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诗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规律

2017-07-13无锡开放大学214011

大众文艺 2017年17期
关键词:唐诗色彩诗人

严 澜 (无锡开放大学 214011)

论唐诗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规律

严 澜 (无锡开放大学 214011)

因为唐代诗人大都能作画,而且画家都把诗文序跋当作自身修养的重点,所以唐代诗人大都能诗善写。绘画和诗歌是互相影响的,所以在唐代诗歌中,包括大量关于色彩的材料,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对于色彩的配合规律、作用以及性质有着深度的认识。本研究分析了唐代诗歌中的色彩语言内容,并且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唐诗;色彩;语言

“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在我们的生活中,事物的色彩总是首先进入我们视觉的,能够激发人们的美感。对于唐代诗人来说,他们比较善于使用色彩方面的视觉语言,利用各种鲜艳的、富有感情的色彩,为诗歌增加比较字眼、耀眼的元素。所以在诗歌中应用色彩成为了唐代诗人使用的重要艺术方法,在营造氛围意境、刻画人物形象以及描摹自然景象的过程中,都会使用色彩语言。

一、以颜色写景,因景施色

大自然有着千变万化以及云橘波诡的色彩美感。碧波、落霞朝晖、风晨月夕以及昼夜晦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着璀璨瑰丽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构成了我们美丽的自然画卷,形成了生活的斑斓图景。在唐诗中,诗人沉醉于描绘大自然中的五光十色,并且精心摄录周边的色彩,把大自然描绘的绚丽多彩并且摇曳多姿。

比如在《钓鱼湾》中,诗歌利用了“清潭水、绿杨岸、红杏、绿湾”等意向,描绘了一个花满枝头以及碧波荡漾的暮春画面,就像是一幅魅力的图画,其中包含了富有美感的镜头。同时也包括了“晴光转绿苹”的明媚,“古木丛青霭”的悠远,江暖柳条黄的风光旖旎,以及雨后烟景绿等美丽等等,这些都是以色夺人的内容。诗人利用画家一样的心灵和敏锐目光观察面前的山水,并且通过以色写景、因景施色来进行描绘,比如山水派的诗人王维就是善于使用色彩的一个诗人。王维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他不仅是著名的画家也是伟大的诗人,正是他们的多才多艺,才能大胆的融合诗画,并且促进了这种诗歌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当时的诗歌艺术大规模的超越了前人。对于王维现存的四百多首诗歌,其中有上百首都是把山林生活以及山水田园当作题材的,其中凸显了彩色的美丽。比如《田园乐》中的描写,不仅包括鲜明的设色,还包括较多的细节描写。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基础上,首先描写了红桃绿柳,而后就渲染了宿雨春烟,。通过描绘浅红和深红的花瓣,以及在夜里残留下的露珠,表现了娇美和柔丽的色泽。室外翠绿摇曳的柳枝,被淡淡的水烟笼罩,展现出了婀娜的身姿。在他的其它诗歌中,也富含明快饱满以及鲜明纯净的亮色,并且描绘出了生动可感以及清新艳丽的色彩画境。

二、以颜色显人,因人设色

利用色彩来写人传神属于诗歌创造中的有效方法,就像是狄德罗曾经说过的,素描可以描绘出人物的形状,同时颜色可以赋予人物生机勃勃的表情,让人物能够栩栩如生。在色彩应用方面,唐诗可以说是色如其人并且人各有色。在描写少女的过程中,是颜色桃花红,在写老人的时候是满头白发对青山,在写樵夫的时候是莲影涵薪红,写渔夫则是白头拨上白头翁。唐诗中对于人物的传神描写和唐代诗人对于人物画的吸收和借鉴是分不开的。唐代诗人比如温庭筠、李贺、白居易、杜甫、李白、王维以及上官仪等,他们对于人物画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大量的创作了题画诗,并且把人物画当作审美对象。诗人们利用题咏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并且产生了描写人物形象的兴趣。在初唐的大量诗歌中就出现了民间以及宫廷的妇女形象。在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中,描绘了青春女子的穿着的浓艳服饰,刘希夷在《采桑》中描绘了妙龄少女清纯的肖像。到了我国的盛唐期间,出现了大量的描绘乡村妇女、都是平民以及宫廷贵族的形象的诗歌。王薇的洛阳女儿行中,就有了精雕细刻,并且描绘了侍女的传神风格。在杜甫的《丽人行》中,成功的进行了描绘,诗歌最开始描写曲江水边踏青的美人,对于杨氏姊妹的头上饰物、花色图案、服饰质地、肌肤发饰以及举止神态、腰上的珠宝和背后的珠宝进行了详尽的描绘。让人们对于贵妇人的装束、风姿以及相貌有了完善的概念。根据这个画面,读者可以感受到逼真的效果。在盛唐期间,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侍女画家张萱,他就创作了《虢国夫人游春图》。杜诗也会应用客观的笔触,进行精工细腻的描绘,着色金碧辉煌,而且色彩鲜艳富丽。这首诗歌和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遥相呼应,可谓是珠联璧合,比较逼真的描绘了杨氏兄妹的奢侈和荒淫。同时唐朝有个比较善于描绘女性形象的诗人,那就是王昌龄,他的《越女》《浣纱女》以及《采莲曲》中,使用比较朴素自然的色调来描绘普通人家的少妇以及少女,内容清新优美、资质天然并且不假雕饰。在晚唐和中唐,仕女画的数量也比较多,出现了《杜秋娘诗》《上阳白发人》《琵琶行》等主人公是女性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表现出了美人的模样,巧手自得,颜色天成,细腻而不雕琢,风韵而不妖媚,魅力但是不浮艳。到了晚唐的时候,对于女性的描写也更加多样化,写贵族或者宫廷妇女的,还是用色浓艳而且鲜明,继承了华美富丽的风格。写劳动妇女的诗歌,其中的用色比较和谐而朴素,风格自然清丽。写女冠的,其中的用色淡雅清新,而且风格迷离。

