的灰度相关性。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的LBP算法:比较邻域点时不仅仅只依赖阈值点,而是将邻域点与自己相邻的下一个邻域点来较。具体实现如图2所示。
该算法使用原始图像的中心点和它周围各个邻域点相加;再将各邻域点得到的值按一定顺序与其相邻邻域点的值比较;然后进行二值化处理。这样既保证了其与中心像素点的关系,又体现了其与相邻像素点间的联系,能更好地反映该点的灰度情况。
2.2PCA算法
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代数特征提取的方法,是一种基于变量协方差矩阵处理、压缩和抽提样本中数据的有效方法。
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借助某个特殊的特征向量矩阵U,将一个高维的矩阵x投影到一个低维的特征向量空间中,称作低维向量y,且损失了一些不重要的数据。即借助低维的向量y和特征向量矩阵U,就能够大致模拟出所对应的原始高维的矩阵x。
2.3结合PCA的LBP人脸识别过程
LBP算法虽然能很好地表示人脸信息,但是特征维度过高,计算难度较大,而PCA算法可以降低特征维度。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结合PCA的LBP人脸识别算法。具体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
主要过程包括:1)计算图像的LBP描述子,统计出各图像的LBP直方图,并将每个图像的LBP直方图特征转换成一维向量;2)将得到的LBP直方图向量利用PCA算法做降维处理,得到人脸图像的特征表达;3)用得到的人脸特征表达和数据库中的人脸依次比较,计算识别的正确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ORL人脸数据库对原始的LBP算法和改进后的LBP算法进行比较验证。ORL人脸库共有40个人脸。每个人脸有10幅图像,一共由400张灰度图像构成,图像的尺寸是92×112像素。其中每张人脸的表情和细节都有一定的变化,例如笑和不笑、睁眼和闭眼,戴和不戴眼镜等,人脸的姿态也有一些变化,它的深度旋转和平面旋转可以达到20度,人脸的大小也有至多10%的变化。
本实验将ORL人脸数据库中的图像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实验改变训练样本数目(从2张到9张),其余的作为测试样本,比较改进前后LBP算法的识别情况。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由实验结果图4可知,改进后的LBP算法较改进前的算法,在识别率上明显有所提高,随着训练样本数目的增加,识别率也显著增高。这主要是改进后的算法,结合了点与相邻邻域点之间的关系,使用了PCA降维处理,降低了特征向量维度,且去除了特征向量的冗余,提高了计算效率,能更准确的描述图像的像素值。
4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LBP并结合PCA算法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先结合每张图像的每个像素点和与它相邻邻域点之间的关系;再用改进的LBP的方法求取每张图像的LBP直方图向量;然后结合PCA降维处理LBP直方图特征向量;最后将其作为人脸的鉴别特征并用于人脸识别。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LBP算法对人脸有很高的鉴别性,并且对光照和人脸表情等具有较高的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