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数据分析促进基层征管方式转变问题研究

2017-07-13薛鹏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国家税务局

消费导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税源税收管理征管

薛鹏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国家税务局

加强数据分析促进基层征管方式转变问题研究

薛鹏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国家税务局

征管改革是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基层征管现状,剖析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数据分析在征管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出加强数据分析促进征管方式转变的对策及建议。

数据分析 征管 基层

信息管税随着金三系统的上线运营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历史和思想等因素,作为基层管理单位的各县区局特别是业务量较少的县局仍然以传统的以人盯户管理方式进行着税收管理,随着营改增推行后的业务量暴增,传统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加强数据分析,转变征管方式,推行前后台管理势在必行。加强数据分析促进基层税收征管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基层税收征管现状介绍

目前,基层的税务征管现状可以概括为“一个偏高,一个偏低,两个滞后,两个矛盾”。“偏高”指的是税务干部年龄偏高,干部队伍老化严重。“偏低”指的是干部素质普遍偏低,精通征管的税务干部比例偏低。“两个滞后”指的是征管方式滞后,思想观念滞后。“两个矛盾”具体来说:一是人事矛盾突出,人少事多的现状没有改变,基层干部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二是机构权责矛盾突出,部门之间业务量失衡,征收管理部门任务繁重,风险较大。

二、基层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基层税收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金税三期工程上线以后的征收实践中所隐含的征管脱节、管理缺位以及管理失控等现象。对此,我们必须认真的分析,正确看待目前的征管现状。

一是对频繁变化的税收政策调整不够适应。特别是全面营改增推行以后,部分基层税收征管部门和人员还停留在以前的工作状态中,对于变化频繁的税收政策学习不够,在日常征管过程中,还存在“拍脑袋、凭经验”的现象。

二是人少事多、岗多矛盾突出,征管力量有待重组。目前,基层分局往往一人兼任数岗数职,任务多、压力大、责任重,随着近年来问责力度进一步加大,出现“干多不如干少,干活不如不干”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以我局城区分局为例,城区分局共有干部15名,40岁以上干部占全体人员的80%。实际从事日常征管工作的只有3人,分别是局长、副局长、和一名干部。

面对着78户一般纳税人,900多户小规模纳税人,征管压力十分巨大。

三是征管方式滞后,征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税收征管力量有待加强。在登记核查、纳税申报、日常检查、定额调查、信息维护、日常统计、税法宣传、催报催缴等日常税源管理事项还是采用传统的“以人盯户”、“税收管理员”模式。以我局为例,我局目前的税收管理员全部是退伍军人,对于税收政策的掌握不够深入,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也不够熟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管理的效果。同时,我局从事征管业务的人员非常有限,征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出现漏征漏管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四是日常内勤事务繁多,基层大多数税管员在金三系统中都有一岗以上职责,每天都需要在限期内审核完成有一定时限的工作。还要抽出时间上报各类报表。去年以来,我局税收征管人员还要从事大量的党建、精准扶贫等非税收主业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数据分析在征管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征管数据分析就是利用金税三期系统、防伪税收系统、征管与税收分析系统等提供的征管业务数据资源,通过分析比对,构建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利用模型,分析征管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规避管理风险,监控税源动态,预测经济与税收发展的趋势,加强行业税负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逐步实现从经验型管理向以客观信息为基础的数据型管理的转变,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管理过程存在的人员不足、力量不够、以人盯户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数据分析可以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基层税务机关利用金税三期系统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纳税人进行分类量化分析,寻找管理的内在规律性,形成详尽的数据分析报告,并制定、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利用数据分析报告中对纳税人涉税问题的详细分析,逐户逐条进行落实,大大增强税收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同时有利于加大税源分析的力度和深度。通过征管系统数据分析利用,基层税务机关可将税源基本情况、税源变动情况与税收预测相结合,实现税源信息的对接和共享,随时获得税源发展变化的信息;通过税收预测与实际税源的变动情况进行比对,全面掌握税源的规模与分布状况,结合税源的分析数据,与重点企业的经营情况、纳税记录开展综合评定,从而为加强税源监控,增强防范能力,堵塞税收漏洞提供更好的管理平台。比如:我局利用金税三期风险管理系统的指标模型扫描出的涉税企风险报告,开展风险管理,夯实管理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开展数据分析可以强化执法风险防控

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征管流程的各个部门和人员均可随时通过系统查询、分析税收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如延期申报处理、所得税征收方式确定、税务登记违章处罚、发票用票情况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整改,有效地规范税务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三)有利于提高收入预测精度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目前的金三系统支持查询、报表、分析等需求,集成了税务部门所需的各种分析方法和统计、运筹、知识发现等数学方法,从定量到定性实现对数据随心所欲的挖掘,通过精确查询、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导航查询和关联查询等多种查询功能向各级税务部门全面地展现信息。为此,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利用,不但能从宏观上分析预测全年税收状况而且能纵深查询各纳税人的明细信息,帮助基层税务机关的领导及时高效地剖析大量日常税收征管业务数据背后所隐含的信息和变化规律,大大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如:我局通过金三系统深入挖掘全县纳税人的税收贡献度数据,并对数据开展分析研究,为县政府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四、加强数据分析促进征管方式转变的对策及建议

