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粤剧进校园看少儿粤剧表演的特点

2017-07-12郭俊琪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承

郭俊琪

【摘 要】粤剧是岭南地区最主要的戏曲,它承载着广东人的历史,凸显着广东的人文特色。为使粤剧保持生机和活力,笔者通过多年的“粤剧进校园”实践,认为走进校园是传承推广传统文化的最佳选择,并总结出少儿粤剧表演的三大特点,即以培养兴趣为抓手,以群体参与为着眼点,以简单化表演增强信心。

【关键词】粤剧进校园;表演特点;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18-02

一、以兴趣为引导,吸引学生参与粤剧的学习和表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粤剧进校园也是一样,通过培养兴趣引导粤剧传承推广,从而使学生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产生兴趣。

粤剧进校园的小演员们一般没有可能对粤剧表演进行完整的理论学习,只能是利用第二课堂分散性接触和学习粤剧知识。所以,在平时的培训中,我们首先通过一些漂亮的服饰、道具及有趣的剧目来吸引学生。除了每周由校外专业教师进行一次粤剧基本功训练外,学校的艺术教师每天进行复习、巩固,使学生慢慢了解、掌握粤剧一招一式的要领和含义,从而逐渐接受和喜爱这门艺术。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审美要求,排练一些适合他们审美和他们熟悉的课本剧目,并在校园、社区进行表演。经过这些手段,学生既掌握了粤剧表演的基本知识,也可以在活动中排练有趣的剧目,在表演过程中增强了荣誉感,树立了自信心和学习粤剧的兴趣。例如,笔者在南海区西樵一小开展的粤剧进校园活动中,有一位叫阿海的男生,对在粤剧社学习粤剧有抵触情绪。我们便选择了粤剧课本剧《将相和之负荆请罪》进行排练,由于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小演员们比较容易进入角色,并且用粤剧的方式演绎,新奇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穿上华丽的戏服在校园中表演,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成为了大家的偶像,这增强了阿海学习粤剧的兴趣,后来他很留恋粤剧社的训练,有空就到粤剧社窗外瞧瞧看看,问艺术教师什么时候再有机会参加粤剧社的演出。总的来说,通过培养兴趣,可以使学生对粤剧学习和表演产生眷恋。

二、以群体表演为着眼点,促使学生投入到粤剧表演中

群体是指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组合体,它时时刻刻都对个体和组织发生着影响,并由此体现出自身的特征。其中一点便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凝聚力,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凝聚力,以及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现代研究倾向于把凝聚力作为一个变量,并集中在两类问题上,一是各种程度的凝聚力对群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决定群体凝聚力大小的因素。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侧重在群体的共同活动上,强调凝聚力的认识因素,并把建立在共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群体团结性看作是群体凝聚力。简言之,群体之所以形成、存在和发展,主要在于它有一定的特殊功能。概括来说,群体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群体对组织的功能;二是群体对个人的功能。

首先,群体对组织的功能。群体是一个由若干人组织起来的有机组合体,它具有单个人进行活动时所没有的优越性,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互相协作,互发所长,互补不足,使群体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活动顺利进行。

由于学生侧重于学习文化课,第二课堂的粤剧社训练时间较少,而且年龄也占一定因素,因此,对粤剧基本功的训练不可能像专业院校那样系统深入,也就难以做到成人个体表演那样,通过到位的身段、功架、唱功来塑造人物。个体的表演对于小学生比较难以独立掌握。从唱功到表演功力,他们都没有足够能力担当。所以选择学生的排练剧目时,鉴于少儿的唱功等各方面表演的不足,必须依靠其他方式来弥补,我们将群体性剧目作为首选。这样,就可以把戏分散给多个演员演绎。10分钟的小粤剧由几个人分担,从而进行细分练习,学生训练的压力大大减轻,加上同学们一起训练,你追我赶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并且,群体表演能通过整齐、有序的表演手法来烘托戏剧效果。例如,笔者导演的小粤剧《穆桂英穿越奇遇记》,原来角色只有4人,即古代人物穆桂英和马童两人,现代人物是两个学生,较少的人数在舞台上感觉很空旷。后来还是运用群体表演形式,古代人物增加了孟良、焦赞及6位杨家女兵。这样一来,整个剧的效果大大提升。场面充实了,显得舞台丰富。另外人物的增加,小演员的表演更轻松,充分体现群体表演的群体效能。

其次,群体对个人的功能。群体可以使成员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自信感。现在信息发达,很小的事情瞬间便传开了。青少年在学校或网络上会共同关注并谈论某一话题,如果和其他同学没有共同的讨论话题,便会被视为另类或慢慢被人忽略。少儿有从众的心理,他们喜欢参与群体活动,如体育活动、游戏等,他们需要交流的群体对象。参与校园粤剧社活动也一样,他们也希望有同班同级的同学参与,而且参加的同学越多,活动的形式将会成为校园活动的主话题。

三、表演形式的简单化,增加学生学习粤剧的信心

粤剧表演有很多的程式、功架、技巧,如果全套带到校园,高难度的学习技巧将会消弱学生对粤剧的学习兴趣。粤剧进校园的目的是培养學生的兴趣和学习粤剧基本知识,不是培养粤剧名家。我们只要求学生对粤剧表演的手法、步法、唱功发声等有基本的认识,从而在排节目的过程中知道程式的运用,而高难度、危险性大的技巧我们一般不会教授,学生基本功训练的时间和各种防护措施未达到学习高技巧的要求,一旦学生掌握不了或出现意外,将会影响粤剧进校园项目的开展。因此,把握表演形式的简约性是必要的。

另外,在排练剧目的时候也要遵循因繁就简的原则。因繁就简不是盲目简单化,而是根据剧目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弱化高难度、高技巧,强化群体的气氛,使得动作、表情、眼神统一整齐,让观众的欣赏重心转移到整体的戏剧效果中。例如,排演折子戏《春草闯堂之上路》,由于这个戏除了有戏剧矛盾外,演员的表演看似复杂,其实简单。4个学生轿夫的步伐技巧性不大,我们就在动作的整齐性和表情、眼神方面做文章,做到每一步的大小角度都整齐划一,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以掌握,从而踏着音乐,整齐登场。由于他们的动作统一,从而大大增强了整个节目的演出效果。

四、结语

我们在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中做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曾走了一些弯路,回头看看,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学生意愿,效果一定会令人欣喜。“粤剧进校园”归根到底,就是在校园普及基本的粤剧知识,使学生从小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懂得优秀地方戏曲的审美特点,长大后不管是否从事这项工作,他们都会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感知、不反感,懂得欣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以培养兴趣为抓手,以群体参与为着眼点,以简单化表演增强信心的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粤剧的肯定与赞赏。如果不加以传承和保护,粤剧将面临消失的危险。为了让粤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持续存在发展,我们要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