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东方美学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2017-07-13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610103

大众文艺 2017年17期
关键词:园林意境美学

宋 玲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610103)

浅析东方美学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宋 玲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610103)

中国传统园林体现了东方美学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追求,在中国传统园林里,各个组成元素里都能找到东方美学的原理,其中,园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是最为具体的表现:中国园林中的诗意、画意等抽象的思想境界通过堆山理水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中国传统园林成为世界园林历史中的一颗宝石。

东方美学;中国传统园林;形式美;意境美

一、东方美学中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东西方文化因为思想理念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美学方面的差异。与西方美学相比东方美学体系更加重视精神内涵等偏抽象的东西,它强调内在的气质和这种气质支撑下体现出来的外部表现,有人把它总结为“诗性智慧”,明确这一特点是鉴赏东方美学的前提。当然,这个词语很抽象,它的具体表现便是形式美与意境美的和谐,二者和谐统一,完美的表达了东方美学的价值、内涵和智慧。

(一)形式美

1.什么是形式美

形式美是人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不断对活动对象的特点、展现的外在形式的总结。在不断的接触各种表现形式的元素以及将这些元素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的过程中,渐渐熟练的在形式美中融入创作者的感情、审美,越来越将形式美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

2.形式美的内容

形式美广泛运用于各个艺术领域,一切以视觉接收为主的领域都应该遵守这一基本原理。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自然界的美学构成进行解析、重组,达到变化与统一的和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比例

“比例”源于数学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在平面设计中表现为平面构图中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形状的比值,各体块的大小、形状、位置的相互关系等。在比例中还有“黄金比例”一词,在各领域的比例把握上,不是绝对要符合这一概念要求,但在各部分比例把握中需要遵循美学的原理。

(2)平衡

平衡指的不是绝对平均或绝对相似,而是从视觉上让人感觉协调。如:园林设计中平面构图上大致分为对称构图和不对称构图两类,其中对称构图最能体现平衡这一概念,它要求园林中布局、位置、形状等相同,给人稳定、庄重的感觉。过于规整会显得呆板,所以不对称构图在保持重心稳定的前提下,让各元素相互协调,灵活布局,在保证整体平衡的同时,体现轻松之感。

(3)节奏、韵律

节奏、韵律是来源于音乐中,指音调的连续,音与音之间的高低排布以及间隔长短在连续奏鸣下反映出的感受。在视觉艺术中,基本元素是“点”,点排列组合形成线和面,点、线、面三个元素以一定的规律排布,同时以一定规律重复,就产生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4)视错

由于光线原因、人观察的角度、远近和人不同的感官差异而产生的视觉上的差异现象,叫做视错。例如:两根同样的直线,水平与垂直相交,垂直线会错感觉比水平线长。将视错的特点运用于园林布局中,利于空间处理的多样化。比如:如何在小空间里营造出大空间的效果,如何在大空间里增加空间的层次性,都可以结合本规律,发挥其特点。

(5)强调

一个整体中必须要有重点,有重点才有主次,才能使整体具有节奏感,“强调”就是突出其中希望被人注意的部分。在实际运用中,位置强调、质感强调、细节强调都是常用手段。

(6)变化与统一

变化指这种要素区别于旁边要素,并且这种区别能被人所感知,在变化的同时,各要素之间相互呼应,从而使得整体具有统一性,这就是变化和统一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一原则是美学法则中基础性的要点。

(二)意境美

意境作为中国社会从古至今一直提到的东西,在艺术文化领域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其表达的美学思想更是在艺术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什么是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在艺术作品中借助具象形式来表达抽象的思想、理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一定的境界。境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展现生活之中的美感和自然界中的美感,第二个层次体现在表达艺术之美,第三个层次上升到理想之美。三个层次没有严格的界限,相互衬托,情景互融,共同作用出一个形、意皆佳的作品。

2.意境美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的意识,特别是文人阶层的意识中,就有在山水中修身养性、寄情于其中的理念。这也说明良好的的环境不仅可以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借由环境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这其中,也是借由一定的意向、形式,正如前文所讲通过外在形式表达内在思想。比如:梅花象征傲骨,竹子象征高洁,菊花象征隐逸……这些东西经过人的组合、利用,产生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二、形式美与意境美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体现

精神思想需要一定的物质去承载,中国悠远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精神以传统园林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在深厚底蕴的支撑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文化特征甚至民族特征,这些也就构成了中国传统园林独特的美感。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诗、书、画讲究“神形兼备”,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所倡导的,这里所说的“形”便是形式美,而“神”就是意境美。

(一)园林中的形式美

形式美学通过园林形态的方式表现出来,是抽象理论的一种实物化。通过形式美的原理去理解传统园林中的许多构成元素,便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美感追求和创建规律。

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五个基本组成元素

1.掇山

在有限的园林面积中通过模拟自然景物来再现自然,堆山是其重要手段之一:在园内挖土堆石,微缩自然界的真山,并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

2. 理水

水是园林中的灵气之源,不管是静态水景还是动态水景,都能为园林营造或静谧或深远或灵动的意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景的运用也在园林形式美体现意境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体现园主精神追求发挥自身的作用。

3.植物

用植物象征主人的品行、意志自古以来就出现在中国的文学、绘画等领域,如菊花代表采菊东篱的隐逸情怀、竹子体现文人雅士外直中通的气节,在园林造景中,植物本身的栽植搭配和植物意的运用直接体现园主的品质和追求。

4.建筑

建筑物、构筑物作为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园林存在相互承托的关系:皇家建筑恢弘大气,私家建筑灵秀精巧,北方建筑雄浑敦实,南方建筑精致纤细,不同地域诞生出不同的建筑风格,也孕育出不同的园林形式,它们相互适应,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独特的风格。

5.书画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题词、匾额等在优美的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形式美的环境里,用诗书墨迹的形式提点出意境之美,让由植物、假山、水体、建筑物等共同构成的园林景观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二)园林中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形式之美可以通过上述各方面体现出来,而意境之美深受中国文人思想影响,在文人造园的作用下,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绘画的影响统统在园林中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造园者主观能动性的最好体现,也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和追求。中国传统中审美偏向自然式审美,这种审美风格的确立可以从中国历史发展中找到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士大夫阶层寄情山水以逃避现实,借自然之景或逃避现实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抱负,所以在园林里,可以感受到园主的人生追求、思想境界,这些都通过具体意向展现在园林之中,这种审美风格便一直延续到后世。但是,中国传统园林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在自然界中攫取元素加以抽象、概括、转化,形成更深层次的自然风格园林。

三、中国传统园林中形式美与意境美的关系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的园囿,到秦汉规模宏大的宫廷园林和类型独特的私家园林,再到唐宋时期的山水园和明清时期恢弘的皇家园林和灵秀的江南园林。在这个过程中,园林逐渐从围猎、生产用发展为游玩观赏用,再到将一定的精神追求融入到园林中,借园抒情,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容器”,可以说是意境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

四、结语

明代计成《园冶.论假山》中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说的就是造园活动中主观审美性和客观能动性的密切关系,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结合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意境美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精华所在,是区别于其他造园类型的重要部分,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1]崔淑兰,张冀.《论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价值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2]彭修银,欧建平.《东方美学》.人民出版社,2008-10.

[3]曹林娣.《东方园林审美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4]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8-01.

宋玲(1990.3- ),女,汉族,四川冕宁县人,本科学历,助教,单位: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园林意境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外婆的美学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