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探析
2017-07-13王璐
王璐
摘 要: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在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以及高不确定性”的趋势之下,中国宏观经济如何在新形势下全面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这是国家政府、经济学研究、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新形势下,从经济转型、城乡发展、自贸区建设以及金融风险运行几个方面,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 宏观经济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b)-006-02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有着下行的趋势,其原因是因为受到周期波动、发展阶段变化两个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总量与结构矛盾交织在一起,从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压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国宏观经保持高速增长的压力,从而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到新常态之后,而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化为中高速增长,必须明确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的改变还会受到经济结构调整与动力转化方面的影响,而且长期增长的趋势受到体制改革、供给模式以及需求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采取了政策组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从中可以看出其改革的重要性得到了不断地提升,而中国宏观经济稳增长依然处于第一位。基于该新形势下,笔者对国家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为了促进中国宏观经济实现稳增长,决策层要将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关系处理好,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研究长期政策的基本框架;第二,要进一步确保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尤其是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第三,要重视中国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结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定时、定期发布深化改革的措施,做到及时公布中国宏观经济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明确宏观政策的走向,不仅能够促使市场稳定,还能够提高社会对经济市场的信心。
1 经济转型和政策选择
在新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未来走势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那么以“稳增长”为目标的稳定经济相关的宏观政策应该如何进行规划与选择,这些是我国宏观政策制定与经济学者非常关注的重点。我国宏观经济的转型侧重点则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实现升级。因此,就必须要将“调结构、稳物价以及保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也是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路径上被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结合偏离份额分析方法、面板门槛模型对当前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所产生的通胀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在升级的同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则与通货膨胀效益存在着特别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即如果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比门槛值低时,那么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不会对价格水平产生太大的影响;反之,则会对价格水平产生真正的影响。另外,在经济增长在新形势之下,物价波动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特征。通过构建一个具有上、中、下三个产业纵向产业链DSGE模型,能够全面分析当前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研究传导机制。通过分析之后能够得知,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入,宏观经济中的外生冲击对于产出、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效果越显平滑。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之下,增加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效应。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在明确货币政策的规则之上。另外,对于国外经济冲击所导致的通货膨胀也不能够忽视,比如对实际汇率、进出口的影响都不能忽视。
在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类型与经济行为主体学习策略的各种组合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笔者发现通货膨胀水平除了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规则(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经济行为主体通胀预期理性的影响程度也比较大。简单地说,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将影响到通货膨胀水平与理性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程度。例如,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通货膨胀水平与理性预期均衡水平之间的偏离程度将会更小。由此可见,中国宏观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对政府主导投资的依赖程度很强,同时还可以考虑其民间投资。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民间投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因此,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对民间投资进行引导,便能够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以及空间溢出效益对民间资本的促进作用,从而全面推动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2 城乡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都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推动城乡发展,如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将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道路上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推动城乡发展是我国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多维视角理论对农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结合收入以及健康状态、生活状态、教育状态等等五个非收入指标“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指数测算方法。经过研究发现“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视角,能够有效识别整体福利较低的农村贫困家庭,并且还可以实现对农村贫困家庭进行动态追踪的目标,从而全面掌握农村贫苦家庭的相关数据。农村家庭在收入上普遍呈现出流动性减弱的情况,尤其是处于多维贫困之下的家庭更是很难完全跳出貧困陷阱。农村贫困家庭所遭受的平均剥夺比例差距越小,则跳出贫困陷阱的机会才可能更大。因此,针对目前农村问题,推动城乡发展,农村扶贫工作尤其要注意这些问题:第一,扶贫政策。应该是在减少收入贫困基础上,然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剥夺对农村家庭整体福利水平的影响方面;第二,国家扶贫政策,不仅要扶,更要给予脱贫的持续能力,而不是只是关注收入水平的提升。
3 自贸区建设
毋容置疑,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与自贸区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从而也促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赋予了全新的内容与机遇。无论是自贸区建设,还是“一带一路”战略,如何实现完美的对接,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华侨大学徐培源认为,自贸区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国内的重要分支,从功能角度来分析,主要承担了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等任务,而从自贸区的实际功能来分析,则可以看出自贸区建设任务承担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任务。因此,自贸区建设应该根据区位不同、港口不同以及产业条件不同等因素,有针对性、差异化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如上海自贸区所实施的制度创新,则充分体现了这种差异化、针对性实施的策略,从而推动了知识产权、投资、服务贸易、金融规则等为主导的国际经贸规则的融合与重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先行先试的原则。又如:天津自贸区建设,则充分发挥其天津港独有的优势,从而打造出了“一带”和“一路”的双向开发型凭条。不仅将中亚、蒙俄、欧洲的陆路打通,而且充分利用港口的优势,与日韩地区实现了海上的联通。还有广东自贸区,充分发挥自身港口、机场群以及香港金融服务的优势,打造出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目标,集金融、贸易、航运于一身。加之“科技兴贸”的实施,这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是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已然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样自贸区建设、外贸发展也将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实现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型,要从“科技兴贸”转向为“创新强贸”。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制定和实施“创新强贸”战略的目标,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组织结构,推动制度的创新,加强与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全面推动国际合作的创新,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4 金融运行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政策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其中存款准备金政策则是宏观审慎政策当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中、经济研究领域中都有广泛的讨论。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杨飞与赵方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混合识别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当前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宏观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知,存款准备金政策与提高存款率相对比,将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对本币升值与通货膨胀效益的影响并不大,并且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并没有对贷款造成太大的影响。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方面,存款准备金这类宏观经济政策则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存款利率则在我国物价稳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这两种货币政策是互补的。
目前,流动性风险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借助某学者对国内189家商业银行与14家上市银行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国内189家商业银行2009年~2014年财务数据与16家上市银行2004年~2015年财务数据,利用流动性创造指标对银行流动性进行衡量,主要目的是对竞争与银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经过全面分析之后,得知银行流动性越高,其市场占有度便越高,而且银行之间的贷款竞争、存款競争对流动性有着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作用。例如,一些风险承担能力较小,风险越大的银行中,其竞争对于流动性的影响就比较大。得出这一结论也充分支持了“竞争—脆弱”这一假象。因此,要对金融运行的风险进行控制,就要减少不同银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最大限度保持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还要关注不良贷款率较高银行的流动性,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另外,如果金融网络越复杂,则引发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的几率越高。基于无标度网络建立银行之间的债务关联,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从资产廉价销售价格效益、网络直接连接效应、费用这些渠道对银行系统风险的传染机制进行分析。经过分析之后得知,在网络平均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之下,银行的违约率则会增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银行违约率会有爆发性的增长;如果变现费用的不断增加,则会导致违约损失率出现非线性的增长;资本缓冲率的提高则可以对违约损失传染效应进行有效的环节;资产销售的级联效应则比网络直接效应高出更多。因此,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路径上,其宏观经济政策则可以考虑实施资产注入或者以非流动资产购买进行帮助,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传染,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前者侧重于网络连接的直接效应,而后者侧重于资产廉价销售的级联效应。
5 结语
总之,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还将面临更多的风险,而我们则应该继续保持清晰的头脑,准确分析当前的形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仅只从几个时下比较热点的方面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还需要广大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更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从而改善民生,让中国宏观经济能够实现稳步快速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李文溥,龚敏,卢盛荣,李静.2017—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2] 赵瑾.《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一部宏观经济战略理论新作[J].财贸经济,2017,38(02).
[3] 李思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现代商业,2017(03).
[4]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J].宏观经济研究,2017(01).
[5] 王维安.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