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的对口支援工作是一流的

2017-07-13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7期
关键词:万州库区对口

[口述前记]

汤志光,1953年9月生。重庆市万州区委常委、巡视员。1994年8月起,先后担任四川省万县市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万县市五桥区委副书记、万县市市委副秘书长、五桥移民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等职。

五桥是原四川省万县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辖34个镇乡街道,有60多万人,其中,移民镇乡、街道10个。我于1994年至1995年在五桥区任副书记,分管对口支援工作;1998年至2005年,重庆市直辖后,五桥区改为万州区五桥移民开发区,原管辖不变,我任党工委书记;2005年,五桥移民开发区撤销,其镇乡、街道由区直管,我调任万州区委常委,分管“三农”、移民和对口支援工作。五桥是1993年为适应三峡移民需要才组建的新区,非常穷,当时财政收入仅有一两千万,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仅有两三家,没有一寸水泥路,区政府所在地设在一个仅有几千人的小镇上,区属机关全部租房辦公。可能正是因为穷,国务院才安排了上海对口支援。

我参与对口支援工作近二十年,对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的工作比较了解,对上海的对口支援工作较熟悉。回顾整个对口支援工作,我认为,上海当之无愧是第一流的。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抓对口支援工作有“三个独一无二”:一是上海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队,两次组织几十名有关部门和区的主要领导到库区实地考察,专题调研对口支援工作“独一无二”,这充分体现了上海领导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二是上海市分管领导在移民搬迁任务完成之前,每年都率一个很大的考察团到库区研究制定年度对口支援工作计划任务,其工作持续性、决策执行力“独一无二”;三是上海将对口支援工作列入政府日常工作、对口支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自始至终派干部到库区挂职,这“三项基本制度”也是“独一无二”,这是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保障。

市合作交流办主任姜光裕、钟燕群、林湘都多次来万州调研,并坚持把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的工作作为合作交流办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党组会、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对口支援的有关问题。历任合作交流办分管主任周伟民、胡雅龙、周振球及费金森、曹整国、方城等对口支援处处长更是库区常客,对库区有求必应、有事必来。经过合作交流办认真负责、深入细致的工作,对口支援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划化和系统化。

在上海合作交流办的引领下,支援和受援双方的工作都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工作制度。如层层调查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资金项目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行集体决策、会议决定等等,都有具体制度规范。这些制度是对口支援工作顺利推进重要保证。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更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首先,是对项目要充分论证,一般在头年下半年开始全面调研,年底前提出初步方案和项目建议书。其次,是充分协商讨论,支援方和受援方党政都要多次开会研究,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后才下达项目计划。第三,是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监督,项目开工有要求,中途有检查,完工有报告,事后有审计,并形成正式审计报告。在对口支援的各项具体工作中,从办事员到正副处长到分管领导,职责明确,工作到位;从调研制定方案到决策和实施,程序清晰,环环紧扣,科学合理的决策与顺畅高效的执行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组织工作的系统性。

三峡移民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项库区经济社会全面重建的巨大工程。因此,中央要求动员全社会参与对口支援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各级领导以身作则,亲自带部属到库区开展对口帮扶,市区合作交流办、市区各部门都纷纷带人带钱带项目组团对口援助。市区几乎所有党政机关都参与了对口支援工作,包括人大、政协、群团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如此,还延伸到了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各类企业,这些事业单位和企业更是充当了主力。上海有几百家企业到库区考察过,不少企业在库区实施了合作项目,有近百家医院学校参与了对口帮扶,支援资金设备数亿元;有几十个镇乡街道在库区结对,项目资金支持数千万。除项目资金支持外,人文交流、精神支持更为库区干部思想解放、能力提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参与的广泛性,上海对口支援的资金项目最多,上海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大,库区对上海人民的感情最深。五桥移民开发区撤销时的总结报告这样写道:“对口支援极大地改善了五桥的基础设施,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移民与发展;对口支援让五桥人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添了发展动力。五桥人民与上海人民手牵手,心连心,血浓于水,情深似海。”在上海市政府大楼底楼大厅存放着一个万州赠送的古陶壶,其说明的标题是“同饮一江水”,内容是:“陶壶,东汉水器,距今两千余年,出土于重庆万州。它是三峡历史的见证,也是三峡移民的见证。三峡的古人以陶壶盛水,三峡的今人以大坝盛水,因这‘水器有了今天的移民,是水把上海和库区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近二十年中,我接触过上海党政企事业各类干部近千人,与我们中西部干部相比,我感觉上海干部有“三个特别”:

第一,特别有敬业精神。我们西部有些干部当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个人要求未能实现时,往往会消极怠工,拿工作“出气”,而领导往往也以“可以理解”为由,或轻描淡写地说说,或视而不见。但上海干部则不同,我见过不少学历高、资历深、年龄大、有能力的一般干部,也见过他们公开在领导面前发牢骚,但他们从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他们似乎把干好本职工作当作一件既神圣又习以为常的事情,始终恪尽职守,尽心尽力。这里,我讲几个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2005年五桥移民开发区撤销期间,我们机关干部全都合并到区里走了,开发区仅剩四大家主要领导不足十人留守。当时在五桥挂职的是宝山区的科级干部雷曙光,因部门调整未完全到位,他成了一个无人管的特殊干部。我跟他讲:“这个时候你不回上海,呆在万州干什么?”他说:“越是这个时候,工作越需要我。”整个行政体制调整过渡期间,他没离开万州半步。十多年中,几十名上海挂职干部,他们都有这样那样的个人和家庭问题,但从未影响过工作,特别是每批挂职干部轮换之前,很多人都涉及回去后的工作安排等问题,但他们都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直到接任干部到位交接后才离开。

