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恣意绽放

2017-07-13刘姝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刘姝

[摘 要]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健全自己的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根溯源,让学生感悟汉字的内涵;要多元诵读,让学生体味诗词情感;要组织活动,拓展教学外延,扩大学生视野。这样,学生才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22-01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古诗、古词、曲、赋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吟古诗、赏古文,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前人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一、追根溯源,感悟汉字内涵

汉字是语文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汉字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产生的,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学习汉字之源,体会汉字之美,感悟汉字的内涵。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利用一些汉字的小故事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讲授“家”字时,笔者讲道:“‘家字下部分的‘豕,指的是猪。猪这种动物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猪字在现在看来是又脏又笨的象征。古人在造‘家字时,上面‘宀是房子的意思,可是下面为什么却放一只‘猪呢?”问题一出立即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一个学生回答道:“因为猪和古人是好朋友。”笔者肯定道:“不错,有点接近了。最主要是在古代,人们很喜欢猪,喜欢养猪。古人心目中的猪与现在不同,是聪明、勇敢的象征。因此,古人造字时,‘家字下面是‘豕字。”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上述教例中,笔者通过小故事这一特殊方式,带领学生们探寻“家”字的产生原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喜欢上汉字艺术,体会汉字的特殊魅力。学习之后,学生不但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古人也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二、多元诵读,体味诗词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多元诵读,如感知读、体验读、激情读、扩展读等,带领学生探究诗词意境,体味诗词情感,感受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笔者首先讲述这首诗送别的场景:“阳春三月,诗人李白与友人孟浩然挥别于有‘江东第一楼之称的黄鹤楼。随后,友人乘舟东行,消失于碧水蓝天之际。诗人久久伫立,江水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前行。”随后,笔者配上送别音乐,有情感地朗读一遍;最后,让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朗读后,有的学生说道:“老师,李白对孟浩然的友情好真挚。通过朗读,我都可以想象到李白送别的场景。”

在上述教例中,笔者利用诗的送别背景进行情感渲染,在教学伊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中,为他们理解诗意做了铺垫。除了感知读,还有多种诵读方式。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带领学生体味诗词情感,引发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三、组织活动,拓展教学外延

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仅利用课堂进行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来拓展教学内容,将教学向课外延伸。这样,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笔者曾组织活动让学生诵读《三字经》。众所周知,《三字经》是我国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经典,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其他作业不同,并不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利用晨读的时间诵读,利用课堂时间来交流自己的诵读收获。有的学生说道:“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母为了孟子的发展而三择其邻的故事,从中我看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的学生谈道:“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指出了一个人的努力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三字经》的诵读,不仅让学生吸收了知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同的活动,拓展了教学内容,同时有效渗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健全自己的人格。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