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7-14林云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语言学英语专业

【摘要】《语言学概论》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理论性的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单一的教师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不足以达成其了解语言研究成果,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等多重课程要求,因而亟待改革。本文拟在该课程授课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效实施研究型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宽思维,加强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 语言学 研究型教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语言学概论》是英语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性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这一要求清楚表明,语言学课程担负着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等多重职责。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语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语言理论的知识传授,较多采取传统的教师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被动接受理论概念,而非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来指导英语学习和使用。因此,语言学课程教学亟待改革,而在语言学授课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便是尝试改善当前英语语言学教学现状的一大举措。

二、《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后续更好地提高本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在开课初期任课教师就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状况。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本校英语专业2012级和2013级6个班级共169名学生,其中有效问卷161份。问卷从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评估四方面入手,了解學生对语言学这一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与需求,以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高,仅有25%明确表示喜欢或较喜欢语言学课程,而18%学生甚至对其不很喜欢或不喜欢。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6%认为语言学课程可作为英语专业本科选修课程,8%甚至提议取消该本科课程。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枯燥(57%),抽象难懂(62%),缺乏实用性(45%),并与将来工作相关性不大(30%)。正是由于语言学知识的抽象性、理论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学生往往对语言学课程望而生畏,进而学习索然无味,甚至觉得该课程毫无实用价值。就授课内容而言,超过42%学生觉得授课教材较为晦涩难懂。因而,80%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时有必要补充相关知识,希望教师能够整合课堂内容,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践并寓教于乐。68%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课程讲解中增加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83%也乐意接受教师所布置的课外材料查阅并进行相应的课程研究任务。尽管如此,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37%能够做到预复习相应知识,仅有8%学生会主动查阅相关信息,但对知识点也多停留于粗浅的了解。在课程评估方面,77%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大形成性评估的比重,希望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但仅有13%愿意把课程论文撰写纳入其中,这也侧面反映了学生对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要求较强的深层次任务有所畏惧。

由此可见,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语言学课程学习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加强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语言学授课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极其必要,也至关重要。

三、研究型教学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实施

研究型教学以研究性思维为指导,以研究性活动为课堂组织形式,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侧重能力的培养。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科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能动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而这恰恰符合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为了实现该课程要求,我们需要把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效实施研究型教学,以加强和改善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

1.整合教学内容。语言学教材知识多为专业性较强的理论和抽象概念,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畏学情绪。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引入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并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力图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这些问题情境,自主地讨论并探索相关语言现象,最终汇总小组讨论结果,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学理论知识。比如,在讲授语义学“成分分析法”这一知识点前,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猜词游戏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该游戏设计的理论依据,讨论游戏者获胜的关键,即描述词语的“语义成分”。又如,在引入语用学“礼貌原则”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即学生们要求室友在寝室中保持安静时应该如何表达,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礼貌策略在生活中的使用。

此外,在系统教授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该课程和其他专业技能课和其他专业知识课结合起来,寻找其内在联系,真正做到该课程“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的目的。语音章节就与语音课程息息相关,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英语发音规律。例如,语音“同化规则”使学生认识到动词describe的相应名词description存在的合理性以及possible的否定前缀之所以为im而非in的相应依据等。同样,句法章节内容也能够与语法课程密切结合,句法相关规律的学习使学生对语法的认识从“知其然”过渡到“知其所以然”。此外,语篇分析中“衔接与连贯”与英语写作课程紧密相连,而对该章节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指导英语写作的学习。这些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语言学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理论,它贴近生活,并时常指导英语学习和日常实践。

2.改进教学方式。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方式密切相关,而语言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教师应根据内容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在实施语言学课程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自主地探索并分析问题,督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切实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型。

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分发相关文献材料,要求学生概括文献内容,表达阅读心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以便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并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信息资料。例如,在讲授“语言起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发有关语言起源不同学说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前思考这些理论的合理性或局限性,并引导学生探讨他们对语言起源的认识。在讲授语言“识别特征”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交际方式和人类语言的区别,并要求学生查找相关例子来论证或反驳阅读材料上列举的区别性特征。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并建构知识体系,也能够拓宽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应当引入语言学事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涵的语言学知识,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課堂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实例语料(如本国语汉语,专业外语英语,二外日语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尝试分析这些语料以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语言变体”时,教师便可用一个有关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幽默故事导入,让学生切实了解到这一概念,并让学生讨论不同语言变体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此外,在讲解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汉语不同变体在生活中的使用或二外日语相关实例以加深理解。又如,在讲授“语言与思维关系”时,教师可以从某些典型的英语表达的汉译入手,让学生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探讨中西思维和英汉语言间的联系。

最后,教师在课后可以就某一语言专题知识布置任务,学生则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语言学”,运用课中所学分析这些生活事例,并在课上做简单小组汇报,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科研意识的教学目的。此外,学生经过不断研读相关文献,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语料,进行分析并试图撰写研究小论文,而这也能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培养研究能力。

3.变换评估手段。教学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锻炼。因而,研究型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教学评估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即课内评估(小组讨论和课堂小组汇报),课外评估(文献阅读及查阅和课程小论文撰写)和期末评估(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学生表现。此外,在完成每章节内容后,教师也针对该章节内容设置一定相关知识理解或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地积累知识,也让学生在不断的主动参与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结语

研究型教学理念符合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实现该课程目标,也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使之更符合新时期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在语言学教学的研究型模式实施过程中,如何呈现抽象的理论知识,如何组织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课内传授与课外实践分析语言现象,撰写研究报告等都是该课程任课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3]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医科大学教改课题《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析》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BKG201442)。

作者:林云,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语言学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