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课教学重点的选定
2017-07-14陈华明
陈华明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庞杂的教学内容,我们遇到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取舍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一堂历史课,不可能没有教学重点。面对每个知识点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又是不现实的。这样不仅教师难以掌控,学生也会听得云里雾里,平淡乏味。如果把每个知识点都当重点教授的话,我们不仅没有充裕的教学时间,而且,由于面面俱到,实际上也就无所谓重点了。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明确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著名历史教育学者叶小兵先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中心思想的部分。从实际操作上讲,一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此外,从内容上讲,历史教学重点应该是对历史发展进程有承上启下作用,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最基本的题中之意,也是最重要的支撑内容。
虽然这些定义都比较明确,但是仍有不少教师在确定具体一节历史课教学重点时感觉比较吃力,甚至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教学目的易定,但是教学重点难选,这是我们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教师备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一节历史课的重点,是体现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项工作,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之处。对于教学重点的选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把握课标,钻研教材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依据具体哪一个版本的教材,而是应该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上列出了教学内容的要点。教材虽有版本差别,但也都是围绕要点按专题体例编写。课标中也没有明确说明一节历史课的内容中哪些应该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明确相关的教学目的,根据每节课内容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确定教学重点。对此,我们就不能犯机械主义错误,拿到哪一版本教材就视其为“圣旨”而忽视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
例如,讲到高中历史必修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知识点时,岳麓版教材有五个子目:孟子、荀子和儒家,墨子和墨家,庄子和道家,韩非和法家,孙膑和兵家。有的男老师对战争比较感兴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征战故事,武器装备情况了然于胸,于是上课时把“孙膑和兵家”这一子目作为教学重点,大讲特讲,慷慨激昂。这样,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却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而人教版教材《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压根就没有提到孙膑和兵家的任何情况。两版教材差异如此之大,我们以哪一版本为依据呢?其实,我们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就会发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此表述为: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由此可见,本课内容里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并非重点,而应该把“孟子、荀子和儒家”这一子目作为重点。另外,百家争鸣的意义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因此,研读课程标准应该是我们确定教学重点的前提,只有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目标的明确指导下,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后我们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分析内容,明确地位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涉及多个政治事件、历史人物、经济现象、各种制度和思想等内容,要确定哪些历史要素属于重点,就要看其是否构成历史发展的主要环节,是否对历史发展进程有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作用,是否有重大而深远影响,是否与现实有重要联系。总之,就是要明确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个专题里,百家争鸣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且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奠定了中国多元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历史发展进程有如此重大作用,理所当然应该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岳麓版教材里对于百家争鸣的背景在正文中没有提及,只在课后阅读与思考里有相关材料。相对而言,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更为恰当。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呈现一种总分结构的历史叙述形式,第一子目“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详细讲述了其出现的背景,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重大历史意义。这样系统讲述,更易于我们把握“百家争鸣”这一重点知识。
基礎教育教材都是经过仔细甄别和精心编排的,有着自身的体系和规范。高中历史教材也是经过不断推敲,反复斟酌的,故而教材用语比较准确、简洁和精练。我们通过分析课文用词,往往就能明确一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一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必然是教材中比较中心的内容和课题,也往往是课文、习题、教参等资料中反复提及的内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如果一个知识点,是一个专题的核心用语,对教材的某一学习主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且能够和其他知识点相联系,对其他知识的教学有着辅助作用,那么就可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
三、考查学生,注重认知
选定教学重点,不仅要选择知识性的重点,还要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来考虑,即教学重点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有特别意义。如果这个内容带动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带动了一节历史课的教学,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重点。当然,有些教学内容,虽然在历史地位和高中教材编排上都很重要,但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或者生活实际中已经熟悉掌握了,这就可以大胆舍弃,不作为重点讲授了。
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个专题第三课《宋明理学》中,人教版教材有三个子目: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由于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学过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等相关内容,那么对于三教合一的背景及表现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个时候我们就不用展示大量图片和材料去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而儒学衰微的内容了。三教合一这一内容虽然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作用,但是并非本课教学重点。
总之,确定一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辨别某一史事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分析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同时从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来考虑,把对学生认识上有重大作用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以此来指导历史教学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