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江苏,中国

2017-07-12李少锋陈苏琳LIShaofengCHENSulin

世界建筑 2017年6期
关键词:宿城区纪念塔校舍

李少锋,陈苏琳/LI Shaofeng, CHEN Sulin

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江苏,中国

Sucheng Primary School, Jiangsu, China, 2016

李少锋,陈苏琳/LI Shaofeng, CHEN Sulin

1 两段重要的回忆

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的建设校址,有两段重要的历史故事,对我们的设计产生了影响,也给出了“建议”。

1.1“甲于一省” 的钟吾书院

建设用地所在位置,是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钟吾书院的原址。这所书院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支撑了宿迁乃至苏北清代科举取仕教育,当时有“甲于一省”的评价,以儒学培养人才,对传播儒学、教化民众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仁不让地成为宿迁文脉的发端地。建国之后,这所书院改为师范学校,后又改为马陵中学,马陵中学迁离此地后,便要在这里重建宿城区实验小学的新校舍。因此,这里的书香气始终未断,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段重要的历史,让建筑师体会到了一股文脉,虽然无形,但却一定要灌注到新的校舍建筑中来。

1.2 一个安静、肃穆的纪念场所

学校建设用地的北面,仅一条5m宽的小路之隔,是马陵公园。这所公园占地9hm2,除供市民休憩的公园林地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容纳了宿北大战纪念塔、纪念馆等多处纪念设施,是一处安静、肃穆的所在。

在这样的环境中,新建的校舍建筑的安静、平和的性格,似乎已经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经长成了。

1.3 新校舍的风格与气象

从以上两点出发,我们将建筑的整体风格定位在传统和淡雅的基调之上。建筑的格局是院落空间组合的方式,一进一进的院子把大大小小、开放的和内敛的不同功能和空间联系起来。建筑屋顶用缓坡的形式,配合一进进的院落,大大小小的坡顶勾勒出书院的气氛。建筑立面,用白墙加深色勾边的色彩和块面搭配作为主要的视觉传达印象。具体手法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的结构,立面低区用深色砖肌理,中区白墙和开洞为主,高区为深色立面或大面深色窗扇。局部用木色窗栅点缀,活跃气氛。

新校舍建筑呈现出安静与平和的整体气象,俯卧在马陵公园旁,把从前的“书院”,一步一步从人们的记忆深处慢慢还原回来。

位于校园入口正对处的综合楼,是这个传统的院子里的提神的一笔。这个单体采用了集中式造型构图,四边等长,高宽相近,像是一方玺印,稳稳落在校园中心。这座建筑的屋顶,较四周墙面绕体量中心旋转45o角度,四面向房屋的4个角部的檐口单坡下来。屋顶中部高起,白墙面,深色压顶,不设坡顶,和四面4片单坡顶相组合,让屋顶轮廓在4个方向上看来,都有类似歇山顶的轮廓印象,从传统建筑形制方面,体现这座单体在群体中的中心地位。同时,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又减弱了歇山顶给人的刻板和严肃的印象,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了小学校舍应有的形象。

2 基础有高有低,校舍人人平等

2.1 顺应地势,利用地势

这所学校的建设用地东西长280m,现状为由东向西依次跌落的3块台地,3块地之间的高差分别为3米和2米。这样大的落差对于校舍内交通联系十分不利。但因为校外道路也是同样的倾斜地势,我们也无法单纯把校园场地填平,这样会导致校园和校外道路无法交接。

对于这个高差现状,我们的处理原则是:顺应地势,内部平衡。

我们有意识地把校园的地下室设计在东侧最高的台地范围内,这样地下室建设会产生一定量的挖土方;另外,再把中部台地向下挖60cm左右,使得中部台地和东侧高台地之间的高差达到3.6m左右,恰好等于一层校舍的建筑高度,这样中部台地上的校舍的第二层将有机会和东侧台地上校舍的首层平接,达到同层无高差的效果。中部和东侧台地的两部分挖土方,用来填补最西侧也就是最低的场地,达到西侧和中部场地室外和室内地面同样无高差的效果。

1 钟吾书院资料图

2 校舍区域总图

3 校舍鸟瞰图

4 校园色调

5 立面色调

6 块面勾线

7 立面三段式

8 校园入口

9 综合楼

10 土方平衡方案

通过这样一套土方平衡的措施,我们把场地原有的两段高差整合成为了一段高差,这个高差等同于单层校舍的高度,所有场地的高差都在楼层转换中解决,同楼层内无高差,可以平接。达到这个目的的同时,我们没有改变用地东西两端的自然落差,顺应了地势,衔接好了校内外的空间,而且土方内部平衡,没有带来多余的土方处理造价投入。

