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心理探寻
2017-07-13王兴悦河北广播电视台050000
杨 娜 张 玲 王兴悦 (河北广播电视台 050000)
浅谈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心理探寻
杨 娜 张 玲 王兴悦 (河北广播电视台 050000)
随着我国广电事业的发展,娱乐节目作为我国三大主流电视节目也迅速的得到人们的喜爱。其不仅使得人们感受到了愉悦的精神享受,同时也使得人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本文的研究针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索了娱乐节目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的相关原因,这对于促进娱乐节目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电视娱乐节目;受众心理;探寻
娱乐节目作为三大主流电视上会播出节目其中的一个,地位可以长期与新闻、电影、电视剧比肩而立,并且在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也有较高的收视率,这说明娱乐节目可以从一方面来说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类型。娱乐节目常常以当下的社会现实为根基,迎合了观众的收视心理,因而使节目获得观众的肯定与青睐。
一、平民化的电视视角满足受众的心理基础
娱乐通过电视媒介获得平民性对观众心理层级的产生至关重要。因为不管是什么人群,所有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都具有一个很根本的身份:平民百姓。而相对于贵族和社会精英,在一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中,平民无疑在某个层面上处于社会的对立面。因为他不但不能像贵族那样享受社会本身先天地为他带来的利益,他不仅不能决定周遭的生活环境和这个社会局面,反之他还要被这个大环境所牵制,在和环境的斗争之中保护自身的权益。这样,平民与社会的对立和冲突就给平民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变数,并对其心理产生种种挤压,从而构成其心理轨迹的多重复杂性。
二、复杂性的特点满足了受众多方面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要
在社会中人民大众生活经历和心理历程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决定了以人民大众为主要观众的娱乐类型节目具有情感的复杂性,它不能只提供单纯的娱乐,还要紧跟社会大众复杂的心理需求,来适时的做出相应的变化。所以,平民百姓的进入使娱乐自身的功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大众复杂的情感要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1.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达到一种合法化的休闲和快感
观众为什么喜欢看娱乐节目?这是因为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群众在一天工作之后身心上的疲惫,获得心理上的愉悦。这就是人民受众观看的动力所在。受众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来自多方面,主要是生存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带来的压力,或者由于生活环境等原因内心产生的恐惧、孤独和空虚。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看,人民群众都需要去缓解这些无处安放的压力和消极情绪。从这个角度去看,娱乐节目起到了类似心理咨询师的功能,排解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回到正常的情绪状态之中。这些压力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得到言说发泄的机会,但是娱乐节目会给大众在精神层面创造一个虚幻的空间,在其中能暂时的获得生活中难以得到的轻松并且缓解压力,由此达到一种合法化的休闲和满足感。所以娱乐节目之于它的受众全体来说,无疑像一张舒服的床,躺在上边休息可以缓解精神压力,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
2.优越感、英雄感得到替代性满足
娱乐节目不仅给予受众简单的休闲和快感,还带给观众在心理需求方面足够的满足,其中缥缈的英雄主义和成就感、相比较而言的优越感、精神上获得的满足是最主要的三个方面。
如果这种比较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话,那么比较者就会从其中获得真实的优越感,所谓相对优越感是在比较中获得的。反之如果现实生活此种优越感无处可寻,那么他就会想办法去别处获得它,以此达到在心里平衡的目的。而煽情类的节目,无疑是电视节目中最能煽动大众情绪以此产生相对优越感的节目。在收看此类节目是,观众把自己充分的带入节目之中,在付出同情心的同时也获得了对自我人格的高度评价和赞同。这优越感产生的原因是,他在观看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节目主人公生活的如此凄惨与不易,并且他不断将主人公的惨淡经历和自己进行对比,在电视的虚拟氛围里和现实生活之中来回的穿梭,他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相比较起来也算可以,于是便产生了现实生活中难以产生的优越感,并且如果他将主人公和自己完全割裂而来,以旁观者的姿态冷眼相看时安全感油然而生。
获得缥缈的英雄感或成就感,此类英雄感或者成就感并不是观看节目中失败的角色获得身心上的满足,也不是通过贬低节目里的失败角色获得快感,而恰恰相反的是通过带入角色将自己转化为角色,借此获得缥缈的英雄感。
针对大众的心理,娱乐节目的制作方向都是朝着电视观众想要从中获得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感受而设定的,通过各种设定来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但就上文所言,从中获得的优越感、成就感也都是脱离群众实际生活的,是虚幻缥缈性的存在。获得的是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替代性心里慰藉和满足。
3.窥视癖心理的满足,达到狂欢心理的发泄
