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蝴蝶兰研究综述

2017-07-12万萌钟爱文何浩

绿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蝴蝶兰遗传多样性组织培养

万萌+钟爱文+何浩

摘要:主要从蝴蝶兰栽培技术研究、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等方面对观赏植物蝴蝶兰现阶段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地综述,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蝴蝶兰;栽培技术;组织培养;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6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08002

1 引言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为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原产于菲律宾、热带亚洲等地,我国台湾省南部有分布,主要生长于低海拔的热带和亚热带丛林树干上[1]。蝴蝶兰因花形奇特、花色鲜艳多彩以及花期较长的特点被赋予“洋兰皇后”的美称,是我国优良的室内观赏花卉和园林造景用花。现阶段,已有大量学者对蝴蝶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主要从栽培技术研究、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对蝴蝶兰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以了解其研究现状,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2 蝴蝶兰栽培技术研究

现阶段蝴蝶兰的栽培管理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案。首先,蝴蝶兰种子在萌发和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共生菌,当这些共生菌与蝴蝶兰根系新成菌根关系后,蝴蝶兰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这也是很多兰科植物的共同特性[2]。其次,蝴蝶兰应尽量选择在温室中进行培育,为了满足其正常的生长,温室需具备加温、补湿和遮荫等设施;栽培基质应选择透水透气的水草、苔藓等,也可选择木屑、松针和树皮块等;蝴蝶兰不同时期对光照有不同的要求,幼苗期需保持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之后可逐渐提高至7000Lx左右,在中苗时期需15000Lx左右光强,大苗期需达到20000Lx左右,否则会导致徒长而影响开花效果,同时白天温度控制在25~32 ℃,夜晚温度控制在18~20 ℃,湿度保持在70%~80%之间[4];研究表明[5]:在给蝴蝶兰进行催花前一个月需施适量的高磷高钾肥1~2次,并且在整个催花过程中需不间断施肥,以薄肥勤施效果为好,有利于抽检率的提高。具体措施为大苗促成栽培前30~35d应减少氮肥施用量,适当控制水分,调节植株磷氮比,可叶面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提高大苗成熟度。一般每10d用2000~2500倍的10-30-20和9-45-15速效肥液交替浇全水,需补充水份时宜进行叶面喷水,保持水苔湿,每天应多次对大棚地面喷洒清水增湿,浇水一般在上午9∶00后或下午16∶00前进行[6]。

3 组织培养和快速繁育研究

蝴蝶兰在种子、叶、花梗、茎间、根尖等外植体的组织培养上均获得了成功,并且不同外植体、培养基和激素种类及配比、不同浓度的NAA组合对其原球茎诱导率有显著影响[7]。张彦妮[8]等人以蝴蝶兰幼嫩花梗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花梗用0.1%升汞消毒15min,花梗腋芽启动培养基、诱导蝴蝶兰茎尖的分化培养基和诱导生根培养基分别为1/2 MS +6-BA 2 mg/ L +NAA 0.2 mg/ L和1/ 2 M S+6-BA 6 mg/ L+NAA 0.2 mg/ L 、1/2 MS +6-BA 5 mg/ L+2 , 4-D 0.01 mg/ L和1/ 2 MS +NAA 0 .5 mg/ L,茎尖分化率达50%,生根率高达98%,移栽后成活率为89.3%,说明用此方法进行蝴蝶兰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王仁睿[9]等人分别用幼嫩花梗、开花后花梗和茎尖做为外植体进行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后认为,开花后花梗是良好的诱导芽材料,最适合培养基为MS+BA1 mg/L+NAA0.1 mg/L。

4 遗传多样性研究

对蝴蝶兰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有效确定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为蝴蝶兰品种的分类减小一定的困难,还可以以此为研究基础通过杂交获得不同类型品种,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何荆洲[10]等人对36个蝴蝶兰品种进行ISSR分析得出:共有4条品种特异性条带,可鉴定出3个品种,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在0.57~0.96之间,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进行聚类分析,将36个品种分为黄色系、红色系和白色系3个最大的组,并得出聚类情况与其花色和花瓣的特征具有一致性。张水明[11]等利用NCBI上提供的蝴蝶兰EST序列开发的引物对16种常见的蝴蝶兰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出45个等位基因,每个引物平均可以检测出5个,SSR引物的PIC(多态性信息量)在0.527~0.981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50~0.875之间,并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为蝴蝶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5 结语

本文对蝴蝶兰现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的综述,目前蝴蝶兰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管理以及组织培养和快速繁育上,同时也有一定的遺传多样性研究已见报道,说明蝴蝶兰研究方向已经慢慢向DNA分子标记等微观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笔者认为,今后蝴蝶兰应该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试验方法,结合蝴蝶兰远近源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培育出花色、花形更为艳丽多彩,性状更加优良的蝴蝶兰品种。

参考文献:

[1]杨士辉. 蝴蝶兰育种途径和方法综述[J]. 农业科技通讯,2008(9):162~164.

[2]范 黎,郭顺星.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4):227~229.

[3]张 黎,穆晓萍. 蝴蝶兰温室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2004(1):37~38.

[4]李岩岩. 蝴蝶兰温室栽培管理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5,35(5):122~123.

[5]司瑞新,王 瑛. 蝴蝶兰催花技术研究[J]. 绿化与生活,2010,(01):30~33.

[6]陈俊生,陈岳徐,江秀娜. 蝴蝶兰肥水管理关键技术[J]. 农技服务,2014,(10):32.

[7]满若君,李杨瑞,卜朝阳.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2007,38(1):6~10.

[8]张彦妮,边红琳,陈立新. 蝴蝶兰幼嫩花梗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草业科学,2011,28(4):590~596.

[9]王仁睿,李明福,韩林波,等. 蝴蝶兰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197~201.

[10]何荆洲,卢家仕,卜朝阳,等. 36个蝴蝶兰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4,(21):140~143.

[11]张水明,陈 程,陈芳芳,等. 16个蝴蝶兰品种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3):560~564.

猜你喜欢

蝴蝶兰遗传多样性组织培养
蝴蝶兰
蝴蝶兰比美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红花木莲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方法初步研究
天然植物激素对铁皮石斛组培苗诱导芽分化的影响
美丽的蝴蝶兰