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翻转课堂模式在《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

2017-07-13张彦粉侯闻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张彦粉+侯闻婷

摘要:首先,本文介绍了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其次,通过分析《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的现状引出了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教学改革。最后,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教学改革的过程。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27-04

一、基于SPOC翻转课堂模式的介绍

自古以来,课堂在人们的印象中是神圣的讲坛,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代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面向“90后”、“00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遭到了一定的质疑。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教育教学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而是会在互联网上搜索更多的学习资源。因此,MOOC对于现在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已经不再陌生。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其实MOOC并不适合于很多工科类实践课程的需要,所以在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析的阿曼多福克斯又提出了SPOC(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概念。它是为了让MOOC资源可以应用于单一学校甚至是班级这样的小规模用户群。SPOC的基本形式:在传统校园课堂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或在线证件等功能辅助课堂教学。SPOC的目标是实现MOOC与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此,要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将“MOOC”内容与技术和多样化的面授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对现行课堂的有效翻转。所例如,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使用麻省理工学院授权的阿纳特阿加瓦尔教授的电路原理课程进行教学。在这个SPOC中,教师利用MOOC获得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并通过自动评分系统给予学生快速的反馈,学生在课堂上与本地教学和助教一起进行实验和设计等活动。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是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将传统“课堂传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过程彻底翻转过来,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与教师同学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可以利用大量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和参与小组活动、解答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等。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考试成绩和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的现状

《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是高职高专印刷技术专业所有学生就业后从事印刷工作岗位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印刷工业中所用的各种印刷材料的相关知识,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并为学生毕业后适应本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

在《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预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职业能力。因此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課题组确定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便于有效地完成印刷材料检测岗位上相应的工作任务。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还是有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因学校每年都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导致该课程的总课时不固定,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的比例总有变动,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2)任课教师无法固定,所以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师受学生欢迎的程度不同,上课的效果有很大差异。(3)学生热衷参与学院和系部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学生活动,导致相当多的学生出现缺课的情况,学习进度无法保障。(4)《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有许多重点、难点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并消化,但是学生层次相差很大,45分钟的传统理论课堂无法保障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领悟。

而基于SPOC翻转课堂将理论讲授的时间移到了课下,学生通过观看10—15分钟的视频进行知识点的吸收。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也可以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也可以边与同学、室友进行沟通边学习。视频的知识点是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商议并制作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课上时间,教师与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和实训的操作,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设备的机会。

三、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教学改革

课题组基本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实践依托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开展。本课程是理实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而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是基于《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校本教材自主开发设计的外语SPOC课程,供学生网络自学,同时还配套设计了8个从印刷企业工作岗位上提炼的工作任务。单元共72学时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教学组织按照SPOC自主学习和课堂活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课程评价采用在线自动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实践过程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评价方式。

(一)教学准备

《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注重印刷材料适性与印刷材料检测相融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它不仅要传授概念、原理、意义等理论知识和材料性能的检测,同时还肩负着对如何分析印刷材料导致的印刷故障的隐性知识的授导。因此,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并考虑到《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的实际要求,在改革中,课程组成员从教学视频和实践活动两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准备。

1.教学视频。《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工作任务:“纸张介绍”、“纸张的性能的检测”、“油墨介绍”、“油墨性能的检测”、“油墨的配制”、“材料印刷适性”等。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观看和对知识点进行充分讲解,又将各模块细化“任务要点”,在“乐学在线”平台上针对“任务要点”进行课前教学视频录制,如对“纸张的性能检测”模块中,将其细化为“纸张的两面性”、“纸张的机械强度”、“纸张的表面强度”几个“任务要点”,并针对各“任务要点”录制微视频,这样既方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整理,又可以将每个视频的长度控制在10—15分钟,便于学生观看。

2.课堂活动。《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偏重实践性的课程,其课程教学只有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才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课堂活动分两部分:实训操作和主题讨论。在实训操作部分,课程组成员将真实的企业工作岗位任务以及岗位要求引进到实训操作中去,将学生作为企业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对于主题讨论部分,将企业中最关心的相关问题作为讨论题目,供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程度。

