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

2017-07-14李雪滢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1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病因

李雪滢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

李雪滢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慢性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近年来,学者大量的研究了该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现本研究对其做出综述。

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治疗进展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会伴有剧烈的瘙痒,使日常生活及工作均受到严重的影响,加之病情易反复发作,临床医学界一直十分重视该疾病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1 慢性荨麻疹症状表现

慢性荨麻疹发病后,皮肤瘙痒通常为首发症状,随后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出现,可相互融合,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消退,部分患者可持续数天,不留痕迹。患者可能单发风团症状或血管性水肿,也有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症状,一般,二者并存的发生率在33%~67%左右,而风团或血管性水肿单独出现的发生率分别约为29%~65%、1%~13%[1]。慢性荨麻疹发作时伴有剧烈瘙痒,多数患者晚上睡眠会受到影响,而且翌日的工作、学习等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增大患者精神压力,精神压力越大,瘙痒程度可能越高,形成恶性循环。

2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

2.1 病因

(1)食物:进食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鳕鱼、牛奶、核桃等;(2)药物:青霉素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使用后较易引发该疾病;(3)感染:患者自身存在感染因素时,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几率会增高,如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4)吸入物:日常环境中,存在的尘螨、灰尘、动物皮屑等均可能导致该疾病的发生;(5)患有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时,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降低,疾病发生风险提高;(6)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均会引发该疾病。

2.2 发病机制

机体中进入抗原后,LgE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并在肥大细胞表面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附着,抗原再次侵入后结合LgE抗体,改变细胞膜层结构的稳定性,并使生化变化发生在其内部,促进脱颗粒及释放[2]。酶激活作用下,活化激肽酶,于血清或组织蛋白质上发挥作用后,缓激肽生成。

3 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3.1 医学诊断方法及存在困难

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时,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判断等均与诊断密切相关。诊断过程中,应先采集患者病史,包含询问病程、了解风团发作的相关情况、既往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等,判断可能引发的原因;之后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必要时,实施辅助性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检查、抗体检测等,以对病因做出进一步的明确;最后进行诊断分型工作,以根据具体类型实施治疗。

3.2 明确病因的治疗进展(此段应介绍治疗进展)

患者病因明确情况下,治疗可针对病因开展,将有害因素去除,如不食用、不接触等;病因为药物性时,此种药物应禁止使用,而且类似药物使用时也要慎重;病因为感染时,抗菌、抗感染治疗及时开展。在引起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食物,因此,多数患者主张对症治疗病症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饮食干预治疗,对可能导致患者发病的食物严格限制,但有学者持不同观念,认为即使对米饭、肉,甚至是水做出限制,效果仍然不理想,而且食物激发试验结果显示,食物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并不密切。为能进一步的提升明确病因患者的治疗效果,学者继续展开大量研究,近几年研究提出,特异性脱敏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过此种方法起效较慢,需患者长期坚持,患者依从性较差,因此还需进一步的开展研究。

3.3 难以明确病因的治疗进展

慢性荨麻疹患者诊断时,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病因难以明确,确诊后通常会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最初,治疗时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可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主要包含两种,一种为H1受体拮抗剂,另一种为H2受体拮抗剂,多联合使用,治疗时间需超过20d,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患者疾病比较顽固,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并逐渐的减少治疗剂量;此外,还可以使用钙剂、非抗组胺药物与免疫调节剂治疗,治疗效果均比较好。尽管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由于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依从性。

随后,学者经研究发现,中医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重大,而且临床实践也证明其观点,因此,临床中开始广泛的采用中医治疗,并逐渐的与西医结合。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医疗法即为中药方剂,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表现,对症配伍方剂,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同时,还可以采用穴位疗法,通过穴位注射、穴位针刺、穴位埋线方法进行,每天1次,连续治疗1个月后,即可明显的减轻患者病情。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慢性荨麻疹开始使用自血疗法、脐疗法等比较先进的方法,治疗效果均比较好[3]。(1)自血疗法:分为全血疗法与溶血疗法两种,全血疗法中,向患者臀部肌肉处注射5~10ml静脉血(抽血后即刻注射),而溶血疗法中,先进行注射用水抽取,剂量为5ml,接着利用同一个注射器抽取5ml静脉血,摇匀后放置2~3min,向臀部肌肉内注射;(2)脐疗法:即在脐窝处放置相应的药物,覆盖上纱布,或在脐部推拿、拔罐,采用药物时,每天1次,至少使用10d,而推拿拔罐时每天3次,7d即可。

综上所述,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比较多,且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诊断中多数患者难以明确病因,需医生在准确掌握患者症状表现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法对症治疗,促进患者痊愈。

[1]宋志强.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型、定义、特征及其分型的意义[J].皮肤病与性病,2015,15(01):14-15.

[2]李巍.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J].皮肤病与性病,2015,15(01):13.

[3]吴道深.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3,12(12):15-16.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病因
如何做好病因研究
箕的琴弦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