三、以颜色衬境,因境造色

所谓的意境,就是作者利用生动的画面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的境界,其中达到了外物和内情的统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其中就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把人鸟绝迹以及天寒地冻的雪景,通过生动的文字和自己的孤独无缘心情进行了融合,并且创设了孤寂凄清的氛围和境界。比如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的,在这个行旅诗中出现的渔舟、寺庙、渔火、江枫、秋霜以及残月都没有使用色彩的词汇,但是因为作者把画外意和画中态都表现出来了,所以读者可以容易的想象到物象的实际色彩。详细地说,霜天是清淡色的,而残月则是迷蒙的颜色,江枫鲜红而且渔火明亮,互相彼此映照,并且衬托出船、树和桥的剪影,所以在近景和远景之间,出现了或光亮、或迷蒙或明或暗,或摇曳或平静的色彩。寒山寺旅人以及周边的美景相融合起来,混溶悠远并且意境疏密错落,那心中淡淡的客愁被凸显出来。通过这种文字,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并且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这属于诗歌创作的美学境地。

色彩属于构成意境美的关键元素,是各种的色彩内容,有着较强的视觉效果,并且具备一定的显示功能,所以唐代诗人中追求意境的诗人产生了对于色彩的高度敏感以及浓厚的兴趣。比如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到了绿树环抱和漫收近景,而后又描写了远景,其中包括青和绿同色系的柔和对比,让整首诗表现出了淡抹的魅力,并且形成了淡静和清幽的田园风景画,如果置身其中,在顾盼之间,就能够感受到了愉悦和清新的感受,作者对于田园风景的强烈喜爱被表现了出来。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就描绘了一记白点,孤帆渐远的情境,并且逐渐的在江天相连的空中消失。这种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和舒服的色彩,激发了读者的主观心理感受,并且体现了诗人在岸边凝望孟浩然乘舟远去的神态,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空寂和怅然,表现了他依依不舍的心情。司空曙在《喜外弟卢纶见宿》中写出了黄叶在秋天的风雨中下落的情境,雨扣心弦,寒灯独坐。诗人使用白发、黄叶,体现了诗中人物的状况,并且表现了人物的凄苦心境。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如同十九世纪欧洲新印象派画作一样的情境,并且在色调方面选择了紫、红、金、黑等浓烈的颜色,并且使用油彩涂抹在画布之上,促进了颜色之间的交融,使其交相辉映,这就渲染出了塞下秋天那种萧杀的特别气氛。伴随着悲壮的艺术气氛,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鼓声和悲壮的角声,创造了悲壮的艺术气氛,带来了特别的艺术感受,进而表现了将士舍身报国的气概和精神。这种意境表现就是诗人们所追求的,属于主体和客体的和谐、有机融合。利用妙手丹青一样的色彩点染,一方面描绘出了客体的样貌,同时也渗透了主体方面的情理,有效的激发了读者的潜在思考,并且实现了审美的超越。

四、色彩冷暖、补色对比和色彩空间

在我国古代绘画的理论中,并没有关于色彩学的系统著作,但是关于色彩的应用和规律早在我国古代就被诗人和画家所掌握并且熟悉。在大量的唐诗中就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唐代诗人比较善于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强化相应的对比效果,进而突出诗歌想要表达的含义,激发读者的心理视觉。在唐之前就曾经提到了冷暖的性质。在杜牧的《秋夕》中,星斗漫天、夜色如水、流萤、小扇、画屏、秋光和银烛等等,达成了宁静的画面,就像是一副梵高的星月夜,同时还有佳人倚窗,还可以坐看星斗。

