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研究生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2017-07-13高晓霞宋粉云
高晓霞+宋粉云
摘要:本文结合色谱分析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文献阅读与研讨、实践性教学、考核体系等环节对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研究型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
关键词:色谱分析;研究型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74-02
色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学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色谱技术的应用,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是很难想象的。在药学领域,色谱分析直接关系到药物研制、药物质量评价、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临床监控、药物临床试验、药物作用机理探讨等各阶段的工作;它在制订药物的质量标准、探求科学用药规律与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新药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人民健康与安全用药所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药物色谱分析,就好比没有了“金刚钻”干不了“瓷器活儿”。作为药学和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及时将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基于“研究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1],教师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不断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营造积极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知识构建,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2,3]。研究型教学引入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向知识传授与探索和研究相结合转变,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色谱分析课程中我们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文献阅读与研讨、实践性教学、考核体系等环节进行了探索。
一、梳理教学内容,拓宽专业视野
色谱分析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扩大知识面和专业视野,接触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具备应用色谱技术解决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研思路和创新思维方法上获益。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我们把色谱分析课程凝练为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与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基础理论内容,并进一步拓展了微乳、胶束等薄层色谱的应用进展;气相色谱联用技术(GC-MS、GC-FTIR)、多维色谱(如全二维气相色谱)、顶空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柱切换技术、多维色谱(LC-GC)、微柱液相色谱、手性色谱、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进展;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新技术(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非水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微芯片电泳研究及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进展等的专业基础内容。课程设计要确保基础内容讲得明白透彻,同时还要拓宽知识面,介绍学科的研究进展,把科研工作的思维方法及应用实例融入到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针对研究生学习和发展水平,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案例式、团队式PBL教学等形式引入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启发式教学,广泛收集资料,系统分析研究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典型教学案例库,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用RP-HPLC法测定弱酸弱碱类物质时色谱条件的选择,先从物质的结构分析物质的性质,尤其是溶解性质和光谱性质,初步选定色谱条件,然后根据组分出峰的快慢以及物质的酸碱性质选择采用抑制色谱或离子对色谱,启发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一环扣一环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是问题的创设者,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后期,学生也逐渐加入到问题的创设中。
三、阅读与研讨文献,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研究型教学以激发科学探究兴趣、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标,阅读与研讨文献所设计的有关专题是研究型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按照专业特色及研究方向,每人选择1篇国外高水平(目前暂定为2区以上或IF>5)的学术论文进行阅读,对该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进行剖析。在阅读文献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剖析进行课堂报告和讨论。这种研讨涉及的知识面广,问题多而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效果,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阅读与研讨文献,学生被引导进入当代色谱科学研究及应用的前沿,并与自己将从事的研究工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进行高层次的思维,促使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变成发现、理解、评价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四、实践性教学,開拓科研思维
色谱分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是利用色谱分析理论指导实践以及解决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色谱分析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一方面,在上述的启发性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设置实践案例,培养学生根据色谱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以广东药科大学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中心实验室为实践基地,将学生分组,轮流参加中心实验室对外服务工作。通过案例模拟训练和实际工作体会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更生动、形象、深刻地掌握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实践操作能力。
五、构建多样化的考核体系,提高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最为关心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奖学金与考试成绩挂钩的情况下,科学化、多样化的考核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根据色谱分析课程特点、学生特点、考试目标我们采取多样化的考评形式,灵活运用笔试、实践、专题报告等多种考试形式和方法,一门课程的总成绩由多次学习活动构成,加大平时成绩在考核中的比重,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使考核更加客观、公平、合理,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的考核采用百分制,分为四个部分,即平时表现(10%)、实践成绩(20%)、研讨成绩(20%)和理论考核(50%)。其中研讨成绩分为学生自我评价(25%)、同学评价(35%)和教师评价(40%);实践成绩分为案例实践成绩(50%)和大型仪器操作报告成绩(50%)。
六、结语
色谱分析是药物开发和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不论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引导方式,还是发散性知识的报告讨论方式,以及让研究生直接参与具体分析检验工作,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了研究生的研究型创新思维,增强了团队精神,有利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Griffiths R.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the researchteaching nexus:the cas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disciplines[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4,29(6):709-726.
[2]田东亮,张孝芳.大学化学研究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6):141-142.
[3]王欣,叶晓龙,蔡锋雷,等.浅析军医大学研究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