课堂活动准备举例:(1)任务名称:油墨的配制。(2)对应企业岗位:调配专墨。(3)企业岗位要求:①会看配色计划表,按出货期近优先的原则来配色(除特殊情况外);②根据工单要求,跟PMS或客稿及底材;③会配专色;④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好的职业习惯,比如配好的专色一定要存档备份;机台借用时一定要登记,收回时要求机台留印大货的色块;如机台印大货时改变了配方要做详细记录。(4)课堂实训部分准备:①材料:提供配色计划表、印刷工单、专色基础油墨、碎布、洗车水等;②设备:软件:X-RITE COLOR HASTER-LF530,硬件:电脑,X-rite密度仪、打印机、印刷适性仪、PANTON 色卡,精度为0.001MG的天平。(5)课堂讨论部分准备:讨论主题:油墨配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二)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初步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训操作部分进行一定的了解。目的是尽量做到对初步知识的接受、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知识点和实训操作的技巧。在《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课题组已经在“乐学在线”平台上制作好了SPOC视频库提供给学生。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任课教师在前一节课布置下一次课应学习的视频内容以及实训活动任务。(2)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知识点或操作技巧,并通过完成技能巩固类实训活动任务来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3)如在自学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乐学在线”平台上进行讨论,请教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最后,记录讨论之后遗留的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交流平台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解或组织讨论。

课堂自学阶段举例:(1)任务布置:下次课请学生学习纸张的机械强度并了解纸张的机械强度的检测方法。(2)学生自学:在乐学在线上进行学习,并进行签到,参与在线讨论,并完成在线作业(十个选择题)。(3)问题整理:通过学生的在线问题进行讨论,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纸张的机械强度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2.课堂活动阶段。翻转课堂中的课堂活动不是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也不是仅仅重视课堂教学表面“活跃”的教学活动,而是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师生在互动中内化技能、创生知识的过程。在《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的翻转教学中,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根据课下收集、整理的问题的性质决定是组织实践性的,还是研究性的。如果问题是操作性的、实践的,则按照探究式课堂进行组织,探究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和自评(或由教师总结或反馈),即通过有指导的任务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与自评,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某种操作技能。如果教师所搜集的问题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则组织讨论式课堂活动。组织讨论式课堂时,首先由教师对问题进行一定的概述与说明,之后再由教师抛出经过设计和加工的讨论性质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讨论。

3.课后升华阶段。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活动,学生基本已经理解并掌握了该任务的知识内容。而为了进一步巩固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效果,在《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课题组针对每一“任务点组”设计了技能拓展类实践任务,在课堂活动后布置下去,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同时还辅以反思活动,促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反思,促进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与升华。

4.课程评价阶段。《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的评价有两部分:在线自动评价和课堂活动评价。(1)在线自动测试,以每个视频为纲,每个视频后均有几个思考题供学生完成在线测试,包括两种题型:选择、填空。检测的内容为本视频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答案通过自动批改完成,成绩自动记录。(2)课堂活动评价。课堂活动包括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实践操作部分成绩=实践操作表现(70%)+实训报告(30%)。课堂讨论成绩=小组成员自评(30%)+教师评价(40%)+讨论报告(30%)。具体如下。

四、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教学改革效果总结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先使用视频自学,再组织课堂讨论或问题讲解,进行知识内化的”、将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进行翻转处理的新型教学形式,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按照教学视频资源、课堂活动组织、交流与沟通和学习成效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而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对授课对象2016级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5份,其中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87.5%,對《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要比以前的传统课堂更有效果,有50%的同学表示满意,有40%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但也有同学反映:对自律性较低的人来说,这很困难,所以MOOC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师评价督促相结合的模式可能更为有效。部分同学反映:授课视频学习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MOOC自主学习作业量要统筹控制。这些问题或不足之处要在今后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洋.基于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设计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05-106.

[2]张彦粉,李小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教学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15,(15):124-125.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