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7-07-13郑婉琪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451450

大众文艺 2017年17期
关键词:德育艺术课程

郑婉琪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451450)

德育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郑婉琪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45145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一方面,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本文将从笔者的实际工作出发,从课程教学的各个角度分析如何将德育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

德育;艺术设计;艺术院校

德育是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德育是学生丰富个体精神、提升个人境界的重要手段;德育更是帮助学生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使人能“群”的重要途径。社会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德作为标准。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态、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危机。”同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教学目标渗透德育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准备完成的预期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方向,也是检验课程是否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因此要发挥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找准课程的“德育点”,准确制定德育目标。现在的学生从小吃汉堡、薯条,看进口大片长大,各方面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熏陶,因此一味地觉得外来的东西是好的,26个拉丁字母是好的。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一做设计就说“老师,我的设计可不可以用英文,因为我觉得英文比中文好看”,“老师,你看人家国外的东西就是洋气”……面对学生这种错误、片面的看法,在《版面编排》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时,就确定该课程不再只是令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具备版面编排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认识到汉字的丰富性和厚重感,并且能够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于是,在随后的授课过程中,首先以善于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创作的设计师,如靳埭强、陈幼坚、吕胜中等的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其次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作品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与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特色的独特美感,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艺术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的准备过程中,要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即去挖掘和整理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将二者相结合,令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教学内容,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出现,从而为学生接受、领悟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广告设计》第四章“广告的创意与表现”中,运用公益广告对学生进行思想洗礼,以汶川地震的公益广告,向学生展现中国人民面对苦难、众志成城的决心;以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的文化广告,向学生宣扬顽强拼搏、力争向上的精神;以节水节能的系列广告,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美德……此外,每次的广告设计课程授课时段,都恰逢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大赛的征稿时期,于是将广告设计课程的作业与赛事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作业的社会实践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作业课题的调研、练习,认识到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引发他们对环保的关注,进而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师自身示范德育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学生长期与教师相处,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诚恳正直、胸怀坦荡、宽厚谦和的人格魅力都对学生品德形成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因此,教师本身应是一位优秀品德的播种者。

首先,做一个守时间的人。在我所教授的课程中,要求学生在预备铃响之前到教室,做好上课准备;课间休息结束后,要按时回到教室,继续进行课程学习。在提出这些要求时,我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想让学生遵守你的规定,教师必须要先做到,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遵守和学生的时间约定,预备铃响之前到达教室,做好授课准备的同时,观察学生动态,了解学生情绪,以便对课程进行安排、调整。几次之后,在去上课的路上,在我后面的学生都会跑步超过我,因为他们觉得身为学生,不好意思比老师还晚一步到达教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起守时间的榜样。

其次,做一个有礼貌、懂感恩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每次在学生面前,我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当学生帮我拿东西或完成我所交代的事情时,我都会对学生说“谢谢”或“辛苦了”;当我不小心碰到某位学生或是他的物品时,我都会对学生说“对不起”或“不好意思”。在潜移默化中,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在我给他们看作业方案或请教某些问题时,说一句“谢谢老师”或“老师辛苦了”,看到学生的这一点小变化,更加使我明白与感受到“以身示范”的意义。

四、结语

艺术类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国艺术文化的兴衰成败。作为一名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秉承“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研读教材,分析课程,围绕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将教书与育人并举,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实现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同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相信只要我们用一颗时刻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潜下心来,脚踏实地,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现代艺术人才。

[1]齐乐.艺术教育在德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评《艺术教育视域中德育创新探索》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3):65.

[2]李曾辉.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内在浸融[J].知识经济,2017(06):142-143.

[3]包海舟.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16(01):279.

[4]张瑜.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2):16-17.

[5]刘英丽.艺术教育功能拓展与学生德育养成的内在逻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8):48-51.

[6]周琰.高校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G].科教文汇,2014(06):104-105.

郑婉琪(1985.3- ),女,讲师,河南郑州人,北京印刷学院硕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研究。

猜你喜欢

德育艺术课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纸的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