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设施园艺经营现状与发展模式建议
2017-07-13王明霞罗进李玉发
王明霞 罗进 李玉发
摘要:通过分析海安县近5年设施园艺的发展情况,结合对不同经营主体近3年的栽培管理效益情况的调查分析,从劳动力状况,投入产出情况,栽培管理,营销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海安县不同设施园艺经营主体的经营特点,提出海安县设施园艺5种发展模式:市场+农户模式;企业+农户模式;基地+农户模式;生产+休闲模式;现代化生产+传统种植模式。
关键词:海安县;设施园艺;经营主体;发展模式
海安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53780hm2,从事农业人口7.92万人,在当地政府及技术部门的扶持和指导下,2010年全县蔬菜统计播种面积达15673hm2,年产蔬菜49.07万t,比2005年增长14.8%,蔬菜年总产值6.6亿元,是传统粮食作物的1.9倍。2010年调查,全县设施农业面积为3667hm2,近3年,全县设施蔬菜加速发展,新建15hm2以上连片钢架大棚设施园20个,总面积近530hm2,年产值超6千万元。李堡镇、角斜镇已建成2个相对连片万亩的设施栽培基地,近几年在扩大各类设施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发展了配置较高的钢架大棚和温室大棚。全县钢架大棚种植面积已近800hm2,建有連栋钢架温室大棚3处,各占地13.3hm2;新建工厂化食用菌企业4家,工厂化栽培面积达3万m2。设施蔬菜种植的硬件设施有了提高。据统计,全县设施蔬菜面积占蔬菜播种总面积的31.3%,设施蔬菜的产量约占蔬菜总产量的49%,产值约占总产值的64%。
根据2013年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海安县3.33hm2以上规模设施园艺有个人、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协会及科研机构6种经营主体。按照种植面积划分比例,个人经营占32.9%,公司经营占41.1%,合作社经营占22.1%,科研机构经营占2.6%,协会经营占1.3%。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公司型经营主体和个人型经营主体进行调查分析,对海安县设施园艺发展提出建议。
1海安县设施园艺经营现状
1.1公司经营典型调查分析
1.1.1劳动力状况。从业人员人数与种植面积和种植作物所需的劳动强度相关,且随农时动态变化。本文采用的数据是常年工作人员,不包括计日工。管理人员与务工人员比例约为1:12,年龄结构分布因分工不同而不同。管理层以上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年龄35~45岁的占35%,45~55岁的占45%,55岁以上的占20%。农事操作人员45~55岁的占12%,55岁以上的占88%,偏老龄化。男女比例约1:4,妇女占多数。知识水平偏低,除了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上,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的占83%,初中以上的不足20%。技术指导来源广泛,90%的公司聘请了场外农业专家对关键技术进场指导,驻场管理人员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平台提高技术指导水平。
1.1.2投入产出情况。通过对2011~2013年各公司土地租金、机械设备设施折旧、种子种苗、农膜、肥料、农药、工资、水电费、销售费用等成本要素及销售额的调查汇总,分析公司经营型的投入产出情况。由于公司间生产管理水平不尽相同,成本效益核算的绝对数值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通过核算各公司各成本要素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得出各成本要素占比的区间值,分析公司型经营主体的投资侧重点。通过核算各公司投入产出比,对公司型的设施园艺经营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全县14家从事设施园艺种植的公司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详见表1。
从表1可以很直观看出:占比较多的成本要素分别是工资、土地租金和设施机械折旧费,三者之和已经超过总成本的70%。其他6项成本费用之和不超过30%。
1.1.3栽培管理。公司经营主体的设施类型以标准钢架大棚为主,有少量日光温室,没有中小拱棚。全部配有喷滴灌设施,75%的设施内配有诱杀板、诱杀灯等生物治虫设备。90%以上的设施采用传统栽培方式,只有不到10%的无土栽培。调查了解,经营者不愿大面积采用无土栽培的原因主要是水循环设备投资较大,要求技术水平较高。
茬口安排比较紧凑,果树的早、中、晚熟品种兼有,满足周年生产。蔬菜的茬口安排多样,品种主要有春提早的茄子、辣椒、番茄、黄瓜等;夏季耐热小白菜、空心菜、木耳菜等速生蔬菜;秋延后的番茄、黄瓜、莴苣等。另外,越冬栽培的草莓在休闲农业中占很大比重。