上海协作办第一个到库区考察的是副主任谭甦萍。当时五桥用红地毯迎接她。当她知道五桥穷得连接待经费都用的贷款时,她十分感动,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对口支援的迫切性。回上海后,她费了很多周折,四处做工作,最终促成了上海对口支援工作“三项基本制度”的建立。这三项基本制度可以说是上海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石,也是上海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特色。1995年谭主任在上海接待过我,她非常和蔼可亲,真像一个老大姐。她生病住院时,我曾打算去上海看她,因工作原因没去成。听说她去世后,我及五桥的同志们都很悲痛,我去上海时,想到墓地看看,但没打听到地方。后来有一年春节前的晚上,我和我们对口办主任向毓葱两人终于找到她家里,本想看看她老伴,老伴到深圳他女儿家去了,只见到了他儿子。五桥人民永远记得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大姐。

陆征崎,是原对口支援处副处长。有一年,为支持五桥旅游发展,他带着规划设计的同志考察潭獐峡。刚进峡口时,他脚崴了。潭獐峡地势险峻,乱石林立,峡长几十里,正常人要走六、七个小时。当时我们劝他不要进去了,他说:“我是专门来考察的,不进去怎么了解情况。”他硬是坚持走出了峡谷,出峡后脚肿得像包子,鞋都穿不进去了。我们随行的同志无不佩服地说:“陆处,你太厉害了,真是条硬汉子!”

还有一位干部叫孙明家,是卢湾区的挂职干部。有一次他从上海回五桥,途经重庆,在宾馆洗澡时不慎把肋骨摔断了。当时万州还没有机场、没有高速路。第二天,他独自一人乘船十多个小时回万州,又自己找車从码头到五桥。当他到宿舍实在爬不上五楼时,才给办公室的同志打了个电话。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有一种特别的感动。当时老孙在重庆时有几种选择:一是回上海治疗。肋骨断了是很痛苦的,两个多小时坐飞机回上海比十多小时坐船的痛苦要小得多,且治疗条件更不用说了。二是在重庆就地治疗,这是任何人都可能选择的最佳方案。三是给我们打个电话,派人去帮帮他,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都没选择,硬是忍着巨大的伤痛独自坚持回到了工作岗位。这需要何等的敬业和吃苦精神啊!

第二,特别有创新意识。我接触的上海干部有职位高低、能力大小之分,没见过得过且过、庸庸碌碌之人。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较强的事业感、进取心,都想出新招、出成绩。

创新基于求实。上海各级干部似乎都十分明白这个道理。为了使对口项目接地气,符合库区实际,他们总是把调查研究贯穿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方式。按照中央关于库区移民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总要求,移民搬迁初期,上海把重点放在帮助基础设施重建上。为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就重点支持上海企业到库区落户;当发现上海企业在库区“水土不服”时,立即将重点调整为“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上来。为解决库区产业规模、生态环保问题,又及时把重点放在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在园区建标准厂房上。这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举措,有力解决了库区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了移民与发展。

创新出于勤奋。上海干部脑勤腿勤。我接触的上海干部中,从党政领导到一般干部,从企业老总到教师医生,几乎没有无所事事者,大多数都在思考,都与我谈及过与对口支援相关的问题及建议。同时,都很执着,再偏远的地方,都乐意跑路;只要问题没搞清楚,不惜一次又一次地到实地调研。原对口支援处处长曹整国,为了解上海企业在库区“水土不服”,及时解决重点向支持“筑巢引凤”转变问题,曾多次到五桥深入调研,甚至在腿伤病未愈的情况下,拄着拐杖来回奔波。

创新需要成效。创新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果。解决库区数万农村移民“逐步能致富”是移民及对口支援工作的大难题,上海合作交流办的同志及多任挂职干部从解决农业产业化入手,一直为破解这道难题苦苦思索,反复调研,频出新招。原对口支援处处长方城往返库区数十次,在上海四处奔波,多方协调,促成上海推出了支持集约化农业基地建设、搭建展销平台、支持库区农产品进上海市场、帮助培训库区干部、支持万州培训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组合拳,极大地促进了库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移民增收致富。

第三,特别认真负责。毛泽东讲:“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上海的干部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办大小任何事情都很细致,不马虎,尽可能想周到、办周全。无论是办文、办会、搞接待,还是考察调研做项目,每一个环节步骤都心中有数,极少失误。他们原则性都很强,甚至到了“较真”的地步。我接触对口支援工作十多年,结交了很多朋友,生活中可以无话不谈,但每当我提到对口支援具体项目时,他们便立即严肃起来,从不信口表态,最多只是说可以研究。他们对工作制度、程序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这种严守规章制度,切实认真负责的精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责任编辑:刘 捷

猜你喜欢

万州库区对口
万州:发展生态经济 书写绿色答卷
古城墙的凝望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数学(一)
万州面的乡愁味
柘溪库区人民“靠山吃山”之我见
我困在这座小城二十年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