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苏中高职专业设置 适应区域重点产业需求
2017-07-14王欣
王欣
【摘要】文章以苏中地区为例,讨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优化高职专业设置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专业; 重点产业;适应性
苏中是江苏省中部地区的简称,地处江苏省地理中部。苏中区域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个地级市。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生命力体现在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的主动对接上。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既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苏中区域重点产业概况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提到的十大产业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和云计算、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2013年,江苏省政府在《关于推进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重点支持扬州汽车产业、泰州医药产业发展和南通沿海开发。
南通市“十二五”期间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船舶及重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为主导产业,以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
泰州市“十二五”期间目标为打造“1+3+N”产业体系。“1”即全面提升传统优势的装备制造业,“3”即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N”即積极培育新材料、新型环保设备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扬州市有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已建成仪征上海大众轿车生产基地、拥有以扬力集团、力创集团、牧羊集团和宝胜电缆等为代表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扬农化工、仪征化纤为代表的石化产业集群。
二、苏中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特点
(一)苏中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总体概况
截至2016年底,苏中高职院校共11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14.6%。苏中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0.73所,苏南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2.05所,苏北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0.53所。苏中高职教育与苏南尤其是南京、苏州、无锡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但优于苏北。从苏中拥有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级示范校数分析,也体现了苏南、苏中与苏北的发展梯度差别。
根据教育部于2015年颁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2016年苏中11所高职高专院校苏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了新《目录》中的16个专业大类,二级专业类共有54个,涉及187个专业,累计共443个专业点。
南通地区现有高职院校6所,其中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南通电视大学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办学点,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是民办高职院校。南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指导性专业目录所有19个专业大类的14个,覆盖率为73.7%;78个二级专业类36个,覆盖率为47.4%;开设专业112个,覆盖率为21.1%。其中制造大类、土建大类、财政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六大类专业的布点数占总开设专业数的67.9%,招生计划数占到6所高职院校总计划数的73.6% 。
泰州现有高职院校有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及目前保留专科专业招生的泰州学院。以2013年的招生计划为计算数据源,2013年泰州3所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共设置16个专业大类,36个二级专业类,资源开发与测绘、水利和公安三个大类专业为空白,覆盖率分别为全国目录的84.2%和46.2%。3所院校共设置专业点数为108个,平均每个高校设置专业36个。二级专业类覆盖面最广的是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共有25个二级专业数;专业点设置数最多的则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共开设46个专业。2013年泰州3所院校毕业生人数共8735人,平均每所院校招生数为2911人。3所院校均开设的专业大类中,财经、制造、电子信息3大类专业布点数最多,均在11个以上,3个大类专业布点数为36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扬州市共有高职院校3所,分别为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覆盖17个大类,现有专业70个,专业设置中三产专业比例达61.4%,省级特色专业有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服装设计、工程测量、园林技术等9个;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扬州唯一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以工科专业为主,化工和建筑为其特色专业,专业设置中二产专业高达61.5%,共覆盖10个大类,现有专业39个,其中工业分析与检验、应用化工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覆盖9个大类,现有专业26个,其中三产专业设置率达73.1%。
(二)重点产业对应主要专业情况
从专业分布状况和专业重复设置情况分析,目前南通高职专业设置数居前5位的专业大类依次为制造、土建、财经、交通运输和电子信息;泰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居前5位的专业大类依次为农林牧渔、文化教育、财经、电子信息、制造;扬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数居前5位的专业大类依次为财经、制造、文化教育、土建、电子信息。这与重点产业的需求有不小差距。
三、增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适应性的对策分析
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结构、经济发展重点、支柱产业打造均存在差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主动关注所处区域的经济结构状况和产业调整趋势,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增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适应性,以此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科学界定政府调控职能,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教育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应根据产业分类和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指导各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进行专业布局,保证冷热专业和长短线专业的均衡发展。
(二)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科学确定专业布局
社会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对高校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方案,可以发挥协调、监督和指导作用。
(三)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适应
职业教育发展既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又对区域经济发展质态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应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为目标。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高教研究所要组织力量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及调整方向、新兴产业及经济增长点;开展人力资源调查,搞清本地区技能型人才数量及结构,做好人才需求预测。
(四)依托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
高职专业结构优化的依据是区域产业集群的构成及提供的各类产业岗位,适时增设新专业,调整社会需求不旺的老专业,使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持同步。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设备资源、已有优势和长期积淀,与本区域内其他院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武林,倪永宏,范丛山.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思考——以苏中为例[J].职业时空,2014,10(01):33-36.
[2]陈强,张忠.基于提升吸引力的高职专业设置理念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0):28-29.
[3]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0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