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本品读的策略
2017-07-13刘巧
刘巧
[摘 要]品读是一种细致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高效的阅读途径。品读,能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语言特性和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本文的精彩处、厚重处和空白处进行体验、想象和补白,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品读策略;阅读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43-01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味又在哪里?在关键词语里,在对关键词语理解后的朗读里,即文本品读。”品读,是让学生以心灵的触角去感知语言的内在特性,是一种细嚼,更是一种深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静思默品中潜入文本,言意兼得,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于“精彩”处细凿,品语言之妙
语文的魅力实际上是语言的魅力。精妙的语言,能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世界,引领学生生命的成长。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精妙的词语、句子、语段,细品慢尝,让学生体会词句蕴含的深意,汲取语言的营养。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写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交手的情景写得细致。“把火烧天”“拨草寻蛇”,几个词语就给读者展现了无限精彩的画面。教学时,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同学们,‘把火烧天的招式应该是怎么样呢?谁来模仿一下?”这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男生。随后,教师追问:“这一招的威力在哪里?有谁能找出破绽?”刚恢复平静的课堂立刻又起波澜。“林冲的‘拨草寻蛇在对付这招的时候有什么妙用?”有学生说恰到好处,也有说正中要害……在不断品析中,学生理解了洪教头的凶悍、暴怒,也体味了林冲的内敛、沉稳,对人物形象把握得更加深刻。
品读,不是拘泥于某词某句的生硬解释,而是结合生活经验对语言内涵的深刻剖析。这样的阅读教学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二、于“厚重”处静思,品文意之深
“丰富是一种安静”,周国平先生认为,这是阅读的一种境界。学生对文本的品读,需要这种安静的思考,因为文字传达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物、一件事,更是让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挖掘深层次的内涵。为此,阅读教学中,要学会适当的“点把火”,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
在《生命的壮歌》一课教学中,教师抓住“迅速扭成一团”“不见缩小”“至死也不松动”“不放弃”几个关键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蚂蚁英雄们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
师:外层的蚂蚁,你的身躯那么小,你的胳膊那么纤细,怎么就敢在火海中翻滚呢?
生:我知道我小小的身躯抵挡不住熊熊的烈火,但是如果我放弃了,就意味著……
师:外层的蚂蚁啊,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你怎么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呢?
生:我的生命是宝贵的,但是和整个蚁族的延续比较起来,我选择牺牲。
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更是阅读的力量。随着师生品读的深入,学生读懂了文字表面所看不到的东西。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师生沉入文本,于对话中直抵心灵的深处,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对蚂蚁的全新认识,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期待的理想课堂。
三、于“留白”处研磨,品情感之真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教材的文章,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自然流露出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那些情感的“留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内核,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如,《虎门销烟》一课所写的历史事件时间久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此,教师另辟蹊径,从想象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细读课文,觉得虎门寨这一天的景象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一定很壮观、很隆重。
师:继续想一想,闻讯赶来的朝廷官员、平民百姓,还有那些外商们,他们的心情一样吗?
生:不一样,老百姓一定很高兴,这“害人精”马上要销毁了。
……
在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文本为依托,实现了生本的深层次对话,让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总之,无论是从词语切入,品用词之妙,还是从想象出发,品意蕴之深,都要本着开放自主的原则,让学生披文入情,在文字的世界中敞开心扉,自由飞翔。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