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写景文章的教法技巧

2017-07-13董义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7期

董义根

[摘 要]写景散文因为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写作模式,在教学时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进行教学。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几篇写景散文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写景散文的教学技巧:抓住修饰语,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景物的情景美;提炼动词性词语,跟随作者的脚步,体会景物的变化美;抓住文本中鲜明的不同处,通过对比,来感受景物的差异美;披文入理,概括特点,体会作者的技巧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景散文;教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74-01

寫景散文的教学一直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如何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教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壮丽山河”,安排了《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写景散文,下面就以这三篇散文为例,谈谈写景散文的一些教法技巧。

一、抓住修饰语,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景物的情景美

一句话的主干是主谓宾,枝叶是定状补,似乎主谓宾的重要性强于定状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对于写景散文而言,抓住定状补等修饰语,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就能进入写景散文的殿堂,享受到文章的优美之处。例如,《三亚落日》的第二小节,写了海水、天空、白鸥、椰子树、细沙等景物,作者通过大量的修饰限定语,绘声绘色地对景物进行描绘。教师在教学这段文本的时候如果仅仅是朗读、概括,那么学生是不能进入到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中去的。如果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那么学生就能体会到景物之美、情境之美了。

二、提炼动词性词语,跟随作者的脚步,体会景物的变化美

还是上面这篇课文,第四小节详细描述了落日的变化过程。既然是写变化过程,就要抓住动词,认真体会落日是如何变化的,这样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之美。

仔细品读文本不难提炼出如下一些动词性词语:收敛光芒、悬在边缘、慢慢下沉、平稳停住、顽皮蹦跳、突然颤动、轻快弹跳、悄然入水。提炼出动词性词语之后,我们结合文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例如,夕日是如何悬在边缘的呢?什么是悬?悬在哪儿?背景怎样?夕阳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定能够进入文本所设置的情景中去,感受到夕阳的沧桑美。其他各环节都可以这样来引导,这样就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整体体会夕阳不断变化的美丽了。

三、抓住文本中鲜明的不同处,通过对比,感受景物的差异美

对比这种手法,能够强调突出事物的特征,给人鲜明的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对比点进行对比,加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例如,《烟台的海》第三、四部分,写了烟台的海在冬季和春季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分别是“凝重”和“轻盈”,这本身就是对反义词。那么,作者是用哪些内容来具体表现这对反义词的呢?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在上面一个小节中作者把海水称之为什么?(“涌浪”)下面一个小节中作者把海水称之为什么?(“浪花”)再来看作者又是如何进行修饰的:什么样的涌浪?“小山似的”“千万头暴怒的狮子”,这些都表现了涌浪的什么特点?(气势磅礴)“嬉笑”“追逐”“害羞”等词语表现了海水的什么特点?(轻盈,活泼)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对比中就掌握了烟台的海在冬季和春季的不同情态,这对于文本的感受要比逐段学习深刻得多。

四、披文入理,概括特点,体会作者的技巧美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一篇有名的游记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比较朴实,没有多少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但是并不是说,这篇文章就没有欣赏的价值了。

例如,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巧妙。第二小节写映山红的一段也写得比较美,但是更加令人赞叹的是,作者紧紧扣住事物的特点,或说明,或直接点明,或间接衬托来进行叙写,不愧是一位艺术大师。教学第五自然段时,这段内容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层意:1.船之小。2.船的进出方式。3.作者坐船的姿势。4.作者坐船的感受。然后指导学生思考这四个方面的共同指向,从而明确这一段的中心。原来这四层意思都从侧面来表现了孔隙的狭窄。这就是作者写作手法的高明之处。

其实不同的写景散文,他们的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的特点,依文施教,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