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政治课为例浅析合作探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2017-07-12彭体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政治课核心素养

彭体华

[摘要]合作探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很有价值;怎样才能使合作探究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发挥强大作用;一位老师讲授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合作探究案例;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靠一节课一个活动可以达成的,所以特别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坚持。

[关键词]政治课 合作探究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00-01

经常看到这样的政治课堂: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边板书边演讲,边设问边自答。学生表现呢?在上课前二十分钟,还睁着眼睛好像在听,支着脑袋好像在思考,而且有时还做做笔记。但在二十分钟过后,学生精力开始不够集中,精力流失率随着时间的延伸不断增加。这种缺乏交流的单向传授知识的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而且知识基础越差、行为习惯越不好的学生效果越差。听着这样的课,我想起另一教学案例来:一位老师在2014年10月讲授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课。本节课教师教学设计富有思想,课堂富有活力,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极有价值。两节课的对比效果差别太大,原因在于教学方法的差异,前者还是满堂灌,后者主要采取了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很有价值:在合作探究中同学们可以相互鼓励、相互补充,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习惯的养成;在交流中相互质疑,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在质疑和合作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的深入,学生通过现象发现本质,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广泛更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开放、阳光的课堂,使学生拥有快乐健康的心理,为学生学习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等等。

怎样才能使合作探究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发挥强大作用呢?

我们还是回头看看上述老师的教学案例:

合作探究材料:

2014年9月6日晚,在第二十八届泰山国际登山节上,一名30岁的中国男子,穿着印有“大日本帝国海军”字样的T恤衫登山,被民众包围,有群众愤怒地将其T恤扒掉。该男子却称自己从小在日本长大,在日本就是这样穿,在其他地方穿都没有问题,唯独在泰安穿怎么就不行了。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我们首先分析问题的设置:

“谈看法”,意味着答案是开放的,学生的观点也应该是多种多样:有赞同,有反对,有建议,有启示等等。但开放并不意味着漫无边际,一定要与本节课知识有关。

限定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包括四方面;作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三个层面24字的要求,所以虽然理论范围限定很窄,但里面的层次未必就少,学生有探究的空间。

再看材料限定:“此事件”。那么材料中的这个事件有什么信息?行为主体两个:一名30岁的中国男子;民众。核心事件:男子穿着印有“大日本帝国海军”字样的T·陋衫登山引发中国民众的不满。基本态度:30岁男子自辩没错;群众不满。

设计预期:学生在交流和探究中能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知识对30岁的中国男子和群众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并能借此事谈启示和建议。

课堂实况:材料很新鲜并不回避中日敏感关系而且有价值,所以学生参与度很高,讨论热烈;由于材料人物关系清晰、信息量较大,所以学生能够探究且探究角度较多;由于涉及民族情感问题,学生讨论情绪高涨但有有明显倾向性,不太理智;学生态度鲜明但理由不够充实;学生运用到了“爱国”、“法治”“自由”“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但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精神等未提到;学生对材料中的登山活动提出了组织方面的建议,并结合自己的三观谈了启示。交流中同学们相互质疑相互补充甚至展开了火爆的辩论。例如,有同学提出应该对此男子有些“友善”时,同学们争论很大,前者认为材料中有这个男子“从小在日本长大”的细节,后者认为他毕竟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泰安登泰山。

整个探究活动中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未必完整也未必是老师期待的答案,却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批判、质疑,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整个探究活动非常鲜明涉及到的核心素养包括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等四大素养,具体地讲包括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社会责任、国际理解、问题解决等九个基本要点。

本节课之所以能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涉及甚多,原因在于:

1.材料选择好:真实有效、新鲜、有针对性。10月份讲的课选用的是9月份发生的真实的案例,所以很能吸引学生。

2.问题设置具有开放性且具有冲突感,能够引起质疑。

3.学生对基础理论有一定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点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初步认知,前面还学习了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所以学生有探究问题的理论储备,既有人文沉淀,还能反思。

4.探究要求符合学生目前认知规律,学生能够探究并能提出建设性看法。

5.在预设中留足了自然生成的空间。

6.老师对课堂的组织合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较高。

表现在几个地方

(1)合理分组。代表群众的一组,代表30岁男子的一组。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发学生观点冲突。

(3)不抢学生话头,让学生尽情发表观点。

(4)没有把学生观点往自己观点上硬拉,课堂真实。

(5)在黑板上副板书位置及时记录学生观点的中心词,学生探究结束后根据中心词对学生观点进行评价和归纳。

(6)在学生探究前段充当的是组织者的角色,后期充当的是活动评价者的角色。老师引导得力,点评到位,既真实有效,又立场鲜明,“三观”教育潜移默化。

(7)老师理论基础扎實,能接住学生抛来的问题,能有效渲染课堂,使探究始终富有生机和活力。

当然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靠一节课一个活动可以达成的,所以特别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坚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千万不能做样子,走形式,那样非但培养不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反而会败坏学生的信仰,同时也会丧失政治课自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政治课核心素养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