1.1.4营销方式。公司经营主体的营销方式比较多样,主要包括产地直销,即由公司承担采收、整理、包装、运输费用,占总销量的50%左右。由商户上门采收运输的收购量占总销量的20%左右,跟加工企业签订供销合同的订单式销售占总销量的30%左右。另外,提供采摘服务的销售形式,销售价格要高出商品销售价格的10%左右,但是采摘销售的比例不大,只占总销量的10%左右。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安近2年农产品出现了网上销售,但是都以耐贮运的农副产品为主,用于鲜活农产品的很少。调查表明,60%的公司对网上销售这一营销模式持肯定态度,虽然还没有具体实施,但是有向这方面发展的趋势。
1.2个体经营典型调查分析
1.2.1劳动力状况。个体经营型从业人员以家庭成员为主,常年务农人数为2~3人,根据生产规模和劳动强度雇佣计日工。年龄跨度较大,55岁以上的占72%,35~45岁的占38%,总体偏老龄化。计日工与公司经营型相似,妇女占多数,年龄多在55岁以上。知识水平由受教育水平高的家庭成员决定,平均在初中以上,个别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没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基本上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平台自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2013年以来,海安县实施园艺科技入户工程,从一定程度上对设施园艺个体经营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但是由于设施园艺栽培品类较多,很难保证面面俱到,因此也只能起到一个技术咨询平台的作用。
1.2.2投入产出情况。通过对2011~2014年22个个体经营型主体土地租金、机械设备设施折旧、种子种苗、农膜、肥料、农药、人工、水电费、销售费用等成本要素及销售额的调查汇总,分析个体经营型的投入产出情况。生产要素资金投入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与公司经营型相比,不存在明确的优势占比。这是因为个体经营型生产主体间经济实力及思想观念存在较大差异。但从区间跨度差异性可以初步分析出具有较大可调性的成本要素,作为省工节本,提高利益空间的主要因素。区间跨度最大的是种子(种苗)投入,其次是肥料、人工及土地租金投入。
①种子(种苗)占比分析。通过对具体个体经营户的分析发现,导致种子种苗投入差异大的原因是栽培种类不同。生长周期长的栽培种类比如西瓜、甜瓜、茄果类蔬菜的种子成本往往高于生长周期短的种类如小青菜、韭菜、芹菜等,而且越是优良品种价格越高,甚至以粒计算。由于经济实力及生产观念及市场定位的差异,使得即使生产同种园艺产品,选择的种源不同,引起种子种苗投入资金的差异。
②肥料的占比分析。肥料投入差异大的原因是,一方面农家肥的施用降低了肥料的资金投入,但是只限于小规模种植户,0.67hm2以上特别是3.33~6.67hm2以上的規模经营者仍以化肥为主;另一方面叶面肥以及高纯度、高质量的进口肥料的施用也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肥料的投入占比,形成跨度比较大的肥料占比。经营者之所以选择高价肥料,一方面是作物的需肥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与经营者的市场定位有关。规模种植户由于销售渠道多,市场标准高,对农产品品质要求高,投入的生产资料也比较高端。
③人工占比分析:任何一项农业生产都离不开人工,设施栽培也是如此。本文的人工投入占比是指经营者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如果雇佣工人工时较少,人工投入就少,因此影响人工占比的主要因素就是生产规模和栽培作物特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个体经营户的劳动主体是家庭成员,因此对于小规模的经营户来说,人工投入就少些,反之则多。另外有些作物需要精细栽培,有些作物特殊生育期管理费工费时,都是导致人工投入差异的原因。
1.2.3栽培管理。个体经营主体的设施类型因生产规模不同而不同,0.67hm2以下以中小拱棚为主,0.67hm2以上以标准钢架大棚为主。86%以上配有喷滴灌设施,62%的3.33hm2以上设施内配有诱杀板、诱杀灯等生物治虫设备。全部采用传统栽培。总体说来自动化水平不高,缺乏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的生产经营理念。茬口安排比较单一,如有的周年生产芹菜,一年3茬,有的仅一茬西瓜、甜瓜,除育苗外,其余土地种植露地经济作物或者越夏进行稻作。但是果树的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比较合理,满足周年生产。这与海安县近年来果树栽培面积大幅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关。
