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灼见
2017-07-13
人民教育 2017年24期
不是替代,而是解放。教育内容中20%是教学,80%是交流。人工智能正在将教师从千万遍的重复授课中解放出来,并使其能够专心于交流。
——机器是否会替代教师?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执行委员会委员Joerg Draeger这样回答。(《中国科学报》2017年11月21日倪思洁:《“新技术+教育”无法回避三个问题》)
财商并不仅仅是理财和管理零花钱,它涉及自我满足的延迟、自律、有计划,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管理和把握。
——杨咏梅:《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信心和能力》(《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16日)
其实,课程的意义就在于建立联系——建立人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孩子们选择尝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小就学会交流和分享。更重要的,要让孩子们建立人与自我的关系,即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的体验和反思。
——周飞:《人工智能来了,教育该怎么办》(《文汇报》2017年11月24日)
对儿童教育的最大感受就是包容——作为教育者,既要教会孩子包容和理解其他族群,也要理解和包容孩子的天性。
——陈晓:《儿童创新教育:在山林和城市中》(《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43期)
老师们,你不妨回忆一下,印象中老师给你留下的永不磨灭的东西,就是那些不经意间的小事:一次简短平和的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期望、一个微笑,其间饱含着教师浓浓的真情,传递出师生间短距离心灵交流的火花。经由这些小事,教育进入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人的一生。
教育就是這样的一些小事,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教育艺术。
——管建刚:《做一名有奋斗感的老师——再致青年教师九条真诚的建议》(“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2017年12月4日阅读全文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