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孔竹笛运指特色技术略析
——以典型作品为例的研究
2017-07-13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610000
陈 冉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 610000)
十孔竹笛运指特色技术略析
——以典型作品为例的研究
陈 冉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 610000)
十孔竹笛是由四川音乐学院的前辈沈文毅先生在五十年代经过研制而成的一种改良竹笛。它保留了传统竹笛特有的音色以及各种演奏技巧,继承了六孔笛的基本形制,十孔竹笛与六孔笛最大的区别在于律制和按孔数量的不同。目前十孔竹笛在演奏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究十孔竹笛的运指。通过对运指原理的概述、运指特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阐明了十孔竹笛运指的特殊性和优势。提升人们对于十孔竹笛的认识与了解,进一步推动十孔竹笛的实际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十孔竹笛;运指;特色技术
一、十孔竹笛运指概述
1.手指的机能运动
在研究与分析十孔竹笛(后简称十孔笛)的手指运动方面,首先要了解手的组成及其手指的机能运动。“‘手’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手由手骨、手肌、手的深浅筋膜、韧带以及手的血管、淋巴、神经和皮肤——即皮、脉、肉、筋、骨组成。手的营养靠动、静脉的血液循环供应。手的各部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协调动作,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1由此可见,我们在运指过程中,和手的每一个部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那么手骨是由腕骨、掌骨、指骨共同组成,计有大小不同 的27块骨,手骨形体小,数量多,连接复杂。”手指是人们在各种劳动以及许多复杂劳动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运动器官之一。手指运动非常灵活多样,能够做各种各样的复杂动作,例如,屈指、伸指、内收、外展和对掌等等。在手指运动过程中,手的任何一个部位,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指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紧张度,手筋膜的韧性等等都影响着运指速度与放松程度。各式手指运动基本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与调节,使其上肢与它有关联的肌肉组织产生收缩运动,从而产生了手指的机械运动,这种运动是手指在空间位置的转移中所形成的,而这种机械运动的能动作用产生在竹笛按孔上时,关闭或开启音孔,如此就完成了手指对一个音孔的操纵过程。手指机能运动便是这样形成的。
2.十孔竹笛运指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十孔笛音列是如何产生的呢?是需要经过手指的机能运动,抬起或按下手指,关闭或开启音孔,由此来改变竹笛管体内部空气柱的有效振动长度、驻波的波长和振动频率。因为每一个音的空气柱振动长度、驻波波长和振动频率都不相同,所以十孔笛上的音孔关闭或开启数量也不相同。手指需要分别作出不一样的屈伸运动来控制音孔,由此便构成了吹奏十孔笛的指法。每个音都有固定指法,要改变音调必须改变与其相应的指法,形成运指概念,产生了手指在音孔上复杂多变的运动形式。由于吹奏十孔笛不是一个手指的运动,双手十指每个手指都以关闭和开启音孔的形式分别作出按孔和抬起的动作,当然要根据音调的需要。在吹奏过程中,手指之间的运动是需要相互协作调整,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才能进行复杂多变的特殊运动形式。因此,吹奏十孔笛的运指活动是脑与手共同的机能活动,如果想要熟练掌握并且逐步发展这一门演奏技巧,必须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才能获得。