1.2.4营销方式。个体经营主体的营销方式与生产规模及生产作物种类有关,大型的个体生产经营户与公司经营型营销手段类似,主要包括产地直销,由商户上门采收运输以及加工企业签订供销合同的订单式销售,有的在各大超市设销售点,由生产者支付摊位费,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直销,省去了中间环节,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小型个体经营户以零售为主,兼有农家乐形式的农业休闲采摘形式的销售。零售存在采摘不及时和采后保鲜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品质,从而影响价格,导致利益受损。
1.3各类经营主体主要特点
1.3.1海安县设施园艺公司经营型主要特点。①面积较大,不少于5.33hm2,多数规模都在8hm2左右。②从业人数与面积和栽培管理有关,但是不少于20人,管理人员以中青年为主,数量相对不足。工人年龄偏大,虽然工资水平低,但是工作效率低下,主动性不强。妇女占大多数,这与设施蔬菜嫁接、采收等细致的工作有关。对于果树修剪整枝等重体力劳动来说,男女比例偏低影响工作效率。③技术指导有保障,既有专家能人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又有专业技术人员常年驻场指导。④工资、设施机械折旧、土地租金为3项主要的成本要素,占总成本的70%,是资金的主要流向。种子种苗、农膜、肥料、农药、工资、水电费这6项不超过总成本30%。⑤成本效益比均值约为1.5。温室大棚,由于用于设施结构和内部环境调控设备的投入资金较多,作物生长环境好,因此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市场竞争力强,所以经济效益较好。从设施中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来看,温室大棚较中小拱棚少,这与温室调控环境能力强有关。温湿度调控得当,减轻了病虫害发生程度,减少农药使用量,从长远来看温室大棚生态效益优于中小拱棚。⑥配套设施完备,栽培管理科学正规。传统栽培为主,少量无土栽培。⑦有专门的销售资金,销售具有计划性,降低了滞销风险。
1.3.2海安县设施园艺个体经营型主要特点。①面积普遍较小,不超过3.33hm2,多数规模都在0.67hm2左右。②从业人数与面积和栽培管理有关,但是常年生产经营人员2~4个,以农庭成员为主,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③缺乏针对的技术指导,除极少数大户聘请技术人员驻场或场外指导外,小型个体经营户还是凭经验以自主经营为主。④由于个体经营型生产主体间经济实力及思想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生产要素占比的区间跨度较大,最大的是种子(种苗)投入,其次是肥料投入,人工以及土地租金投入。生产规模大,市场定位高,种植作物经济价值高的经营者投入生产要素占比较大,反之则较小。⑤设施结构多样,总体较低下,自动化水平不高,植保及灌溉配套设施欠缺,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的生产经营意识不强。⑥不重视市场调查和产品定位,存在“跟风”现象,易导致农产品积压,市场抗风险能力差。另外,除部分生产经营大户营销手段较全面外,小型生产经营户以传统批发零售为主,市场竞争力不强。
综上所述,海安县设施园艺发展存在如下特点:①从业人员素质差异较大,且技术管理水平与生产规模成正比。②规模有大有小,散户居多。③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低产出。投资理念和市场定位不同,导致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也千差万别。④有现代化示范场,但总体以传统栽培方式为主。⑤有设施园艺生产基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产业化发展潜力。⑥营销方式多样,但是局限于规模种植,小户销售被动,价格难把握是个问题。
2海安县设施园艺发展模式探讨
鉴于海安县设施园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种植种类繁多,发展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经营主体管理水平、栽培技术千差万别,还存在着盲目性、粗放性的现象。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不但影响园艺作物的产量、品质,而且不利于海安县设施园艺长期有序发展。为了使海安县设施园艺朝着生态型、高效型、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根据上述分析,对海安县设施园艺发展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2.1市场+农户模式
根据设施园艺发展规模,选择设施园艺生产集中的地区建设市场,培养农村经纪人,利用经纪人的纽带关系,将农产品集中到市场进行分配,也可以吸收海安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进行交易。通过经纪人为农户反馈市场信息,引导种植方向。主要适用于种植面积较大,种植水平较高的区域,如海安的李堡镇、角斜镇。也可以在相对零散的区域设置中转场所,方便交易。