近年来,征管数据利用方式逐步由简单的数据信息查询发展到数据分析和应用,尤其是充分利用税收征管系统数据以及有关宏观经济等第三方信息,进行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用于税源监控,促进税收征管,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为更好的加强数据分析促进征管方式转变,特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定位数据分析的目标和职责

数据分析是税收征管方式转变的“千里眼”和“助推器”。它不仅是税收征管的有力工具,而且也代表着税收征管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利用,检验基层税务机关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办法、制度等的效果,它不仅是税收管理效能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落实税收征管精细化与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目标及职责是:监控执法过程,用数据描述现状、预测趋势,为决策服务,为管理服务,为基层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评价纳税行为。通过对纳税人纳税申报、办理涉税事项、发票使用等一系列征管数据实施监控,进行挖掘分析,建立税源检测数据模型,可以帮助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

二是检测管理工作。通过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可以对各级税务机关包括基层税务所及时掌握、了解税收管理情况,适时了解各级税务机关收入任务完成进度,掌握实施岗位流程、文书流转、减免税管理等方面信息,大大增强监控管理能力,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监控执法过程。金三上线后,税收执法行为将实施全过程网络监控,是对征管流程进行监控的数据基础。通过梳理与整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监控税务部门的执法行为,监督管理流程,对税收执法疑点,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规范执法行为。

四是提供决策支持。征管数据分析不仅可发现税收管理中的瑕疵,同时也为领导决策提供智能支持,通过数据的分类处理与分析,可全面分析宏观税负、行业税负等指标,了解税收收入总量增减的变化,科学判断税收收入增减的原因;可以得到一个地区或辖区内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经营情况及税收规模、增减的总体状况等。

(二)建立征管数据分析利用指标体系

一是充分利用金税三期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指标体系。目前,省局征科处牵头建立了多项数据指标。还需要进一步分类细化。可按照税源管理类指标、税收执法类指标、征收管理类指标、征管数据管理类指标进行划分建设,其中“税源管理指标”主要体现纳税户籍管理状况及登记率;与工商、国税等外部门登记信息的比对情况;税源的行业分布状况;“税收执法类指标”主要反映按期申报率、当期申报税款按期入库率、查补税款按期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罚款处罚率、罚款按期入库率等;“征收管理类指标”主要从纳税申报、税款的应征和入库的角度分析税收管理情况;从税种角度分析政策执行及管理落实情况。“征管数据管理类指标”了解和掌握征管数据采集、整理和录入质量和时限要求。

(三)建立征管数据分析利用监督管理和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工作机制。目前,金税三期涉及征管数据来源多、入口多,处理环节多,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数据处理,开展数据分析。因此,建议各基层县局成立“数据分析利用处理中心”,负责全县征管数据分析和处理,研究和制定数据分析利用处理机制,统一业务流程和分析指标,建立数据分析利用考核体系,建立数据分析管理模板。同时,要抽调专人负责数据分析工作,县局税务分局、税务所要做好征管数据采集、录入工作,保障数据质量和时限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抓好纳税户基本数据统计查询和数据比对工作,提出一定的税收管理性建议和措施。第二,保障数据质量。首先规范数据来源,建立和完善数据的采集途径。数据采集途径包括人工录入、电子申报、数据交换、外部导入,注重推进与其他部门的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外部导入,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如:我局不定期采集土地、住建、医保办等外部单位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其次,不定期维护更新数据。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基础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第三,整合信息资源。在金三系统上线后,全省国税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要尽快启用其他未使用的核心管理模块,完善现有数据统计查询功能,研究建立数据管理分析平台。目前全省国税系统使用的税收征管系统如有金三系统、防伪税控系统、征收管理与分析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等系统都不在同一个平台上,技术标准也不一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因此,建议省局在全省搭建一个管理平台,将各个分散独立的税收管理系统纳入到同一个平台上,整合各种资源,让各系统采集的数据“活”起来,提高内部数据共享度。其次提高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度。税务部门与个人、企业、其他政府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税务部门的信息化不仅仅是税务部门系统内部的信息化,而是有着广泛的外延性。这种外延性要求税收信息化平台要成为一体化的平台,能够与其他系统相互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

(四)注重人员培养

提升征管数据分析利用水平的关键在人,目前基层税务机关尚且没有数据分析利用专业人员队伍,就拿我局来说,我局的数据分析工作主要靠转型后的稽查局承担。由于人员少,懂政策、会软件的人员更少,数据分析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为此,要加大综合培训力度,提高数据分析人员业务素质。基层税务机关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本单位的数据分析专业人员队伍,要定期组织对财经法律法规、税收业务和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加强学习教育,拓展分析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要勤于到其他部门和广大纳税人中调查研究,拓展数据源,围绕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开展专题分析,通过实战分析演练,为提高税收管理能力提供依据,进一步推进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向深度发展,努力造就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数据分析应用队伍。

[1]刘畅大数据背景下需改革税收征管模式[J].华东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6.

猜你喜欢

税源税收管理征管
“互联网+”视域下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以某副省级城市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为例
区块链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长沙市税务系统房地产和新业态税收管理的案例分析
涵养税源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黑名单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个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税收与税源背离对区域协调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