完成十孔笛的运指,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演奏手形问题。正确的手形不但具有美感,而且使手指运动起来更加迅速、敏捷。演奏十孔笛的手形总体来说大致如此,左手手心向里伸向身体右侧,食指第三关节紧靠笛身,大拇指向上托住笛身,按住音孔,手腕稍稍向下弯曲,其他几个手指顺着食指方向依次按在笛身上方按孔上,手指呈弧形状,自然弯曲;右手大拇指微微有一点侧,按住下方的按孔,托住笛身,上面各手指依旧是呈弧形状,手腕自然弯曲。两手均呈圆形,按孔时用各手指第一关节指肚按孔,手指关节要站立稳当,不能向下塌陷。十孔笛的运指灵活、敏捷、规范与否,将会直接关系到演奏的质量。十孔笛的运指要求有弹性,手指自然有力度,离开按孔时,手指不能抬的过高,会影响运指速度,一般手指抬起来距离笛身一厘米高即可;离开按孔时,手指也不能离笛身太近,否则会影响其音质、音色,手指落下时便没有力度。按孔时,手指通过掌指关节以及指关节运动,用手指第一关节指肚按下去,虽然有力量,有弹性,但是并非使劲用力,紧紧捏住或扣住按孔,这样就会适得其反,手指不仅失去灵活性,反而会非常僵硬和死板,影响运指及发音。整体而言运指以快速、平均、灵活、干净、有节奏感为好,切忌手指的关节凹陷、僵硬。
二、运指典型技术动作与音乐片段
竹笛与乐队《阿诗玛叙事诗》由作曲家易柯教授,笛子演奏家、教育家易加义、张宝庆教授共同创作于1982后春,题材取自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由引子及五个部分组成,引子由秀丽的笛声奏出主题,把人们带到一个古老的传说中去;第一段:天空闪出一朵花;第二段:拒媒;第三段:思念;第四段:抢亲;第五段:回声。
《阿诗玛叙事诗》是专门为D调十孔笛所创作的乐曲,调性颇为复杂,多次转调,包含了D调、F调、A调、bE调、C调、E调,其中包含许多临时转调和离调,一支D调十孔笛全按作“6”按固定调演奏便能完成整首曲目。此曲不仅转调频繁,节奏型也非常丰富,1/4,2/4,3/4,3/8,6/8拍等等,在同一段落之中互相交替演奏,曲目演奏起来难度较大,运指技巧方面也较为复杂。乐曲引子第二句中,有高音#5到6的滑音及波音的运用。如果在装饰音上标有降号,例如,波音、颤音等上方标有降号,就说明这个装饰音和主音是小二度关系,在运指时应特别注意。引子的句末,最后一个颤音“6”,在十孔笛指法中较为特殊,需几个手指同时配合颤动。
第一段华彩大篇幅的十二连音、十七连音等,音程跳动较大,变化音多,在第二组十二连音后的这个 “ 5 ”音,建议用按第十孔的指法,前后连接手指更方便,有助于速度的提高。
第三段,思念一段中,有很多装饰音,例如滑音、波音等。在这段句末,是本乐曲最高的一个音,也是引入快板段的一个乐句,这个高音“1”的指法为开一、二、六、七、八孔,其他音孔关闭。
接下来第四段,抢亲,在手指运用上,有较大的难度,情绪越来越紧张激烈,加之速度越来越快,更需要手指的灵活配合。有两组快速上行的半音阶,也是此曲的一个难点,这几个音虽不多,音程跳动也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不仔细把音看清楚,分解慢练,要达到清晰准确还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两组音中,中音“5”的指法建议用叉指,指法为按住六、七、八、九孔,其他音孔打开。
最后一段尾声,回声,和引子相互呼应。滑音较多,指法技巧上与华彩段相似,注意几组大的连音,要演奏的流畅连贯,最后气息控制好,以弱音收尾,仿佛回声越来越远,给人一种空旷的意境。
手指需要更密切的配合,当中有五连音、六连音、九连音,变化音也非常多。在乐曲演奏过程中,左手小指在和左手其他手指交替时,不是特别灵活,可以把小指专门拿出来与左手其他手指多做一些交替练习,使左手运用更为敏捷。
三、三种运指特色技术略析
透过对运指典型技术动作与音乐片段的分析,十孔笛作为改良竹笛,在特殊的形制下,给它的运指也带来了新的技术特点。整体而言,它的技术特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慢速练习是协调运动的基础;二是支撑与运动之间的平衡关系;三是快速半音跑动的技术要领。
1.协调运动的基础:慢速练习
慢练是什么?慢练就是放慢速度对乐曲进行练习,低于乐曲所要求达到的速度。它对于节奏快速复杂和技术难度比较大的乐曲来说,都是非常科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之所以强调慢练,它最显著的优点是有充足的时间去调整与改正在练习中演奏上的错误,因速度放慢后,你的视觉及听觉得到错误信号后能够有空余时段及时纠正,让其最终达到所预期的演奏效果与目标。慢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去思考、去作出反应、去解决乐谱上所遇到的某些困难,也有时间去聆听审视自己的演奏,从而改正其存在的各种问题。速度放慢后,乐谱上的所有记号,包括力度符号、表情符号以及每个音符,会有充裕的时间让大脑对其作出正确而清晰的反应。再者,对于读谱、轻松演奏以及合理正确的使用指法等问题都有益处。
