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度,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7-07-13万宏珍
万宏珍
[摘 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在研究学情与教材特点的基础上,明确目标指向、研制适宜教学内容、优化具体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具准度、广度与亮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目标;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24-01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管教学形式是多么的华丽,也不管课堂教学流程是多么自然和谐,都是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鉴于这一认识,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的准度、广度、亮度三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阅读课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一、明确目标指向,让教学有准度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风向标。在阅读教学中,倘若教师的教学目标含糊不清,那么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能目标明确,有利于阅读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
如,苏教版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主要通过对北大荒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是学生赏析品味语言与模仿写作的范例。在教学中,到底设立怎样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呢?根据中年级的年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笔者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一是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赏析品味,并说说这些地方为什么打动你;三是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或者段落,也可以仿照课文的形式,用上好词好句把自己家乡秋天的美景描写下来。这样的目标设定,指向清楚,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在上述教例中,教师依照学生的年段特点以及写景类文章的特点设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这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引领下,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课堂教学显得更为扎实、有效,更具准度。
二、研制适宜内容,让教学有广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使阅读教学向着求真、务实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苏教版第十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主要讲述彭德怀将军为了战士们能够顺利地走出草地,忍痛杀害大黑骡子的事情,表现了彭将军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体现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在教学时,笔者安排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了解彭将军杀害大黑骡子的原因;二是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描写等,边阅读边批注,体会彭将军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怀;三是就“彭将军忍痛杀掉大黑骡子”这一件事发表看法,畅所欲言。这样的教学内容设定,不仅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而且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从上述教例可以看出,教师没有把文本方方面面的知识都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而是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既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又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具广度。
三、优化具体环节,让教学有亮度
在阅读教学中,有了精准的目标定位,有了适宜的学习内容,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够绽放精彩。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进程不断优化具体环节,运用恰当的媒体辅助,从而化平凡为精彩,打造出阅读教学的亮点,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如,苏教版第九册的《黄山奇松》一文,主要通过对黄山松树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主要采取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导游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种松树的姿态与样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描写,仔细去品味,感受不同姿态松树的美;最后,让学生充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对松树的描写以及自己的想象,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一下黄山松樹的美,使更多的游客喜欢黄山。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新鲜又活泼,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例中,针对课文的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展开想象,使没有见过黄山奇松的学生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同时,教师安排的小导游实践活动,使学生觉得既新鲜又有趣,成为课堂的亮点,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何种途径、方法,都要基于学生、基于教材文本。教师只要始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准度、广度与亮度,注重语文实践,就能真正实现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