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古董”药膳
2017-07-14聂宏
聂宏
中国千年的饮食文化值得我们去探寻,尤其是药膳,汇集了我们祖先的养生精髓,也适用于我们现代人的保健,跟我们一起走近古为今用的“古董”药膳吧。
药膳始于秦汉
《黄帝内经》的问世让人们了解了食疗,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药膳,《金匮要略》就提供了不少食疗方剂。
清心安神——百合鸡子黄 汤
组成:百合50克,鸡蛋黄1枚。
制作:将百合洗净,浸泡一晚,加清水400毫升,煎煮至200毫升,将鸡蛋黄搅匀倒入汤中即成。
用法:一日分2次温服。
功效:百合善滋阴润肺,清心安神。鸡蛋黄能养血滋阴,与百合煮汤,更能增强滋阴养血,清心安神的功效。
晋唐有了食疗专著
隋唐时期,食疗发展很快。魏武帝亲自撰写《四时御食物》,建立了“食制”;南北朝时期,刘休著有《食经》;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中专列“食治篇”;孟诜写成了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
化淤抗癌——三七炖乌骨鸡
组成:三七10克,香菇20克,雌乌骨鸡1只,大枣20枚,盐、姜丝、蒜泥各少量。
制作:将三七切成薄片;香菇洗净温水泡发;把乌鸡洗净,去内脏;大枣洗净去核,取田七、香菇、大枣、姜、蒜泥塞入鸡腹中,放到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鸡肉熟烂,加盐调味食用。
功效:田七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乌骨鸡肉与大枣温补气血,与田七、香菇同炖,滋补强身的同时,更具化淤抗癌功效。
宋元药膳的做法很家常
宋代皇家编纂的医学巨著《太平圣惠方》中,将食疗保健的作用总结为“病时治病,平时养身”,食膳类型又增加了散、饮、汁、煎、饼、面等,做法很家常,皇家百姓都能用的药膳,很受欢迎。
清热解毒——马齿粥
组成:马齿菜(即马齿苋)250克,大米60克。
制作:鲜马齿菜洗净,切碎,用水适量,与大米共煮为粥。
用法:空腹食之,日服2次。
功效:馬齿菜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之效,与米共煮为粥,和胃健脾,使其寒凉而不伤胃,特别宜于老人、小儿、产妇服用。
明清的药膳成熟了
食疗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名医辈出,出现了不少医学名著和食疗专著。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的问世,也标志着明清时期食疗学已经走向了成熟。
补血养阴——桑椹膏
组成:鲜桑椹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鲜桑椹洗净后放入温开水中浸泡,纱布榨汁,再入锅与冰糖熬成膏。早晚各服15克。
功效:桑椹既可补血又可养阴,对肝肾不足之眩晕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