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浙江省中考试题分析的作文教学建议

2017-07-13彭治萍

关键词:试题分析作文教学

彭治萍

摘 要:浙江省近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具有如下特点:在命题形式上努力谋求开放性与限制性、稳定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在内容范围上,关注考生自我成长与现实生活,注重课内课外的联系;在考查走向上,主动接轨高考,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这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多种题型的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兴趣。

关键词:中考作文;试题分析;作文教学

一、浙江省近4年中考作文题分析

笔者对浙江省近4年12个考区的共44道中考作文题的题型、问题要求和内容范围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从中可以管窥浙江省中考作文试题的一些特点及考查走向。

(一)命题形式:努力谋求开放性与限制性、稳定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近4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基本上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的特点。全命题作文试题呈减少趋势,开放性更强的半命题、材料作文不断“升温”,尤其是材料作文题的数量,2016年攀升速度极快,占据了作文试题总量的70%。

透过这些变化细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命题形式也有了创新,很多题目的表述不再空洞,而是有一定的情境提示,可以让考生寻到具体的形象。以2015年为例,丽水卷的“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温州卷的“月亮离我有多远?”、湖州卷的“挥挥手,出发”、金华卷的“ ,有我”,题目变得具体形象了,能够引发考生的联想,进而寻找到更多的写作材料;宁波卷要求考生根据路斯·劳克斯《胡萝卜种子》中的一段话,从“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种子发芽以后”“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为考生提供了选择空间,便于不同类型的考生展示个性化的写作才华。另外,从表2的“文体要求”来看,“文体自选”型试题达到了20题(占总量的49%),有些地区的试题还开了“诗戒”,如2013年的湖州、宁波、嘉兴卷,2014年、2015年的温州、嘉兴、绍兴卷等,要求可“写诗歌,不少于16行”。这些都显示出作文试题命制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但是,中考作为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须保证公平公正,所以中考试题在注重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限制性和稳定性。事实也是如此,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在着力体现开放的同时,又或隐性或显性地限定写作范围、立意导向,以保证作文试题的效度。2014年绍兴卷的“我也是一束阳光”,2015年嘉兴卷的“ ,不仅仅是享乐”、绍兴卷的“ ,不只是 ”等试题,都很好地体现了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此外,不少试题通过明确文体要求如“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或者用“不得抄袭、套作”之类的明示语,来体现开放之中的限制。

(二)内容范围:关注考生自我成长与现实生活,注重课内课外的联系

浙江近4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者严格把握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命制了许多引导学生展现健康、袒露真性情、抒写阳光心态的好题、妙题。

按照试题的内容范围,笔者将近4年浙江各地的作文试题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侧重社会,即观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第二类侧重个人,即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关注学生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第三类则是无明显侧重。通过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侧重个人的有15题,占34%,如果加上无明显侧重且可以抒写学生自身生活和情感体验的试题,直接取材于学生自身的试题大约占作文试题总量的84%。这类题目一如既往注重考查学生对自我、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更多关注考生的自我经历与感受。2016年的7个材料作文试题,都是出示一段材料后显示要求,如“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立足自我,抒发真情”等。这些试题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现实生活,考生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便无法准确把握题意写出佳作。

此外,命题还关注考生学习课文的情况。2015年台州卷的材料作文题,命题者给出了三则材料,这些材料均出自语文教材,分别是莫怀戚的《散步》、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和鲁迅的《故乡》。同时,命题者还在材料的开头加了一句提示语“我们有时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这样考生在审题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障碍,从而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者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准“课文”,向我们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语文教学要着眼于“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平时的作文教学要重视课文,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作方面的示范作用。

(三)考查走向:主动接轨高考,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当然,中考最终是要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深造。中考、高考一盘棋,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主动接轨高考的现象较为明显,如2016年的7道材料作文题,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考的命题方向正在向高考靠拢。

同时,近年的中考命题越来越关注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以哲理思辨的准确性与深度拉开中考作文的得分差距。2016年的材料作文题,无一例外都是由材料引发的联想、体验、思考,有很强的思辨性。2015年温州卷的“月亮离我有多远?”,“月亮”一词,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情愫,月亮是诗性的载体,而“离……有多远”则是对距离的一种理性思考。

二、中考作文题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多种题型齐训练,序列写作求实效

虽然材料作文题大有升温之势,但当前的中考作文题依然多种形式并存,所以备考时多种题型都要训练。

全命题作文题,一定要对题目(包括材料导语)进行仔细分析,明确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的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如2014年绍兴卷的“我也是一束阳光”,题中的“也”必须关注,训练时,如果与“我是一束阳光”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含有“也”字涉及的内容要复杂一些。

半命题作文题,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给出词语的含义,并补充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如2015年丽水卷的“那一天,我与 相遇”,习惯的思维是写一个人,其实考生还可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驗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式,补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感悟最深、最容易写出新意的内容,比如道德、诚信、自由等。

材料作文题,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找准材料关键点,结合现实生活挖掘材料的深意,提出深刻的观点。如2013年衢州卷的“让雨衣”,材料中的妈妈回答“他们都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而且你看,这种帮助、这种爱都可以传递的啊”,就点明了材料的内涵,而小女孩的行动则进一步强化了材料“帮助弱小,传递爱心”的主旨。

人教版最新的语文教材,提供了写作训练的序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循着这样的序列一步步递进。就初三的作文教学而言,教师应以能力训练为纵线,以文体训练为横线,交织起来构成一个既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完善表达能力的网络,并指导学生沿着写作流程(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修改—定稿)一步一步地练习、推敲。

(二)熟悉素材善运用,抒写真情多思辨

近年来的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教师要多加指导,让学生对“熟视无睹”的作文资源能“明察秋毫”。城市学生可以写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农村学生可以抒写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和深厚感情。

当然,教师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写真情实感,并思辨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013年绍兴卷的“慢下来的时光”,2014年绍兴卷的“我也是一束阳光”、湖州卷的“ 归来”,2015年丽水卷的“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义乌卷的“我长大了”,2016年温州卷的“邻里关系”等,需要考生透过表面的字眼读透隐含信息,形成思辨性的表达。

(三)写作兴趣多激发,下笔成文练技巧

平时的作文训练,命题形式要灵活、新颖,要尽可能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靠近,以便学生有兴趣写。在写作要求上,要鼓励自由表达,倡导学生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实现个性化写作。同时,要拓宽学生作文的反馈渠道,通过班级作文榜、参加评优活动、鼓励投稿等形式及时推出精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写作,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所以教师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教师要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当然,作文批改还要解决具体问题。要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而且要在文章的谋篇布局、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次次的批改中掌握写作的技巧。

(責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试题分析作文教学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选择题试题分析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年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
聚焦热点:高考中与病毒有关的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