窥视癖是人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的心理需求,是人们喜欢看电视的深层心理冲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源自于人类内心潜意识里面的心理欲望却难以在传统道德和法律的允许下实现,因此需要一个虚拟的环境来实现,所以电视节目便充当了人民“窥视”的便捷媒介,从这层意义上来看,电视节目这种媒介便是职业性的“偷窥者”,它充当了揭露社会里隐秘事实的角色,因此那些能满足人民群众窥视欲望的节目,旺旺都会获得高收视率。拿几个当下受欢迎的节目来解释我们的观点,此类节目往往都会邀请几位高人气的明星参与其中,列入湖南台生存类型节目“真正男子汉”还有当下极其火爆的挑战类型节目“极限挑战”“九层奇台”还有明星重回校园扮演学生的节目“大学生来了”等等,看似节目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再仔细分析这些节目的惯用套路就是,邀请一些人气很高的小生或者当红炸子鸡来表演他们并不擅长的类型,从而使得这些带有光环的人在节目里处于一种比较窘迫或者出错的状态。在节目里他们会因对活动的不熟悉而不知所措,展现出他们一种脱下明星的外衣类似于普通人的形象。在观看此类类型的节目过程中虽然对明星来说比较隐私,但是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观看者的“窥视”欲望。
另一点,就目前而言,观众在观看一些电视节目时除了能够感受到情绪的愉悦之外,而且还能够依据自身的经验对于参与节目的一些游戏者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裁定,进而通过这种裁定来对于一些电视节目的实质进行相应的评判。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观众作为这种旁观者对于电视节目运营的好坏有着更为清晰的表达和认知。因此一些电视节目也会积极的邀请观众来参与到节目的运营当中,通过观众的参与和评判来使得电视节目得到相应的发展。在这一个过程当中观众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也正是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其使得空间传播的距离得到了相应的拉近。从这个意义上说,娱乐节目起着心理按摩师的作用。电视娱乐节目忘却界限,冲破藩篱,冲破道德和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束缚,因此使得观众达到了超越时间与空间体验到了的狂欢感受。
4.消费明星,户外真人秀
电视娱乐节目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平头百姓上电视做真人秀,明星、偶像也走下舞台与普通人互动娱乐。明星户外真人秀越来越火爆,着实让我们这些伪追星族过了一把瘾。确实从2013年的《爸爸去哪儿》,到2014年的《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2》以及后面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极速前进》《明星到我家》让观众应接不暇却也乐此不疲,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以至于各大卫视像拉开争夺战似的,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一浪高过一浪。哪一个不是“消费明星”的典范。节目组才不管你被消费成什么样呢,反正“明星越遭罪,观众越买账”。新人层出不穷,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人新歌,而且现在受海外歌手的冲击越来越严重。所以二线歌手先要自保求生存,还要维系自己那个所谓的公众人物形象和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上综艺节目。这一点和台湾市场非常像,明星想要保值,没有作品就只能不停上综艺节目,赶通告来保持曝光度。由于地位不够,所以节目组要求艺人做一些牺牲,“扮丑、牺牲色相、随意被调侃、耍嘴皮等等,他们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职业演员’。”国内节目从来都是一窝蜂似的涌入,哪个形式大火了,立刻就会有很多同质化的节目一涌而出。这样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大众的视觉疲劳,试想你打开电视,看这个卫视在唱歌,换另一个卫视依然是唱歌,天天如此,怎么会不累。
当然幕后团队的作用也很大,“艺人哭都要哭在刀刃上”,给艺人签的协议都非常严格,艺人必须严格按照设定好的台本来表演,哭和小都是根据提前设计好的台本来表现更别说想要说什么出格的话,更要在规定节奏走。甚至现在都有人说到了“虐星时代”。
真人秀越来越多确实给电视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收视选择,但国内电视恶劣的收视竞争却往往给某一种真人秀类型重重的打击,比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热播后明星带着孩子的亲子节目的扎堆上线,《我是歌手》之后的《极限挑战》、《我为歌狂》,按照常理来说,这些跟风节目的出现会迅速消耗明星资源和大众的热情。我认为我国的人真人秀节目还远远没有发展成熟,很多东西也只学到了皮毛而已,而国内电视观众也缺乏这方面的培养。例如,对于真人秀最重要的“情节”往往被忽略。所以中国的真人秀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空间。另外国内电视台喜欢引进国外电视节目的原因是国内综艺节目的真正发展可以说是在97年《快乐大本营》之后,相比国外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周期还是很短的,国内电视人的眼界和思路比较窄,因此借鉴国外的电视模式确实是一条捷径,比对前些年的抄袭,购买的方式来引进节目已然有了大大的进步。
正基于以上的一些特点和因素,电视娱乐节目才能获得越来越高的收视率,对这些因素进行拆解和刨析,深入研究其中和受众群体心理的奥秘,有利于创造出更符合群众需求和高收视率的作品。
[1]辛昕.电视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及改良对策[J/OL]. 新媒体研究,2015,1(06):15-17.
[2]郭媛媛,林刚. 基于“解码”娱乐理论的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分析——以《爸爸去哪儿》为例[J]. 传播与版权,2015,(02):102-103.
[3]秦莹. 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选择与欣赏的理论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研究对象[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9(04):109-112.
[4]曹陆军.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及发展对策——以《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为例[J]. 中国电视,2014,(04):90-92.
[5]孙志远. 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状况[J]. 世纪桥,2014,(03):87-89.
[6]高亚琴. 浅谈电视节目受众的需求及受众心理[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28(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