这种模式下,使设施园艺生产方向更加明确,交易更加有序,对生产者来说也更加便利。但是需要注意2个环节。一是市场建设环节。因为是以市场为核心,所以市场的建设、管理、运作是关键。要通过市场调查和区位分析选好址;要注重农产品质量检测,确保餐桌上的安全;要抓好市场秩序管理,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和低价倾销行为,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二是经纪人培养环节。作为联系市场和生产者的纽带,经纪人的素质不容忽视。要加强执业水平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大诚信评估力度,对坑农行为严肃处理。
2.2企业+农户模式
企业+农户模式已不是新生事物,但是作为一种成熟的生产经营模式,还是有值得探讨、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进而服务于设施农业发展。这种模式适用于海安县规模种植水平较高的李堡镇、南莫镇及大公镇等。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都有一定标准,种植、管理、采收也都有操作规范,有利于促进设施园艺生产的标准化。另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仓储、加工、销售功能,可以满足周年生产,通过双方签订购销合同,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生产加工需要,另一方面农户也减少了市场风险,避免“菜贱伤农”。
农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企业产品的品质,产品品质影响企业声誉和市场份额,反过来都会影响设施园艺发展规模和水平,因此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对种植户的管理,把质量要求和责任义务写进购销合同,从日常监管,技术指导到收购检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產,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种植者按合同进行处理,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达标。
2.3基地+农户模式
通过种植者申请,相关部门审批规划或政府建设农业园区的方式进行基地建设,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设施园艺。这种模式可以使农户更直观了解设施园艺的栽培特点及产出效益,调动积极性,可以就近学到栽培技术,还能提高就业率。
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政策的扶持,需要长效管理。特别是农业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进行土地流转、设施搭建、配套设施建设,还需要引进项目。鉴于基地+农户模式的复杂性,建议在县城开发区内实施。待时机成熟,可以考虑在其它区域开展。
2.4生产+休闲模式
当前比较热门的“乡村游”、“农家乐”就是以休闲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当种植者的种植规模和资金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考虑开辟休闲观光采摘为主题的场所。这主要适用于地理位置优越,生产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和个人,主要栽培新奇特或具有采摘乐趣的农产品,如葡萄、草莓、西瓜及一些特种蔬菜、水果等。适用于靠近骨干道路区域,如国道、高速公路及省道、县道等。
生产+休闲模式的设施园艺发展除了需要进行硬件建设外,还要做好宣传,进行市场运作,提高知名度,需要政府支持,把休闲农业的发展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从而正确引导生产+休闲模式的设施园艺发展。
2.5现代化生产+传统种植模式
由于海安县各地区设施园艺发展各不相同,不能在栽培模式上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起步早、发展好的区域可以尝试运用现代化设施,标准化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起步晚、发展差的区域可以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适当改进设施类型,改善配套设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水平,为向高层次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毕竟,海安的设施园艺还是以钢架大棚,拱棚为主,这是当前海安县发展设施园艺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向更高水平发展,形成传统种植为后盾,高端生产为先锋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