慢练其实本身也是讲究方法的,也不只是一味的慢速练习。慢练当中,注意手指的运用,指法以及音乐控制与处理,强弱变化等,需要集中精力积极认真的按照谱子上的要求去领会和练习。慢练并非从头至尾一直处于慢的状态,而是通过慢练,熟悉之后达到快速的练习,最后回到慢速这样一个过程,如此能更好地检查在演奏中指法运用的正确性以及音乐的控制和处理是否合理恰当。 在练习运指技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练习吹奏十孔笛的音阶、练习曲、乐曲等等来增强运指的能力,提高演奏技能。
2.支撑与运动之间的平衡关系
运指是吹奏十孔笛的主要技能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六孔笛运指中,六个音孔分别用左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即可完成,其余大拇指与小指则完全起到支撑笛身的作用。而在十孔笛的运指过程中,由于十个手指都需要按住音孔,依靠左手食指第三关节、大拇指、小指以及右手大拇指,小指和下唇贴住笛子吹孔来支撑、稳定平衡,形成了十孔笛平稳运作的基础。十个手指不仅在吹奏过程中不断运动,同时兼顾支撑笛身的任务,所以吹奏时保持平稳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音乐作品的完整演奏以及运指技术的发挥等。那么,在演奏时,如何掌握支撑与运动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十孔笛运指的基础之一。在运指过程中,左手食指第三关节与下唇的支撑非常关键,因为其他手指时刻都在运动,没有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当然,不是指手指完全不支撑笛身,是在运指中兼顾支撑,支撑时也能运动自如。支撑笛身时,左右手在支撑力度上互补,便能使笛子的稳定性更强。例如,主要的运指动作在右手的几个手指时,左手主动承担支撑的作用,即可减轻右手的负担,右手手指便能轻松自如的运行,反之亦是如此。在两手手指同时运行时,支撑的力度与支撑点则平均分配在两手上,尽量使手指达到松弛的状态,当然,在十孔笛的指法中,也不乏特殊的指法,如乐曲《阿诗玛叙事诗》中的“#5”,在演奏此音的指法时,所有音孔都要全部放开,这时笛子的稳定性就相当不好,此时,笔者认为除了依靠下唇贴住吹孔和左手食指第三关节的支撑,右手的小指可轻轻搭在音孔的旁边,对其笛身的稳定起到辅助作用。
3.快速半音跑动的技术要领
十孔笛以十二平均律为基本音律,增加四个大小拇指孔,具有准确流利的演奏半音阶的特色,易于转调,有效解决了变化音多、调式复杂的织体结构,在音准上更能精确的表现现代音乐作品以及完成外国移植、改编乐曲的的特殊要求。十孔笛的音孔除了第七和第八孔之间是大二度关系外,其他所有相邻音孔都是半音关系。而且在形制上,安排音孔的位置上,采用了“顺指”法,是结合了人手的生理特点设计而成。因此,演奏快速半音是十孔笛运指技术的特色也是其优势所在。在练习时,不应只单纯追求快速,甚至每一句都没有把音吹完整,而应该要求质量,达到音色饱满、音高准确、手指灵活放松、不漏音、乐句的流畅连贯性。
运指练习中,追寻规律,达到有效练习目的。在吹奏快速半音时,一是慢练,二是分练,三是交替重复的练习。首先要慢下来,把每个音符的指法确定清楚,注意节奏时值的准确性,放慢速度练习,精致细腻地去完成它。这是在练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虽然很枯燥,但要有耐心去练习,欲速则不达,逐渐熟悉音律之后,再由慢渐快,最后效果会是非常显著的。吹奏快速半音之前,建议多练习半音阶。二是分练,分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一个乐句或者一个小节分开练习,如果一小节有两拍,就把它分成两部分,如果有四拍,就把它分成四部分,一拍一拍的练习,把复杂的乐句简单化,这就是分开练习的要求,直至每一拍之间每一个音都熟练于心的时候,再把一拍变两拍合起来演奏,两拍变三拍,三拍变四拍,逐步递增,循序渐进,这样大脑记忆就会更深刻的记住这些旋律和指法,运指时减少阻碍,使其旋律更流畅,手指更灵活。三是交替重复的练习。此处所指的交替重复,是指音和音之间的交替和重复练习。通过这三种方法,让手指感觉形成记忆后,最后达到非常自然连贯性的动作,熟能生巧,演奏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注释:
1.鲍景龙.《手诊与手疗》.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2-6页.
陈冉,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专业,研究方向:竹笛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