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
2017-07-13陈毓梅
陈毓梅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方便选取某三甲医院于2014年3月—2016年7月期间,ICU病房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各66例。早期肠内营养组于损伤后6~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的第7天,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的水平分别为(49.41±4.82)、(57.89±4.54)、(95.03±38.98)g/L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第1天(56.28±5.11)、(63.32±4.81)、(162.70±55.09)g/L(P<0.05),且肠内营养组均高于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 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c)-002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jury and importance of nursing. Methods 1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ICU from March 2014 to July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6 cases in each, th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adopted the nutrition treatment after 6 h to 24 h injurie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par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prealbumin, serum albumin, total serum protein and lymphocyte count at 7 d after adopting the nutrition support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at 1d, [(49.41±4.82),(57.89±4.54),(95.03±38.98)g/L vs(56.28±5.11),(63.32±4.81),(162.70±55.09)g/L],(P<0.05), and these factors in the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09% vs 27.27%)(P<0.05). Conclusion Th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jury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nutrition conditio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 Cerebral injury;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flammatory factor
由于顱脑损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患者往往会出现肠胃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等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此时机体的代谢强度和能量消耗均较大,对机体各系统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所以在临床治疗时一定要重视营养的重要性[2]。该研究旨在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以及护理的重要性,现对2014年3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32例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某三甲医院ICU病房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39例。纳入标准:年龄为18~60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以及CT诊断确定为颅脑损伤,并且患者均无其他脏器重大损伤;颅脑损伤后12 h内入院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早期肠内营养组平均年龄为(45.21±9.78)岁,47例男性,19例女性,颅脑损伤至入院时间为(6.92±2.13)d,GCS评分为(5.11±1.89)分,27例钻孔血肿引流术,39例开颅手术;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7.73±12.54)岁,51例男性,15例女性,颅脑损伤至入院时间为(6.39±2.07)d,GCS评分为(5.37±1.75)分,25例钻孔血肿引流术,41例开颅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开颅手术以及钻孔血肿引流术均在患者入院后12 h内进行,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抗生素、抑酸、止血、预防脱水等治疗,并对患者进行相同的基础护理以及一些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①口腔、呼吸道的护理以及翻身叩背吸痰;②呕吐、误吸的预防和护理;③便秘或者腹泻的预防和护理;④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测。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12 h内接受全肠外营养供给,200 g/L的脂肪乳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126)和100 g/L的葡萄糖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692)双能源供给,并且加入胰岛素,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为1:4,给予250 mL/d的脂肪乳注射液和500 mL/d的葡萄糖注射液;微量元素、电解质、维生素、水按出入平衡配制成3 L/袋,静脉滴注。
1.2.2 早期腸内营养组 在入院12 h内,早期肠内营养组给予全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进行十二指肠置管,通过置管给予肠内营养乳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 0588),500 mL该类营养剂的主要成分含量分别为:蛋白质19 g、脂肪17 g、碳水化合物69 g,辅料为水,用输液泵输注。第1天给予250 mL,以20mL/h的速度输注,若无不良反应,则逐日增加剂量至第5日1 000 mL。两组患者均持续给予7 d的营养供给,7 d后逐步过渡到常规饮食。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颅脑损伤后的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检测以下指标,营养指标: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和前白蛋白(PAlb)的水平;免疫指标:淋巴细胞计数(TLC)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并记录患者在这14 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后的第7天和第14天,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后的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在14 d的时候,与第1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后的14 d内,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反流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危急,通常会伴随意识障碍、胃肠动力不足等症状,处理不及时可能会伤及中枢,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因此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至关重要[3-4]。
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在早期应用较多,起效快,但是会导致胃肠道长时间处于静息状态,胃肠道供血不足,蠕动减慢,导致肠道菌群失调[5-6],严重的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延长。该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的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且肠内营养组均高于对照组,在给予营养支持的第14天,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患者营养吸收功能的恢复。
颅脑损伤后,下丘脑-垂体轴和交感-肾上腺轴功能受到损伤,导致血液内的分解激素水平上升,破坏机体的反馈;代谢强度增大,机体消耗大量的能量,患者的机体呈现负氮状态,免疫功能降低,并且颅脑损伤后,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上升,当病情平稳、炎症缓解后,C反应蛋白的含量减少[7]。该研究结果显示,在给予营养支持后的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第1天(P<0.05),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第1天(P<0.05);给予营养支持的第14天,早期肠内营养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的满足机体的高度代谢状态,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这一研究结果与李梅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在李梅[8]的研究中,对2010年5月—2014年9月所收治的62例单纯未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肠内营养后有50例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肠内营养,12例不能进行,其中有3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例存在营养液反流,3例出现腹泻,在对上述12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有10例症状消失,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1例反流患者改为肠外静脉营养处理,处理后的结果表明,62例患者有43例治愈,放弃治疗13例,6例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朱莉. 螺旋型鼻肠管在颅脑损伤合并重症颅内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6):49-51.
[2] 徐慧玲.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9):86-87.
[3] 梁惠.不同护理路径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3):134-135.
[4] 姜秀霞, 陈秋兰. 急诊护理路径对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9):2277-2279.
[5] 黄明火, 张正洪. 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6, 37(6):888-891.
[6] 王斐. 颅脑损伤鼻饲患者反流误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2):190-192.
[7] 韩东景, 陈文芳. 合生元制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后感染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 2015, 35(7):1819-1821.
[8] 李梅.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0):2872-2873.
(收稿日期: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