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锐眼·阅悟

2017-07-13

人民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家教中华传统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需要把握好向、度、序、态

山东省莱州市朱桥镇中心小学 杨振亭 彭慧

近日反复拜读《人民教育》2017年第13-14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路径”专辑,给予笔者的最大启示是:推进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是行动方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需要把握好“向”(价值定位)、“度”(课程标准)、“序”(领域/主题/内容)、“态”(实施模式)等关键点。

第一,有向——把握课程定位。要总体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定位:超越知识掌握、技能练习,落脚于素养发展、价值涵养、人格提升,展现“以文化人”的课程特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时代”“活在当下”。

第二,有度—一目标渐次落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体目标下,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学生提供必要的行动指导纲要,教师在开发课程时还要结合学生特点及所选主题和内容制定适宜的课程目标。这样,形成由高到低的三级目标,让课程切实“落地”。

第三,有序——突出核心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体现在典籍、戏曲、书画、建筑、饮食、武术等方方面面。应将它们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理性地加以精选和分类,着力发掘其深邃灿烂、历久弥新的“内核”——思想、信仰、精神、智慧等。

第四,有态——综合立体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架构应该是立体的,引领学生经历一个综合、完整的文化旅程。这种综合性课程构造——主题系列化、内容集约化、体量适度化、方式关联化,不仅可以避免课程臃肿,还可以防止传统文化教育杂乱、零碎、散漫,有助于学生经历深刻的文化体验,形成立体化文化概念及价值认知。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环境支撑

辽宁省大连币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张玉成

在2017睇13-14期《人民教育》中,多篇文章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全面阐述,从目前来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想蓬勃发展,需要一个更好的大环境。

一是育人环境的价值追求影响发展地位。尽管人们都很清楚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应试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无法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其应有的位置上。二是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效果。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心浮躁,社会追求效益最快化、最大化。而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大多是隐性和无法测量的,需要人们静下心来等待开花、结果。三是文化环境影响长期发展。学习—种文化最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运用等环境建设,将影响教育的长远效果。

多渠道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中学 亓庆国

阅读《人民教育》2017年第13-14期《家庭教育指导不仅仅是教育工作》一文,联系自己的班主任经历,我切实感到,新形势下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对推动学校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家访和家长会的目的都是做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学校、教师要把教育理论与教育事例结合起来,切实达到教育家长的目的,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是让学生带动家长。学校要通过学生教育家长,我校开展了“以学生文明带动家长文明”活动,让学生与家长每月进行一次书信交流,互相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要借助政府、媒體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南;媒体上一些优质的家风、家教节目,通过视听形式生动表现出家风、家教的文化意义,学校可以择优推荐给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感受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家教中华传统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