在唐诗中,比较常见的颜色对比就是红和绿的对比,比如王维的《田园乐》,白居易的《问刘十九》。通过这些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了友情的温暖、雪天的寒冷、雨的朦胧和春的清新。同时也突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诗歌的韵律美。与此同时,丹和青、黑与白、黄与紫的对比也被广泛的使用在唐诗中,这极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能力。

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就写到了残阳和半江瑟瑟半江红。而杜甫也通过青和黄的对比,描写了黄鹂和白鹭。近景、远景、水色和天光被合理的应用在唐诗中,这有效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层次,并且让诗歌更为立体和饱满,创设了具有绘画美感的意境,让人们得到了心理视觉方面的满足。

五、唐诗中几种固定颜色的使用

绘画在历史发展中,艺术家对于艺术届的各种色彩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和细致,而且使用了越来越丰富的绘画颜料。在新石器时代,只有黑红白这三种颜色,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工艺品和绘画中的色彩就增加了五种。唐代的诗人和艺术家更加关注真实的生活,并且这种细致的观察让他们对色彩的应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朝绘画的发展促进了唐诗中色彩语言的积累和应用。在唐诗中彩扩比较丰富的色彩词汇,其中反映了唐人对于绘画色彩的认知水平,根据相关统计,有胭脂、翠、黛、碧、粉、绯、丹、素、青蓝紫、红绿黄等颜色,同时还有一些近似色,其中有粉红、浅红、深红、紫绿、橙绿、橙黄、红紫等等。

第一,白色是唐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颜色,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诗仙李白更是无与伦比、登峰造极的应用了白色。在《洛阳陌》中,并没有正面的描写,但是白面俊郎和香车宝马等形象跃然而出,让人浮想联翩。还有《越女词》中包括了“白”的喻美。在第一首中写了屐上足如霜,在第二手中描写了吴儿多白皙,在第四首中描写了东阳素足女。越女的这种美,让人品味良久并且浮想联翩。白也可以喻老,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使用白首、白雪、白露、白发、白云来表现自己的心慕高洁,并且体现了自己渴望成功的想法,包含了对韶华不再的感叹和悲怀。

第二,红色在唐诗中的应用。红色可以是激扬热烈和催人奋进的,通过红与白的强烈对比来表现沙场的悲壮以及士兵的情怀。红色也可以是恐怖、死亡以及流血的代名词。比如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红色和白色的强烈对比,这就传达出对世间不公平的呐喊,凸显了现实的恐怖。在唐诗大量的应用了血泪和红泪,这些唐诗中有着感怀、忧郁以及悲伤的情绪。

第三,黄色在唐诗中的应用。黄色和紫色以及朱红相同,都是阶层以及贵族的象征,有着比较森严的等级制度。黄色的高贵、金色和黄色的互化联想、新生的可楚可爱与黄色的生命力都被描写的自得和轻松。黄色和秋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苍凉伤感、游子思乡以及大漠塞外有着相同的色调。送别、大雪、飞燕、北风、百日和黄云一同构成了无奈和凄凉的黄白色调画面,让人想起来著名的俄罗斯风景画。

六、结论

综上所述,因为可以巧妙的使用色彩语言,唐代诗人可以描绘出绘行绘色的自然景色,并且能够达到生动的意境。在刻画人物方面,可以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让人如见其画。在情景交融和意境营造方面,可以让人如入其境,并且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在绘画的影响下,唐诗中使用了较多的色彩来表意和抒情。从中可以看到唐诗人对于色彩和意向的深刻认识,并且了解如何把色彩的基本规律来融合到诗歌中,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唐诗内容的深度和内涵,让唐诗具备了一定的色彩魅力。

[1]张晓茹.探析唐诗灯烛意象的群体构成[J].梧州学院学报,2016(05).

[2]贾玥童,李佳琳,程馨仪.论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J].神州,2013(25).

[3]刘华.浅谈唐代诗歌光耀文坛的原因[J].北方经贸,2012(07).

[4]陈丽婷.佛教对唐代诗歌题材的影响谈片[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S1).

[5]吴国强.浅论唐代诗歌兴盛的原因[J].内江科技,2004(06).

[6]霍然.论北朝民族大融合对唐代诗歌的影响[J].西域研究,2003(02).

[7]赵木兰,张博学.商品经济与唐代诗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02).

严澜(1975.4- ),女,无锡开放大学基础课部,汉族,籍贯无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唐诗色彩诗人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唐诗赏读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