2.2 平等的教育理念

在处理场地的物理高差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同一所学校中就读的孩子们,成绩表现也是有高有低的,这来自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启蒙教育、先天兴趣各有不同。但校方告诉我们,孩子们就读的是宿迁市教育理念最为先进的一所小学,我们要让他们都能得到同等的提升机会。就好像我们的校舍设计,虽然场地基面高低不等,但在校舍的屋顶面,达到了平等的高度,形成了统一的天际线形象。这既是对所处环境的尊重,也是对校方教育理念的尊敬。

3 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用地的东端,东西约86m宽的范围属于地震断裂缓冲带,不能够新建房屋,这个条件给校园总体布局设计带来了约束。

3.1 庭院深深深几许

为避开地震断裂缓冲带,我们将校舍大部分集中在用地偏西的部分,空间较原来更加紧张。得益于我们可以通过内部土方平衡,把西边原来的两个台地整合成为统一标高的平整场地,因此还是可以把校园的各个功能部分紧凑集约地安排得当。

集约的用地原则,是通过校舍建筑和必要空地的精准搭配实现的。在对可建设用地空间和功能体量做了反复协调之后,我们确定了模数约为40m×30m的“回”字形合院,作为我们布局的一个基本单元,这个单元可以满足教室尺寸、校舍间距、日照时间、场地高差等各方面因素之间协调的要求。通过单元的复制排列,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场地的容纳度,同时满足校园功能和师生心理对场地空间的需求。

在这些单元系统中,我们选择了4个院落,将他们串联起来,作为校舍中的主流线空间。入口广场是主流线空间的起点,也是最公共、最开敞的院子,以开放和吸纳为主要气质;入口空间往西和往北,分别还有两个院子,他们的功能是联系普通教学楼和行政综合楼、体育馆,这两个院子是半开放的,既联系内部各功能区,又联系入口广场;最里面院子在西半部分用地的中心,是校园内部最核心的景观庭院,是庭院体系中最私密、最内部的空间,是教学楼群体中的主要活动空间。

这些层层进进的院子,既营造了传统书院的氛围,又达到了现代校舍的功能要求。越往校园的内部走,就越安静,越能感受到院落空间的紧凑。

3.2 双重功能的校园空地

11 校园内高差处理

既然用地东侧的地震断裂缓冲带无法建设新建筑,我们就因势利导,把所有的运动场地都布置在这个部分。这样的格局使校园空间疏密分明。在完成这个布局后,我们发现操场的中轴线与用地北侧的纪念塔的南北轴线大约重合,这给校园空地增加了新的意义。宿北大战纪念塔的主要展示面是朝向东侧临幸福路的广场,这是市民习惯的主要观瞻面。在我们的学校设计之前,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这座纪念塔的四个面是基本相同的,实际上,在东西南北四个面,都可以形成瞻仰效果。我们的校园场地正好为纪念塔在正南方向提供了足够的瞻仰空间和距离,这使得校方和城市管理者收获了意外的启发,决心以我们的学校建设为契机,以校园场地和宿北大战纪念塔为载体,在校园和社会中再次推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

校园的布局疏密分明,各得其所,特别是东侧空地因弊得利,获得了除常规体育运动之外的新功能,并且在空间效果上,更好地整合了校园和纪念塔乃至整个北侧马陵公园的整体城市关系,也让新校舍的建设更恰当地回应了城市历史文化的要求。

项目信息

建设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

建筑师:李少锋,陈苏琳,张筠之,陈方,吴洁,夏雨/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

主要用途:教学用房

建筑面积:38,690m2

建筑层数:4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设计时间:2014.09-2015.05

建成时间:2016.06

摄影:张超,陈方

12 统一的屋顶高度

13 安静校园院落

14 校园操场作为纪念塔的南广场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宿城区纪念塔校舍
宿迁宿城区推进乡镇安委办(消委办)实体化运作 落实基层监管责任
瞻仰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南明区老干部新时代讲习所宣讲团走进纪念塔小学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活动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图片新闻
宿迁市宿城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重庆处置“超期服役”临时校舍
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利用的思考——基于乐清市的农村校舍闲置实际
如何打造历久如新的建筑外墙?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清洗维护工程探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